赣州市现辖十八县(十五县三区),每一座城市的名称背后,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作为一个地道的赣州人,你知道你自己家乡名字的来历么?赣州缘何被称为赣州,而赣州各县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你都知道吗?
赣州市
江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江西省最南部,赣南因位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故俗称赣南;因宋代分设南安、虔(赣)州两个行政区,故简称南赣;因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故又称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于此。又有人说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章贡”二字加上一个人文的“文”字就是“赣”字。
南康区
古称“南林”晋太康元年(年)改名南康县,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太康三年属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年)属南康国。现在已经是南康区了,之前是南康市。
赣县区
位于赣州市东部,,赣江上游。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赣县也是年才撤县设区的。
瑞金市
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瑞金之名始于公元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故名“瑞金”。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宁都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石城县
位于赣州市东北。据说“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安远县
位于在江西省南部。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以水名县,安远因此得名。
寻乌县
以城东有寻邬水得名。年因字生僻,改为寻乌县。
兴国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至今已逾千年。
上犹县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上犹处扬州地域。以此得名。又有一种说法,说上犹得名是因处于犹江上游。
于都县
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年改称“于都”。
崇义县
关于崇义的县名,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王阳明取“崇尚礼义”之意而来。另外一说来自王阳明在奏折中说:“及查得横水议建县治处所,原系上犹县崇义里,因地名县,亦为相应”。显然,崇义县之所以叫崇义,是因为横水这个地方原来就叫“崇义里”,是纯属顺其自然地以地名为县名,而不是什么望文生义的“崇尚礼义”。
大余县
秦三十三年(前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至西晋属南野县地。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顼太建十三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
会昌县
据同治十一年《会昌县志》载:会昌自汉之唐属于都县地,古称九州镇(看来九州是从我们那缘来的呵)。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井得砖12块,砖上刻有“会昌”(唐武宗年号)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信丰县
位于赣州中部,,唐永淳元年(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天宝元年(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
全南县
位于赣州南缘。因地处虔洲(赣州)之南而名虔南。年月改名全南县。
定南县
定南“岭表之所谓长治久安实赖其他”(《定南厅志》),故名定南。
龙南县
位于东经.7°,北纬24.9°,在江西省最南端。南唐置县。据《龙南县志》: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