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故乡书第二届ldquo乡

第二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中国·黔江)

入展作品

关于我的故乡,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我出生的村庄。但是随着我离开得越来越远,我曾经就读的初中、高中所在的乡镇和县城也纳入了我思念的范围。我想,对现在的我来说,故乡应该包括我出生的小村庄、我读书的小镇和小县城。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叫寺背村,在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上都无法查找到,但是我在百度百科找到了下面这些文字资料:

“寺背村是江西省宁都县对坊乡最南端的偏僻山区,距乡政府25公里(实际上可能只有15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53个自然村,户人口人,现有特困户12户23人,贫困户24户人,低收入户70户人,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1.68万亩,由于处在深山区,42个自然村被山岭阻隔,有6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耕地中有多亩无法灌溉,是‘靠天吃饭’的缺水田。”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村庄是丘陵间的小盆地,到处是树,河水清澈,有很多鱼,夏天时我们常常到河里游泳或者钓虾;在我们的村子里,大家吃自己种的大米和蔬菜,吃自己养的鸡鸭猪鱼等;小伙伴们下课后常常一起回家,一起在路上玩泥巴,直到爸妈喊回家吃饭。在我的记忆里,那里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样。

年,我离开村子到小镇(对坊乡)上学,从此在镇上待了3年时间,每一个或两个星期回家一次,那个时候,我常常走15公里的山路回家,和同村的一个男孩一起。对于我来说,这应该是我离开家乡的起点。农村的孩子除了打工和读书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方式离开。从世俗的眼光看来,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因为我有机会通过学校离开这里。

虽然在小镇上了3年学,但我对小镇并不熟悉,我对小镇的记忆仅仅局限于初中的校园和学校旁边的一个福建清汤馆。现在我每次回家路过小镇也还总是要先到清汤馆吃一碗清汤,然后到学校走一走,坐一坐。当然,在初中的3年里,我交了很多的朋友,至今还和其中的很多人保持联系,每年回家也都一起聊天吃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般。离开他们后,我常常想起他们,他们已经是我记忆里故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年的秋天,我开始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上学,县城离我的村庄有近50公里的距离。到县城读书是我真正意义上离家独自生活,因为每学期我基本上只回家一两次,吃的米和平时的零花钱都是爸爸定期送到学校。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了对家的思念,在我那时候的脑海里,或许我出生的那个村庄便是我的故乡吧。

我读书的县城叫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是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小县城,梅江河沿着县城的东边而过。梅江河的河边有一座永宁寺。河滨公园和永宁寺是我当年常去的地方,在高中的最后两年里,我几乎每个早上都到滨江公园锻炼身体,几乎每个周六下午便和一个同学到永宁寺听和尚读经书,听钟声。现在回到县城也常常去这些地方。虽然时间过去近10年,但这两个地方几乎没有改变。整个县城除了高耸的新楼之外,也几乎没什么改变。

宁都县基本上都是客家人,是早期的客家摇篮,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我常常在想,我作为一个客家人,是不是在我一出生的时候,血液里便流淌着流浪和漂泊的血。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离开家乡是一种宿命,是一种最终的归宿,而故乡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和记忆里。

年的秋天,我离开村庄、小镇和小县城,拖着行李箱到了上海。从此以后,我便在上海生活了9年。这9年的时间让我开始回头看自己走出来的路,看到自己离开的原点,那便是我的故乡。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年·第29期·16版

图文:拉黑

编辑:唐瑜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对开每周两期24个版全彩印刷全年期共元

报纸订阅方法

扫码或前往邮政柜台办理

↓↓↓

给我好看

你就好看~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ly/4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