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才是最好的!欢迎投稿、爆料、合作,请联系
特大喜讯,青莲古刹正在筹建“江西赣南佛教书画研究院”,这在赣州尚属首例,是宁都佛教文化又一创新成果,将极大地促进赣南宗教文化发展。
近日,原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画家罗文华来到宁都县莲花山,就寺院成立“江西赣南佛教书画研究院”的场馆布置、展品整理及开馆仪式等事项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张爱荣副县长陪同。
青莲寺宁都县青莲古刹,原名青莲寺,位于宁都县梅江镇黄贯村,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现由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赣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证通担任住持。莲花山群峰环绕,状如盛开的莲花,为宁都县城的龙脉之地,属金精福地的范围。青莲古刹就建于这莲山当中,是宁都佛教发源地,是江西省重点佛教寺院,也是全省现存最早的丛林寺院之一,年被评为“全国和谐寺院创建先进集体”。宁都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大量的汉民南迁,带来了中原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除青莲古刹外,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记载,宁都寺庙有余处。庙宇宫观80多处。
今天,小鲜重点推荐九座古刹:
位于宁都县城南水口塔旁,始名“永凝寺”,与水口塔同时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间(公元年),由黄村郭唐贤捐田八十亩护持,清改名“塔下寺”,后称永宁寺,现任方丈释证通。清康熙五年(公元年),蔡诚宇重修。年荣获“首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水口塔由知县莫应奎倡建,知府黄克缵、署县推官韩子祈捐俸。清乾隆二十六年(年)塔顶被飓风折顶,乾隆四十三年(年)顾鉴于维修。该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之一,被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永宁寺
位于县城繁华路段长庚门,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丙申(公元年),原名“海莲庵”,也是黄陂廖姓赴宁都赶考的驻地。民国二十六年改为今名“海莲寺”。时任国家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先生亲笔题写寺名“海莲寺”(匾今存寺内)。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印慈担任海莲寺住持。
海莲寺
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宁都县翠微峰北端的青龙岩,为宁都禅宗的曹洞派祖庭之一。该寺高僧辈出,有大洲、道贤、斯见、斯如、斯松、济广、德森、彰荣、海云、仁善等法师
青龙岩甘露寺
始建于西汉初年,位于城西北五公里处的金精洞,是宁都县境内历史最长的道观。秦末汉初以来,金精山就是道家修炼场所,民女张丽英得异人传授,在山中修炼,为民除害、为民解除病痛、施医施药、造福十方,乡民为纪念她在金精洞建祠,以香火供养,特别是每逢大旱之年,求雨必验,宋微宗皇帝闻后,便赐封张丽英为“灵泉普应真人”,并亲书金体字匾额挂于洞内御书阁,从此金精山名闻天下,据古书《事林广记》记载、《道藏》所录,曾被道家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北宋皇佑年间的摩崖石刻竖写“金精福地”仍清晰可见。现金精洞口依山傍崖建有碧虚宫、大罗宝殿等道舍。
金精洞碧虚观
原名水阁,是赖溪宋氏用来把水口、益风水的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现经纬阁两侧建有孔庙、万寿宫,成为赣南规模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建筑为园林式风格、宫殿式结构,与赖村河东边的山寨、石岩宝塔,构成赖村一道特有的靓丽风景。
经纬阁
位于小布圩东侧,创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年),时历四百多年。其规模之宏大,构造之精致,在县境内的道教宫观中堪称一流,堪成宁都道教建筑的经典。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二,小布周边乡镇信众都来朝拜进香,赶庙会。
真君庙湛田乡大乘寺,始建于清朝中期,历史攸久,前临河,后靠山,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寺有近百亩良田,有三百多亩山林,寺院占地多平方米,古典建筑。建寺千多年来,地杰寺灵,香火兴旺,善男信女众多,高僧辈出。
大乘寺
位于东韶乡境内,凌云寺大钟凌云山因山顶较平,原名平山,唐代起改称凌云山。山上有三处庵场寺庙。顶上有当地人俗称的顶庵,向西面稍下一点有中庵,再下来向东方向,海拔米处有脚庵名凌云寺。
凌云寺
原址在城西路登丰街井边,始建于明万历28年(公元年)。是由曾韩方兄弟及坊人建造。该庙多年有端午划龙船的习俗。年,西厢村汉高祖庙迁移至大教场宁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侧。新汉帝庙建成后,传承庙会的各种习俗,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汉帝庙
这些古刹你都知道吗?有时间,一定要去走走哦!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宁都新鲜事
宁都新鲜事∣一个新趣的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白癜风是先天的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