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前一天,万老师随一群摄影人来到宁都的石上李村采风,这里流传着一个很古老的庆祝仪式——割鸡、担灯。途中,周社长给我们介绍割鸡(这两个字好有喜感,让人忍不住想笑)。什么叫割鸡和担灯呢?
石上李村位于江西赣南宁都,梅江之畔,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非常重视香火的延续,生男孩,也叫添丁,这是家族大事,必须上告祖宗,感谢神灵,再大肆庆贺一番。怎么庆贺呢?所有生了男孩的家庭,在次年元宵节前一天,即正月十四下午四点,都到村头汉帝庙里祭拜——割鸡,其实就是杀一只鸡,用刀抹鸡脖子,因为客家人忌讳“杀”字,所以叫“割鸡”。
除了在正月十四到汉帝庙割鸡,元宵节下午四点,还要举行“担灯”仪式。添丁户挑着一根横杆上挂六盏灯笼,前面再由两个小童分别提着一盏灯笼,共八盏灯,全体添丁户在村北口集合,绕村游灯,大约要持续一两个小时。
这个习俗据说汉代就有了。东汉末年有个叫李长贯的,家境殷实,但年近五十还没孩子。有一天,李夫人梦见村西南出现了一座汉帝庙,里面供着很多菩萨,就进去跪拜求子。李长贯知道后许愿,如果灵验,就在夫人梦中之处建一座庙,并塑汉王金身供奉。后来李夫人果然怀孕,并在当年腊月十四生下一个男孩。李长贯立刻在村西南建了一座汉帝庙,竣工这天,刚好是儿子满月——正月十四,他们全家都到汉帝庙里割鸡还愿
以后李长贯每年正月十四都到汉帝庙朝拜,他的儿子儿媳竟然生了3对双胞胎男孩和2个女儿,人财两旺,四周邻居非常艳羡,也纷纷来朝拜汉帝庙,渐成风俗。担灯的个数,长杆上挑六盏灯暗喻六个男孩,提着的两盏灯暗喻两个女孩。有男有女家族传承,六和八本身都是吉利数,也叫好事成双,龙凤呈祥。
下面,结合图片细细讲来。
添丁户门口都摆着这样的长鞭——百丈鞭。
准备担灯
宁都石上是百丈鞭之乡,百丈鞭是这么缠出来的。
一个较为齐全的割鸡队伍包括:割鸡一人,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把刀,刀上贴红纸;百丈鞭一人扛或两人抬;端抬香烛架一人,两边还有两个护架人员;提篮人员一到两人,通常有两只篮子,一只篮子里放着整只熟鸡、熟猪肉和小酒壶,用于祭祀,另一只篮子装着红烛、香纸、小鞭炮若干。
正月十四下午四点左右,添丁户从村子的各个地点朝向汉帝庙集合。
汉帝庙,看上去很不起眼,却是割鸡的主场,整个庆祝仪式的重要场所。
割鸡要排队,抽签决定先后顺序。
每位进去之前,先放神铳,然后进庙里割鸡,出门放鞭炮。
割鸡
割鸡的第二天还有祭祀和走亲戚仪式。瞧,下面这家人提着酒壶、整只熟鸡和鞭炮,一边敲锣,一边挨家挨户走走亲戚。
红纸上的名单是需要走访的亲戚,每家亲戚门口放一小挂鞭炮,被访的亲戚也要回放一挂鞭炮。
每经过一个祠堂,都要进去祭拜。
祭拜完神灵之后,在祠堂门口放一挂鞭炮。
游灯之前,各户到各家族祠堂前聚合,放百丈鞭,炮声震天,烟雾弥漫,持续一个多小时。
瞧这家伙,夸张吧
添丁户在村口集合。一担灯,象征六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女传承,龙凤呈祥(客家人的心里话:我要的不多,八个就够了)。
先祭拜山川,然后出村游灯。
五匹骏马,黑白黄红花。
以及龙灯,一起去游村,大约持续1、2个小时。除了割鸡,担灯仪式,村里还请了龙灯队和戏班子,整个村庄都是一派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李氏家庙内部,上演采茶戏。
石上村梅江之畔留影一张
后记:此文写于年元宵节。此时的石上村尚未进行旅游开发,只有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民俗活动,村里没有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正月十四晚上貌似住在镇上。这是一个旅游地生命周期探索阶段的典型特征。八年过去了,不知道如今的石上村变得怎样了,很想再去看看。
万剑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