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灵台县
英文名:LingtaiCounty
性格:豪爽大方、淳朴热情
监护人:中国甘肃省平凉市
邮政编码:
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
面积:平方千米
方言:恰灵台(只有灵台人才说的方言)
气候条件:冷温带亚湿润区气候
行政区类别:县
车牌代码:甘L
◆父母:甘肃省平凉市
◆子女:中台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邵寨镇、上良镇、西屯镇、百里镇、蒲窝镇、星火乡、梁原乡、龙门乡、新开乡
◆人口:23.3万(年)
灵台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建方国,建设家园。
商周时期,灵台县境内为黄帝后裔姞姓密须国,国都阴密(今百里镇)。其国力强大,和周文王一起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周文王姬昌为了巩固其反商的大后方,于公元前年,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为由,伐灭了密须国。
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年)在原密须国的故地,分封同姓密国。在公元前年,密国国君密康公陪同周恭王到泾水岸边巡游,有三个美丽的女子偷偷投奔了密康公,做了他的妻妾。一年后,周恭王得知此事,以藐视天子、违犯周礼为由,派兵灭亡了密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年)在今灵台县邵寨镇设置鹑觚县,隶属于北地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年),在今灵台县百里镇设置阴密县,隶属于安定郡。
东汉时期,废除了阴密县,将鹑觚县先改属安定郡,后改属新平郡。
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年),在今灵台县梁原乡一带侨置三水县。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年)将鹑觚县改属新平郡。
三国魏时,又重新设置了阴密县,隶属于安定郡。
晋代,又将鹑觚县隶属于安定郡。
十六国时候,在鹑觚县境内设置了赵平郡,领导鹑觚县,随后,阴密县和鹑觚县全部隶属于安定郡。
到北魏时,鹑觚县又改隶属于赵平郡。
西魏时期,将原州朝那县由百泉县迁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设置了安武郡,并分置了安武县。
隋代,撤销安武郡、安武县并入朝那县,后来又废除朝那县,在境内设置梁原县、鹑觚县、灵台县,隶属于安定郡。
唐朝时期,撤销灵台县并入麟游县,鹑觚县改隶属于泾州。
唐天宝初年,改鹑觚县为灵台县,后改属于泾州保定郡。
唐昭宗时,灵台县、梁原县隶属于泾州彰义军节度。
唐天复初期,设置灵台郡、梁原郡。
五代十国的时候,废除灵台郡、梁原郡,又设置为灵台县、梁原县。
宋代,将现在县境内的灵台县、梁原县改属于秦风路。
元朝初期,撤销梁原县,并入灵台县,隶属于泾州。
明代时期,灵台县隶属于平凉府。
清朝时期,沿用明朝的行政体制,灵台县仍然隶属于平凉府,到乾隆四十二年(公元年),将灵台县改隶属于泾州直隶州。
民国初期,灵台县隶属于泾原道。年废除道一级行政机关,直接隶属于甘肃省。年至9年隶属于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9年7月24日灵台县解放后,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地区行政公署。
年甘肃省撤销灵台县制,并入泾川县。
年恢复县置至今。
矿产资源灵台县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南缘的一部分,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和预测煤炭资源地质储量约41.96亿吨。整个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相对简单,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地、森林资源全县现有耕地76.69万亩,农民人均3.7亩,土壤肥沃,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常年产量15万吨以上,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全县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35.22%,植被较好,先后被国家绿化委和国家绿色推介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绿色名县”等称号。
人文旅游资源
灵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古商周遗存,原始先民居住遗址、古墓葬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博物馆文物藏量件,其中国家一级品44件,二级品件,三级文物件,一般文物件,珍贵文物藏品数量之多之精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中,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商周青铜器被誉为“中华之最”。曾诞生过西晋医学家、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名相牛僧孺等杰出人物。
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
薄皮核桃
灵台砀山梨
灵台红枣
灵台柿子
大锅盔
死面油饼
水饺
小笼包子
油饼
油糕
酿皮
荞面煎饼
蒸鸡肉
暖锅
洋芋
酒麸子
凉粉鱼鱼
麻花
灵台苹果
灵台牛心杏
灵台甲鱼
灵台手工面
灵台八景
“灵台八景”所涉及的景观范围,是一个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与现实场景纵横交织而成的秀美风景。把自然风物和优美传说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当地实际存在的地文和人文风貌。近年来,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的工作思路,以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以建设文化旅游示范区为总揽,抢抓位处崆峒山—古灵台—法门寺—秦兵马俑旅游线路的机遇,加大皇甫谧文化和商周历史文化开发力度,围绕打造皇甫谧文化旅游品牌,把旅游产业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建成了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皇甫谧文化园、县城文化广场、达溪河景观带、东沟生态景观湖、密须文化园、博物馆、德化廊、三贤祠等多处人文景观,极大地扩展了古“灵台八景”的外延和内涵,提升了灵台旅游文化品位,为人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场所,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荆山日丽
灵台何时有荆山,为赏日出登山巅。
凌晨御风步羊肠,黎明踏霞坐云端。
红光万道山川丽,蓝天一湖心胸宽。
风调雨顺太平日,达溪河畔好种田。
灵台县城东北有隐形山,东南有苍山,西南有离山,西北有虎山,四峰环抱的中间有一山,不高,叫中台山,“昔多奇花异鸟、灵岩秀石而荆花尤茂。”昔日山上曾满生紫荆,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历史上,荆山庙宇众多,美丽传说动人,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天荆花烂漫,芳香四溢;夏季松柏苍翠,景象万千;秋时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风光旖旎,分外妖娆。历代多有文人骚客诗文歌颂。近年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荆山已建成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玉皇阁、休闲广场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融为一体的森林公园,钟灵毓秀,美伦美唤。
仙洞云深
天声一个神仙洞,朝朝暮暮生白云。
天晴云从仙洞入,天雨云从仙洞出。
云量多时倾逢雨,云堆少时柳丝风。
云出云归具仙光,天雨天晴凝神明。
在县城东南苍山近巅处东边沟崖下,有窑洞数孔,称“白云洞”,上下两院相连,窑洞之间有复道相通。史料记载,元代清虚真人王志谦曾在此练道。站立洞口,灵台县城尽收眼底,深秋拂晓,烟雾填壑,遥望洞口,如浮云端,若隐若现,颇具神秘气氛,故又称“白云仙洞”。西面山腰有一湫池,四时水溢,旧时人们常在此祭拜,设坛祈雨。现苍山已随县城面山绿化全部栽植常绿树,风景更加秀丽怡人。
孤峰午照
夕阳嗳叇明孤峰,山野萧瑟草木林。
一树叶落影迷漫,数鸦毛出气息沉。
半涧石上蛙蛭跃,黎明影里牛羊声。
野村孤烟弥暮气,夜影懵懂天星明。
县城东北的隐形山,当地人叫志公山、高志山。史料记载:山顶有一寺庙,名曰“云寂院”,始建于元皇庆年间,后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规模宏大,并有庙地70余亩,由寺院经营,收入用于寺院香火开销。时称灵台“第一名胜古迹之地”。院内依崖掘一洞,洞内塑志公和尚像。相传南北朝时期,南梁宝志和尚云游至此,园寂洞中。寺院原有“九柏三庙”,相传柏树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中午不现树影,形成“无影树”奇观,“孤峰午照”主要就是指这一奇特的景观。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传统庙会,四方群众,登山拜佛,历代名人,重阳登高,游览舒兴。现今,寺庙已不复存在。
达水丁流
几时河名称达溪,西周灵台寓为奇。
水连九岭苍天近,山接五峰关岳低。
三女川里斑鸠逝,什字塬上凤凰啼。
故园山水风光劲,写出传奇惊陇西。
在县城之南,蒲河从苍、离二山间由南向北流出,与从西向东流过县城的达溪河几近垂直交汇,细瘦的河水形成犹如大写的汉字“丁”字状,故称“达水丁流”。现在,随着达溪河河堤治理、美化亮化和达溪河景观带工程的建设实施,已在达溪河县城段建起了三级翻板闸坝,关闸蓄水,这里就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绿水涟漪、百鸟翔集的壮美景观,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散步的绝好去处。
书台月朗
千古圣贤好读书,通情达理归正途。
浪子回头金不换,才人业成众目殊。
忆昔懒散好顽斗,目今勤奋忘寝谷。
针灸高士烈女作,帝王亦送五车书。
在县城东约3里许,有一山形似麦摞,叫麦摞山,山顶部平坦。据史志记载:晋代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曾在此结庐读书,研习医术,著成著名的《针灸甲乙经》,后人为纪念这位针灸名医,就把此山称“书台山”。
别墅烟浓
谁家别墅笼野烟,半晨苍天车马喧。
大门高锁堂屋静,野雀觅食社林前。
春天来时花已落,秋风去后果又残。
牛相祠堂无觅处,樵夫空说昔年烟。
在县城南离山之阴,与县城隔达溪河相望,相传系唐朝宰相牛僧儒别墅原址,后代建为僧儒祠,又改为至定寺。唐相牛僧孺(公元—年),字思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一生酷好文学,以志怪为体例撰著了很多艺文,集名《玄怪录》,其中30余篇保留至今。牛僧孺墓在灵台县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原有银杏树一棵,传为牛僧孺亲手所植,今院内景物均已不在,现在人们只能从依稀可见的断墙包围的数孔窑洞里想象他昔日的风花。
瀑布春融
冻云微醉冰已消,河甲已成泾水涛。
杨柳吐翠春燕舞,农夫杖犁耕牛嚎。
山花已染坡前绿,溪鱼犹忆石白藻。
春色万里情不尽,再蘸达溪赋风骚。
在县城以东,达溪河下游,告王河南岸,有九顶八卦保岩山,山上有文王画卦台遗址。传说周文王伐密告捷班师途径告王河,看到此山势兀奇,灵秀峻峭,突发灵感,登山演习八卦,历时三天,终于发现了八卦演变的精妙绝伦的奥秘,从而发明了八卦卦象。后来,这坐山就被称为文王山。主峰山顶原有文王庙,斗拱脊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后在“文革”中与画卦台同被毁圮。文王山半山石缝中涌出一股股清流,冬季冻结为一排排冰笋,春季慢慢融化,水流下注,形成飞流直下的瀑布奇观,景象万千。
密城秋望
秋风萧瑟天气凉,密城寂寞草木苍。
一团暮云归山去,几声噪鸦唱夕阳。
密公不解三女恨,文王又伐五斗梁。
世事变迁难预料,且看阶前路成霜。
在县城以西50华里的百里乡,商周时期这里曾是密须国、密国都邑,时称密城,公元前年文王伐密,庆捷祭天,慰民教化,乃筑灵台。公元年,周共王杀密康公,秦汉时置阴密县。唐时武康郡王李元谅在此筑城,抗击吐蕃。今密须文化园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有唐槐一株,虬枝苍劲。距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是在这里出土的。近年以保护维修古密须国遗址为重点,建成了具有古商周历史文化特色的密须文化园,修建了城楼、城墙、密须牌坊门,建成了西周文化特色的古密须城门,尤其是新建成的百里民俗展馆,陈列展示的内容,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历代民谣、从窑洞民居到特色饮食、从婚丧嫁娶民间风俗到手工艺品、从庙会祭祀节庆活动到日常生活习俗,这些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为古景增添了新韵。
近年来,灵台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有效措施来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充分挖掘县域历史文化和农林水果等自然资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业旅游村,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中台镇水泉村位于灵台县城郊,通过集中有序流转土地,建成农家乐4户、垂钓中心2处,投资约万元建成生态采摘园一处平方米,采摘园以生态采摘、特色餐饮、现代农业展示和旅游观光为主;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医疗救助点、水上乐园、游泳池1处平方米、啤酒广场、烧烤广场平方米、农家书屋、便民超市、电影放映厅和乡村舞台。年在采摘园西侧的1座日光温室和37座钢架大棚内种植了火龙果、“太空四钻”圣女果、礼品甜瓜、礼品西瓜、乳瓜、草莓等特色采摘果蔬。
康家沟村位于灵台县中台镇南川,距县城4公里,已建成文旅融合的城郊旅游示范村。年,投资万元,新建文化广场1处平方米,配套建成篮球场1处,笼式足球场1处,羽毛球场1处,实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安装健身器材20套;新修民俗文化馆1处7间,分区展出各类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展品多件;在保持原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龙泉寺进行了修葺,有效落实了管护措施;改建乡村舞台1处,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年,计划投资万元,新建休闲景观垂钓中心1处;CS真人野战游戏基地1处;建设观赏花卉景观园1处45亩,主要栽植薰衣草、鲁冰花、百日红等观赏性花卉;道路沿线栽植百日红、鲁冰花等观赏性花卉,进一步完善村庄及广场绿化亮化等工作。
灵台名人
皇甫谧(公元-),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公元-)。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公元-),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完整。
杨重,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杨子恒(-),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永祥(-1),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年随部于宁都其一,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李拴科,灵台县什字镇青岗铺村,他的父亲早先在外地工作,后来因为要照顾家庭回到了老家,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的李拴科饱受了饥饿的折磨,那时候他和哥哥李林拴同在灵台二中上学,学校离他的家有六七里路,一般情况下他们中午是不回家的,他们和许多离校远的同学一样,背着干馍,在学校里排队端一缸子开水,开水泡馍就是一顿饭。年,拴科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年6月,李拴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年9月,入硕士研究生,师从周廷儒院士,年获硕士学位,同年6月入中国地理研究所。年,李拴科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年任首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长。年,李栓科任西藏墨脱科学考察队队长,也就是在这一年开始至年4月,他承担了中科院与新华社合作项目“西藏墨脱地区自然与人文系统”的研究,完成了“西藏墨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西藏墨脱地区自然系统结构”两篇研究报告及电视片“最后的秘境”。年至年,他参加了西部水资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专题“柴达木盆地水土资源配置与合理开发”研究,完成了“柴达木盆地冰川资源”、“柴达木盆地冰川融水补给特征”及“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研究报告年11月至年12月,李拴科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特别研究计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普推广与示范”项目,提交了“旅游科普推广示范指南”报告;年12月,他还参与组织了中科院、科技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0年10月兼任总编至今。此外,《中国国家地理》正逐步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2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版推出;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少年版问世;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发行;另外,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也开始运作。
推荐阅读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来我县开展“小爱也温暖·灵台公益行”活动
?灵台县举行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成立大会
?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暨培训会议在灵台县召开
来源:原创
灵台县网信办
监制:李斌
审核:杨彦东
编辑:李东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