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宁都历史您知道多少看了,吓一跳

宁都概述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年)建县。总面积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宁都是客家祖地。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现有多个客家姓氏。境内客家遗存十分丰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东龙村、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宁都道情被列为全国地方戏曲独立曲种,客家傩戏、竹篙火龙、桥帮灯、采茶戏等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   宁都是文乡诗国。“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文乡”之誉添于明清。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人,居赣南之首。   宁都是苏区摇篮。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全县有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宁都是赣南粮仓。现有耕地76万亩,年产粮食8亿斤以上,占赣南总产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形成了水稻、黄鸡、果业、蘑菇、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蓆草、白莲、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宁都不仅是赣南“粮库”,还是资源“宝库”。全县有林地余万亩,居全省第二。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宁都是赣江源头。发源于宁都北部的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经11个乡镇,河道全长公里,流域面积近平方公里,是赣江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径流量最大的支流。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是全国首批个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翠微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凌云山、大龙山等,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小二型以上水库座,大小河流条。    宁都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致力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境界,致力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宁都样板”。工业方面,依托新中胜、锂电新材料两个省级产业基地,全力发展矿产加工、电子家电、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和门业、文化创意、物流“4+3”产业,致力打造5个年产值超50亿元产业集群。城市建设方面,围绕“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生态城定位,加快推进永宁新城和龙溪湾新区建设,致力打造赣州卫星城市。农业产业方面,大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拥有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7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建成济广、泉南两条高速公路,正在推进昌乐宁于高速、鹰梅铁路、吉建客运铁路、蒙吉煤运通道至福建泉州连接线建设,将形成“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奠定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财政总收入7.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7亿元,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宁都精神内涵

 以“崇文、怀德、开放、致远”为主要内容的宁都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崇文”是宁都精神的特质,源自于宁都人兴学为乐、耕读为本、知识为荣的优良传统,诠释了“文乡诗国”的历史文化底蕴; “怀德”是宁都精神的精髓,源自于宁都境内地域之名,体现了宁都人爱国知礼、乐善好客、厚德载物的客家遗风; “开放”是宁都精神的内核,源自于宁都人善于走出去、请进来,敢为人先创造美好家园的秉性,旨在倡导新时期宁都更加包容宽容、开明开放的心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致远”是宁都精神的追求,源自于宁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在激励宁都人民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凝心聚力推进苏区振兴发展,为实现“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境界而努力奋斗。

年10月补充内容:

今至年7月,三年时间南昌至宁都,宁都至赣州的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

今至年1月,三年半的时间鹰汕铁路将建成通车;

今至年10月,宁都至吉安客运及煤运专线提上议程,如火如荼;

今至年12月,宁都新汽车站将建成运行;

今至年10月,华隆首府二三期将建设,宁都最高32层的楼盘将呈现在宁都人的眼前;

今至年10月,龙边溪地块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气候;

今至年9月,翠微峰脚下的新宁都中学将建成使用;

今至年10月,外出务工的人减少厉害,基本都考虑来年在家乡发展;

今至年9月,宁都将有一所比较有影响力的学院,具体学院需要全体宁都人的努力,宁都已不是以前的宁都,宁都将没有小家气,宁都也有自己高等学府,那怕什么大学的分院都好!全体宁都人努力,宁都要有气候,大学必不可少!!!为宁都申请县级市打下扎实基础。

今至年10月,新工业园厂房已成规模,并相继投产,宁都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宁都人均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今至年6月,东门大桥建设成功;

今至年5月,水口塔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如火如荼,梅江两岸的景观,防洪堤基本建设成功。

今至年10月,水口塔塔山公园、老鹰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今至年10月,大润发等知名超市进驻宁都;届时,宁都面貌焕然一新,宁都人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以上内容为年12月份更新最新版本)以下为之前版本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版图面积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位,人口80万,居赣州市第三位,其中县城人口15万,现辖12乡12镇。   宁都建县历史悠久。宁都县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曾用阳都、宁都、虔化、博生等县名,元清时期两度升为直隶州,年10月为国民党专署驻地,解放初曾设宁都专区,年并入赣州专区。   宁都是著名的红色故土。苏区时期,毛z东、朱德、周恩来、邓X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宁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东山坝小源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   宁都是早期的客家摇篮。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宁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现在全县客家姓氏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讠利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候,定居宁都。   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明清之际,宁都文化达到巅峰,以清初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之一魏禧为代表的“易堂九子”的出现,以及清初“三山学派”之首易堂学馆的创立,宁都又添“文乡”之誉。自宋至清,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人,举人人,居赣南之首。宁都教育底蕴深厚,民间崇学重教之风盛行,宁都中学曾连续10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前茅,年宁都中学廖海珍同学高考一举夺魁,成为我市、我县恢复高考以后首位全省文科状元。   宁都是资源大县。宁都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8万立方米,为国家首批个生态示范县之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宁都还有迷人的旅游资源,最著名的自然风光数翠微峰风景区,该景区集儒、佛、道和革命历史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人文景观中,有唐东平候孙中山先祖孙讠利墓、建于西晋的青莲古刹、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口塔等,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文物。   宁都是农业大县和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宁都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赣南粮仓”之称,年产粮食30万吨以上,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年全县生产总值49.34亿元,财政总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73万。全县新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形成了优质稻、脐橙、黄鸡、加工型红薯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蘑菇、席草、蚕桑、茶叶、白莲五个区域特色产业。目前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薯加工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席草、蘑菇生产加工基地。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4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一产增长7.8%、二产增长16.2%、三产增长15.1%。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元,同比增长8.6%。全县各级组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发展新产业,调整调优经济结构,实施工农联动、城乡互动战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力促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强劲迈进。

历史沿革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三国吴嘉禾五年(年)置阳都县。西晋太康元年(年)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更名宁都县。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属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于雩都,析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置阳都县。西晋太康元年(年),改阳都为宁都。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太康三年(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东晋永和五年(年),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宋永初元年(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年),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齐永明元年(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   隋开皇九年(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年),改宁都为虔化县,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公元年),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年),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年),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年),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公元年),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南唐保大十一年(年),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年),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年),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大观元年(年),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绍兴二十三年(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年),宁都属江西行中书省赣州路。元贞元年(年)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明洪武二年(年),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洪武九年(年),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九年(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年),宁都复改为县。民国三年,宁都县属赣南道。民国十五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并为专署驻地。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属第八行政区,为专署驻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年1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烈士,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   年8月27日,宁都解放,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瑞金分区,后未成立,改为宁都分区(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宁都县隶之,并为专署驻地。   年8月29日,属赣州专区。年6月,属赣南行政区。年5月,属赣州专区,年2月,属赣州地区。年7月1日,属赣州市。=====行政划分======      年,设立员布乡(赣府厅字[]号)。年4月5日,青塘乡、长胜乡、黄陂乡改设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赣府厅字[]号批复)。   年12月10日,撤销刘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梅江镇管辖(赣民函[]号批复)。年9月29日,撤销固村乡、赖村乡,设立固村镇、赖村镇(赣民字[]号批复)。   1年1月14日,撤销石上乡、东山坝乡,设立石上镇、东山坝镇(赣民字[1]12号批复)。至此,全县辖8个镇、17个乡:梅江镇、固村镇、长胜镇、赖村镇、青塘镇、东山坝镇、石上镇、黄陂镇、肖田乡、东韶乡、员布乡、洛口乡、小布乡、大沽乡、钓峰乡、安福乡、蔡江乡、湛田乡、会同乡、田埠乡、竹笮乡、固厚乡、田头乡、黄石乡、对坊乡。   年4月7日,梅江镇析置刘坑乡,乡政府驻刘坑村(赣民字[]50号批复)。年8月5日,撤销洛口乡,设立洛口镇(赣民字[]号批复)。   年6月27日,撤销小布乡,设立小布镇(赣民字[]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0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人;其中:梅江镇青塘镇32长胜镇23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27小布镇竹笮乡田头乡黄石乡对坊乡固厚乡7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36蔡江乡员布乡刘坑乡(人)   年10月20日,撤销员布乡,划归洛口镇;撤销刘坑乡,划归梅江镇;撤销黄石乡、田头乡,设立黄石镇、田头镇(赣民字[]号批复)。年底,全县总人口71.4万人。

我是宁都人,我了解宁都,







































EDM营销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fc/164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