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范静,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梅雾,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教育视导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学、视学、视导员等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耳目”和“智囊”。研究以史料为基础,考察了抗战时期江西的教育视导制度,以及以梅焕涑、曾国权等为代表的江西督学群体,回顾他们为推动战时教育所实施的视导工作,剖析其积极因素和存在困境,并归纳这一群体的时代特征。研究认为,战时江西教育能够取得可观的发展,离不开各级督学群体于困境中的努力;他们是战时推动教育的特殊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督学制度建设;但受制于当时国民政府治下的历史情境,其“教育救国”的目的未能从根本上达成。
民国时期的教育视导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行政与教育事业的桥梁,而督学、视学、视导员等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耳目”和“智囊”,是教育主管了解情况、制定政策的重要保证。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为了兴学校促发展,达到所谓的“教育救国”目的,结合省情,制定了相应的视导措施。其中督学群体作为视导措施的执行者,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无论是对于推行教育法令政策,还是反馈教育情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察这一长期不被学界重视的群体,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江西乃至全国战时教育的实际。
一、民国江西教育视导制度的演进
我国省视学制度肇端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当时尚无专定的标准,各省制定的视学规程互异。民国之初,各省教育行政紊乱,视学制度转趋庞杂,省、县视学或设或裁,名称亦各不相同。年,教育部公布的《省视学规程》和《县视学规程》,标志着近代地方视学制度的正式确立。
同年,江西省也据此制定了《省视学暂行规程》和《县视学暂行规程》。《江西省视学暂行规程》规定,“设省视学五人,视察全省教育事宜,并指导改良;全省视学区划分为五,每区派省视学一人,视察该区普通教育及社会教育。”《江西省县视学暂行规程》则规定,每县设县视学1员,辅佐县知事视察教育事宜。
年,根据民国政府教育部之规定,江西省视学处改为“督学处”,教育视导人员一律改称为“督学”,设省督学8人。年,江西教育行政组织发生变革,实行合署办公制,省督学裁撤至4人。同年,江西为推广国民义务教育,创立保学制度,并订颁《试行地方教育分区整理办法》,按照行政区划,分派省督学及指导员驻区随时督导,并于各行政区署内设置区督学。年,省教育厅另设义务教育视导员8人,分8个行政视导区,分别视导。
各县视导办法采用的则是分工合作,县教育科长、县督学、各乡镇保长及文化干事均有不同程度的督导任务。年至年4月,江西省教育厅规定,县教育经费在一万六千元以上的县份均设教育局,其余则在县政府内设县督学一员。年,由于各县保学数量日增,为缓解县督学一人的视察压力,省教育厅要求,“凡一县学校数达两百所以上设督学二员,达四百所以上设督学三员。”年,省政府又增设了义教股及义教指导员8员,负责督导各地义教工作的推行。
至此,江西教育视导制度的省、县两级体系初步形成,各级督学的工作和责任也作了相应划分。
二、全面抗战时期江西教育督学群体的发展
在14年抗战期间,全省义务教育仍在发展。年9月为了增进督导效率,江西重新调整督导机构,设立督导室,以省督学一员兼主任督导一切事宜。
关于督学人员的任用资格,早在年教育部颁发的《省市督学规程》里即已作出要求。省督学的任用标准有三种:一是国内外大学教育学院或文学院教育学系毕业,曾任教育职务二年以上且著有成绩者;二是国内外专门以上学校毕业,曾任教育职务三年以上且著有成绩者;三是高中师范科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教育职务七年以上且著有成绩者。如年到任的江西省督学曾国权,是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毕业,曾任江西省第七十二小学校长及省立第六中学教导主任八年,而后任职视导员达十二年之久。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视导员规程》,其中列举了5条对义教指导员任用条件的具体要求,提高了视学员的选用标准,注重学历和经验的结合。如年到职的义教视导员蒋春芳,毕业于大夏大学①史地系。这一时期,督学人员任用资格的高要求,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对战时教育的有效督导。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加强抗战力量,发展教育,江西省政府于年制定《战时精神实施纲要》,要求发展各级学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此时,战时教育已视为抗战建国的重要基础,因此督导各地推进战时教育则显得尤为关键。根据年《江西省教育厅督导工作改进办法》,各级督学的责任在于:(1)注重战时教育;(2)注意思想指导;(3)实行分科视察;(4)普遍乡村督导;(5)配合社会实况;(6)奉行教育法令。同时,还具体规定了督导室的工作事宜及督学的视导流程。如:督导室每学期开会两次,在出发前及返厅后举行;督导人员于每学期开学后一星期即出发督导,在外督导日期至少应有四个月;在每学期督导工作完成后,须呈交督导报告和各校考核情况表等。
年3月南昌沦陷,临时省会迁至吉安泰和,赣北地区成为敌占区。为便利督导工作,10月颁发的《江西省游击战区教育督导办法》,特设游击战区教育督导处于鄱阳和宜丰二处,每处设主任督导员一人,负责主持及综理事务;督导员二至四人,承担战区各县教育视导工作;干事一至三人,则担任缮写及收发文件。次年,由于战区扩大,又增设一处游击战区督导处。
除了游击区设有教育督导处外,其他县份按照地理位置、交通情形或行政区划,划分若干个视导区域,派省县督学分区实行视察指导。为了加强督导力量、增进督导效率,年下半年采用驻区督导办法,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设置驻区督导人员办事处,每处的主任及督导员由教育厅调派,各办事处督导人员驻区年限为1~3年。表1为年省督导室函发的视导分区表,由此管窥当时省督学分区情况及其工作量。
表1三十学年度省督学及中等教育指导员视导分区表
区别
视导县份
视导者
第一视导区
修水、铜鼓、万载、宜丰、上高、萍乡、宜春、分宜、新余、清江、丰城、新淦、峡江
彭以异
第二视导区
吉水、永丰、吉安、泰和、安福、永新、莲花、宁冈、遂川、万安
周峻
第三视导区
兴国、赣县、上犹、崇义、南康、大庚、信丰、龙南、定南、虔南、安远
张赵焕
第四视导区
寻乌、会昌、雩都、瑞金、宁都、石城、广昌、南丰、南城、黎川、光泽
徐伯康
(指导员)
第五视导区
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上饶、玉山、广丰、铅山、弋阳、横峯
黎仲明
第六视导区
贵溪、余江、东乡、余干、鄱阳、浮梁、婺源、德兴、乐平、万年、都昌、进贤
刘赵璧
(指导员)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教育厅督导室《函送视导分区表一份即希查照由》,档案号J-1--0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视导区内的中等学校是分上、下两学期作两次视导。由此,可见省督学每学期视察范围之广,督导强度之大,以致人员不敷应用,还需指导员协助才能完成全省非游击区的视导工作。另外,除了关于中等学校的督导外,还有县督学、义教及社教视导员等对其他类别学校的视察指导。如年对全省的县教育作督学视导时,则分为十六组,每组包括4~5个县,负责督导的人员为:黄谟让、梅焕涑、曾国权、李毓崑、吴怀瑾、魏仲龙、严国柱、黄仍瑞、汪向荣、蒋春芳等16人。但碍于战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经费短缺,各级督学及指导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也随之增大。
由于战时省政府对督导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及督导人员的逐渐增多,督学群体对战时教育产生的积极因素及困境也随之显现。
三、督学实施的工作内容
抗战以来,江西的设校数和学生数较战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等教育在战时得到了维持和发展。然而,学校数量及规模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质量也同等进步。这就需要省、县督学实地考察各校实况,督导各校达到规章要求,查处试图蒙混过关的教育机构。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时煃,重视教育视导,每学期终了后必饬令各级督学上交实地报告,此外,还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白癜风治愈后复发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