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宁都曾是早期的江西文明。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宁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到年全县客家姓氏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誗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候,定居宁都。
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现有多个客家姓氏。境内客家遗存十分丰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东龙村、宁都道情被列为全国地方戏曲独立曲种,客家傩戏、竹篙火龙、桥帮灯、采茶戏等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
红色文化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东山坝小源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全县有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