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江莲花
那是去县法院精准扶贫挂点村驻村帮扶工作中时常经过的一个村落。每一次经过罗江,这里的丹霞高崖,奇峰险石,这里纯朴的乡韵。无不令我翘首驻足,流连忘返。而真正吸引我的却是这里遍地的莲花。
著名作家叶延滨写道“什么是人间仙境,此时此地的宁都,就是我们在无数文字中读到过的天堂,也是在无数关于天堂的图画中看到过的神仙境地:步步莲花,‘白云堆里泼浓蓝’;处处芙蓉,‘青天乱插玉莲花’!”《宁都的莲花世界》载于《人民日报》(年07月31日24版)
其实我对莲花最初的概念源自近代朱志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人置身其中,宛然若见,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典雅的一种委婉虚实相间的意境之美,从此对荷花的认知很久以来处在这轻纱般的朦胧状态。
宁都,毗邻两个著名的“中国莲乡”县市之间,与之相比,宁都其实毫不逊色。这里几乎村村种莲,那种漫山遍野的气象,与园林池塘中看到的迥然不同。从横贯全县南北的梅江沿岸走过,坪坝上,沟汊间,所到之处,全是大大小小的一方方、一层层长势正好的莲田。那繁星般斑斓的莲朵,碧玉般莹润的莲叶,相接相拥,绵延百余里,清香四溢,像一匹无穷无尽的云锦铺展开来,把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打扮得富丽妖娆,熠熠生辉。
罗江,就是这么一个距宁都县城20余华里的一个自然村落。罗江的莲花,美得自然、朴实、真切,星罗棋布,自然点缀在家家门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能一展风采。纵有大片一些荷田也是蔚为状观,浩瀚如海。风吹来,婆娑摇曳,荷叶翻卷,碧波荡漾,时而汹涌澎湃又风平浪静、婷婷玉立。
宁都本是客家祖地,客家先民当初迁徙过来选定屋场是很有讲究的,先依据阳光、风向、水源。而座北朝南、向阳背风、柴近水便,视野开阔则是理想的选择。果然,在这村庄对面的山脚下,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此山当地名为南岗山,它具有赣南境内丘陵地质的许多特点,褶皱、断层、隆起、凹陷均有。出米岩、笔架山、雷打庵、覆船山、等等,这里一块石头就是一座高崖、一座巨峰。罗江村后,丹霞崔嵬天耸,千仞压顶,岁月沧海桑田,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让人惊心动魄。
清晨,朝阳照射出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山腰间分不清是云雾还是村里人家的炊烟袅绕。一到临近日落,蜻蜓飞舞,衬托丰收在即的景象。宛如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七言诗句“小荷尖尖才露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精致、小巧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莲花可谓全身都是宝,莲藕、莲心、莲花、莲叶、莲须、莲蒂等又可入厨入药,经济价值较高,是罗江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莲花晨开暮合,最喜阳光,阳光愈足,开得愈好。可见,看莲花,最好是在太阳升起之后。穿行在荷塘间,听蛙鸣蝉叫,伴泥土的纷芳,早有蜜蜂的来回采集,在耳畔振翅缭绕。
旭日东升,村中有老农赶着一大群鸭子,顺溪流逆水而上,朝阳下,在不太宽敞的乡间小道路面上便拖拽出长长的影子。门前不知何时已有出早工回来的农夫正用早先从竹林中就地取材刨好的竹篾,编织着簸箕、箩笪、笊篱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看那手势如穿针引线,娴熟自如。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是有来由的。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时时以莲自诩,鞭策自己,净化着自己的灵魂,莲花,无惧岁月峥嵘,端立于世,婷婷玉立,落落大方,摇曳着自己的风姿,彰显其独具的品格魅力。莲花又俗称荷花,莲花,似乎更赋予了一些禅意的含蓄、精美和包容。
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中,作者直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可谓将莲花的风骨写到了极致。
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
宁都,曾是五次反围剿的战场,当年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在罗江附近的黄陂主战场红军取得了胜利,毛泽东主席写下了气势恢弘的“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宁都,是著名的“宁都起义”发生地。毛泽东主席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罗江,当年以英雄儿女,满门忠烈的气节,见证了这旌旗飘舞的光辉岁月。
罗江的莲花,它没有广昌白莲的高调、石城莲花的张扬。年复一年它就这样与这个村落蒂结了特有的、独具的精神,相互渗透,默默守望。它有了南岗山的相得益彰,倚着山的神韵,水的灵动。铺育了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像莲花,一身清廉,刚正不阿,儒雅谦逊,清新凝重,超凡出尘,给予人间数不尽的美丽。它教会我们放弃浮躁,脚踏实地,从容不迫,不趋炎附势,磊落做人。它让人们明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通透的活在天地间,不失风雅,绽放美丽。
(文字/摄影:赖青云)请作者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