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加入廖氏大家庭
热点推荐
▼
《廖氏宣传片》献给全球万廖家人,廖家人顶起来!
综合来源:掌上峡江、《峡江姓氏志》编纂委员会
说起峡江的廖姓,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某个人?某件事?抑或是某个地方?小编想到的是一个人,革命烈士——廖子清,峡江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任红二十军军部秘书长。
廖子清
年~~年
廖子清遗像
县党史办提供!
廖子清又名鸳言,砚溪乡鹏溪村人,自小生活在一个贫脊的农村,目睹乡亲早出晚归辛勤的劳作,终年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那些豪绅、地主不劳而获,坐享锦衣玉食,深感世道的不公,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了日后报国救民的抱负。年,在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革命期间成立了峡江县第一个党支部-梅元支部,任支部书记;组建了全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峡江游击队;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土豪宋敏达。焚烧了地主的债簿契约,分给贫苦农民1千余担稻谷;先后任一七五团政治委员、军部秘书长......年6月,因军队内部肃反扩大化遇害,年仅29岁。
廖
liào
中国当代廖姓人口.9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37%,在全国姓氏排行榜中列第58位。峡江廖姓现有户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8%,在全县姓氏中列第2位。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形成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唐代廖诚希七世孙廖崇德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科第而授虔化县令(今宁都县),携廖氏三郡子侄由浙江松阳迁居此地,成为江西廖姓的开基始祖,其后裔主要流布在福建等九省及港澳台等地,约占全国廖姓人口的73%左右。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
叔
安
图片来源网络
当代廖姓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福建、四川四省,大约占廖姓总人口的56%;其次在广西、台湾、福建、河南,这四省区占廖姓总人口25%;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廖姓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粤桂湘、四川、闽台三个廖姓聚居中心。
峡江廖氏均为廖钦之子廖诚希的后裔,主要出自廖凝位下的德义公、思忠公、思明公;廖爽位下的教公;廖光景位下的肇兴公等三个世系。
一
廖凝位下德义、思忠、思明世系
1、仁和镇官田村委土库支:现有21户56人。
从土库村分居县内各地的有:
仁和镇官田村委垴上村、狮门村、桥头村、塘边村;砚溪镇鹏溪村委鹏溪村:(鹏溪后裔外迁者有:砚溪镇鹏溪村委金家村、肖家村、古上村、樟溪上村、坳上村、步溪村委步溪村、蕉溪村、觉溪村委老下村、金江乡黑虎村委黑虎村。)巴邱镇岭上村、舍下村、西门社区;砚溪镇宋家村、灼岭村委铁炉坑村、料家村;水边镇廖家村;桐林乡桐林村;福民乡罗家园的村。
迁居县外的有:德义十世孙廖永廷赘居新干孙坊。
砚溪镇鹏溪廖氏祠堂
2、仁和镇曹坑支:廖凝世系。廖孝恭于明嘉靖年间(~)由新余罗湖徙漕溪(今曹溪),今26户人。后裔有分居巴邱镇罗汉村(今7户28人);戈坪乡白沙村委下白沙村(现3户8人)。
3、巴邱镇大产支:廖凝世系,今42户人。后裔有分居巴邱镇罗汉村(今7户28人);戈坪乡白沙村委下白沙村(现3户8人)。
4、巴邱镇桐溪头支:廖凝世系,今47户人。
5、戈坪乡汀溪支:廖凝世系,现户人。明嘉庆乙未()廖金生经汀溪水南迁戈坪乡汀溪村委大木村,现4户19人。
二
廖爽位下教公世系
1、仁和镇官田支:现户人。
由官田村分居县内各地的有:仁和镇山西村、上刁田村、坳下村、峡石村;巴邱镇何家村、桐林乡江背村。
2、仁和镇枥坑支:现46户人。
由枥坑外迁者有:仁和镇大里村(现5户20人)、新村(现7户30人)。
3、巴邱镇廖家村支:廖子梓于明嘉靖年间(~),由长排紫淦花门徙玉峡四坊八甲巴邱楼市(今巴邱镇北门村委廖家村),现40户人。
4、罗田镇沙坊案中支:廖应宿于明万历年间(~)从长排赘居峡邑城南胡宅后迁此,现59户人。
5、巴邱镇菜园仔支:廖有盛由青江下迁修园,年再迁菜园仔,现1户5人。
6、戈坪乡裴家支:廖恒顺于年由长排迁此,现2户11人。
三
廖光景位下肇兴公世系
该世系一世祖廖光景于唐时由浙江迁福建,后由福建永定县田段徒居巴邱镇乌口村,现有73户人。
由乌口村分居县内各地的有:巴邱镇晏家村委汪家村、泗汾村委河龙桥、泗汾村、坳上村委南元村、南门社区;水边镇百花社区。
由乌口迁居县外的有:廖章秀于清嘉庆五年()前后迁徙樟树市西堡村。另外,还有迁徙云南、贵州等地者。
四
其他近现代迁入支
桐林乡张家村、炎田村;马埠镇固山村委南元村、戈源村、曾安村委小安村、时埠村、下塘村委凤山村;金坪民族乡新民村;巴邱镇晏家村委晏家村、洲上村委大陂村、蛟岭村;戈坪乡芳洲村委芳洲村、舍龙村委良石村、汀溪村委管口村、青塂村、小坑村委长塘村、小坑村、秋家村、白沙村委浒岭村、大基村、芳伞村、州上村、上白沙村;砚溪镇坪头村委坪头村、荷家村、岭溪村、灼溪村委灼溪村、山背村、车江村、铁炉坑村、麻坑村、步溪村委步溪村、曾家村;金江乡黑虎村委樟木桥村。
五侍郎家
廖氏高祖凝公五世孙廖克顺,登南唐潘佐榜第三名,宋太宗开拓宇宙,全力辅佐,屡建奇功,授为殿中丞,宋真宗登位,授为虞部员外郎。仕至八十二岁。北宋淳化元年(),以子孙贵赠工部侍郎;长子安世为礼部侍郎;次子安国为礼部侍郎;孙廖志为吏部侍郎;曾孙振鼎为吏部侍郎;一门四代五侍郎,谥号“五侍郎家”。
清官廖俊
清《山西通志》载:“进士廖俊,正德间以工部郎中升运司同知。俊居官廉,贫不能归,遂寄籍(山西)焉。有《河东漫兴集》行于世”。廖俊担任主管盐务的山西都转盐运使司同知(从四品),在古代这是一个肥缺,居然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得滞留在山西,其清廉得让人惊讶。
名医廖小明
清末民初,峡江有位很有名气的医生,县人尊称小明先生。小时候,他随父迁居新余南黄富弓坑,成年后返回故里。他生性好学,读书一目十行。后因科举废除,二十岁遂立志学医,专心致志,精研岐黄医术,博览众家学说,医术高超,登门求治者,目不暇接,凡沉疴危症求治者,多能药到病除。
步溪渡槽
位于砚溪镇步溪村委步溪村,长米,共有49节,每节10米(已有两节损坏),宽1.3米,深1.5米,排架高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我姓廖,我骄傲!我姓廖,我自豪!
为廖氏点赞!
廖家人转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