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千年梦圆
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在这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
子弟兵一直冲锋在前
为反映人民军队参与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出品四集专题片
《情怀与担当——脱贫攻坚子弟兵在行动》
4月29日晚20:00
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段
播出了第四集《鱼水情深》里面用605"时长讲述了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结对帮扶宁都县小布镇徐会村的事迹第四集《鱼水情深》
徐会村所在的小布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成立地也是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的诞生地这里户户有红军,家家是烈属当年仅有余人的小布有余人参加红军多人为国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达人小布,原名叫“小浦”。当年毛主席把“小浦”改成“小布”,意寓布尔什维克,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有27处提到小布这个地名。这里有一种独特的无盐汤。将一把青菜、一些肉末炒制后,加入清水熬成清汤,唯独没有放一味调料——盐。这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为了让红军战士吃上盐、打仗有力量,老俵们“炒菜少放盐、熬汤不放盐”,从牙缝里把食盐省下来,用来支援前线。该部扶贫干部谭连兴第一次来到这里,心情很不平静。一方面是找到了自己部队的根,听到小布镇那段厚重的历史,被深深地感动;另一方面,看到这里的群众依然贫困落后,责任和压力油然而生。
谭连兴:当年小布人民用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我们这支部队,我们必须带着回报老区、反哺老区的感情,帮助小布人民脱贫。
年12月30日,部队与小布镇徐会村结对帮扶,许下了让徐会村到年实现脱贫目标的庄严承诺。
在部队帮扶以前,全村仅有一条3米宽的泥泞道路,当年曾布满了红军的足迹。年,在部队援建下,一条7.5公里长的八一大道全面竣工,原本蜿蜒崎岖的山路变成了连接山外世界的康庄大道。
年,当得知还有一条从小布镇通往临近洛口镇的断头路没有打通时,部队又积极协调,实施二期工程。仅仅用时7个多月,便解决了村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
两条连心路,一座连心桥。让徐会村从地处偏远的小山村,成为了连接两镇经济发展的枢纽村。
徐会村书记林发志:老俵天天盼,他想都不敢想,这条路修好了,我们致富就有希望了。
最近,“鸡司令”胡九江心里很着急。他家漫山遍野的三黄鸡眼看着都长得又肥又壮,可就是卖出不去。
脚黄、嘴黄、尾巴黄,宁都三黄鸡是当地的特色品种。
以前,徐会村没有养鸡大棚。家家户户养上几只鸡,只是为了吃鸡蛋。
部队来到徐会村,发现三黄鸡养殖项目周期短、见效快、特色鲜明,可以做大做强,成为村里重要的产业项目。
在部队的帮扶下,三年后,村子里已经建起了多个养鸡大棚,每年出栏三黄鸡余万只,给村民们带来纯收入多万元。
三黄鸡养起来了,如何扩大销路,增加附加值,又成为一道难题。
听说不久前宁都县的第一家冷链加工车间正式投产,谭连兴觉得这是徐会村三黄鸡产业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于是,他找到了远在浙江的这家老板,和冷链企业实现对接,三黄鸡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在部队的倾心帮扶下,徐会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山村处处呈现出和谐秀美幸福新气象。
同样的子弟兵,同样的鱼水情。过去老红军为人民打天下,今天解放军为人民谋幸福,他们践行的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书写的都是军民团结的光辉篇章。
主题曲《你在我心里》↓↓“我来自于你,你在我心里披一肩风雨,与你同呼吸”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不负人民谨以此片献给建功脱贫攻坚战场的人民子弟兵致敬每一位减贫路上的奋斗者综合央视军事主办: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承办:宁都县融媒体中心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