晹霁古村位于江西省宁都县西北部的大沽乡境内,地处宁都、永丰两县交界,村庄四周群山环绕,村内平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晹霁原名竹子坝。相传,先人胡伯原好打猎。一天,他带着猎狗来到荒无人烟的凤婆坑竹子坝。日将西沉,其狗拒不返回。他觉得奇怪。便向狗发问:“畜牲!难道这里是开基之地?若是,请点头三下。”猎狗果然点头三下。他认为这是天意,便在此定居下来。
去往晹霁,要经过该村的斧头岭。斧头岭是晹霁村后龙山,海拔米,形似板斧而得名。地形险峻,古时交通要塞。山坳之间,一条石阶古道贯通宁都、永丰两县。诸山绿树荫蔽,古树参天。其中八棵红豆杉尤为珍贵。凉亭前面两棵特大红豆杉,两人伸长手臂还围不过来,人们称其为“寿星树”。红豆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么大的红豆杉实属罕见。
斧头岭顶有一凉亭名叫“余庆亭”,始建于年,是当地人胡茂赏于建造的。相传,一天胡茂赏在斧头岭拓荒,挖出一颗圆石头,随意扔在山间。次日,该石又回到田中。他觉得很是奇怪。有一天劳作困倦后,便在树荫下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梦中一石头老跟着他,一会儿圆石变成一位白须老翁。问其何人?老翁答曰:“人们称我土地公公,在此经过,看到上面岭上平坦处,是一穴吉地,最适建亭安吾之身。可有哪位施舍!”胡茂赏刚要回答,老翁便不见了。后来他请泥匠、木工师傅在此地建起一座造型古朴的凉亭,名曰“余庆亭”(取丰收后饱食有余之意)。还请石匠用石头雕刻成“土地公公”像,嵌在东边砖墙里,香火至今仍然很盛旺。
晹霁人自古勤奋发家,治学修身,涌现了不少贤人学仕。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二代出现秀才名,举子2名,正三品1名,正七名5名。如胡克和登两榜进士,授福建松溪(今长汀)县令,皇恩旌表已建有进士牌坊(即今暘霁村下坊)。据胡氏十三修谱记:胡士海聪明过人,在丞相文天祥部下为官,颇受器重。一日,士海展示村图求为题名。丞相览图写其八景曰:柏嶂晴云、莲峰晓日、古寺闲花、村心古道、灵龟呈瑞、小桥流水,古井泉香、水口灵祠。由此,世人誉其为“八宝村”。晹霁村在苏区时代、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均是乡政府驻地,名著乡域。
据记载,红一方面军总部于年12月28日至年8月11日至14日先后两次进驻旸霁。年12月28日在旸霁成立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部署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并于12月30日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对敌军主力张辉瓒部发起总攻,一直激战到晚上。这次战斗红军大获全胜,歼灭了敌十八师师部及五十二旅、五十三旅两个旅,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俘获了官兵人,缴获了很多武器。此后红军乘胜追击,与12月30日到年1月3日又发起了两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晹霁的山色秀美,水也温婉。暘霁村的水系分为九曲,从村中到水口,九条弯曲的山泉小溪流过许多村中人家后一起汇成霁水,而后再往西流。
来源:宁都旅游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