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每年清明节期间,因上坟烧纸、焚香烛、放鞭炮等野外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有效遏止此类事件发生,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我们倡议:
一、环保祭扫,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思亲莫使烟火扰,文明平安祭先人。"我们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等文明、现代的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二、安全祭扫,做绿色家园的守护者。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带火种进山,不在林区吸烟、焚香、燃烛、烧纸、野炊和燃放烟花、鞭炮、孔明灯等,一旦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拨打宁都火灾报警电话。
三、从我做起,做护林防火的引领者。我们呼吁每一个宁都人从我做起遵守相关规定,做到文明祭扫、鲜花(水果)上坟。要教育好身边兄弟、父母、子女等亲属,主动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带动其他人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祭扫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积极营造"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围。
宁都被称之为“文乡诗国”,“诗国”之称始于宋代,而“文乡”之誉添于明清。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人,居赣南之首。
那么,这些历史名人,有多少人葬在宁都呢?清明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年以来的传统,也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即将来临,有到了祭奠先祖的时候了。清明假期,高速免费吗?清明扫墓,有哪些禁忌?这些答案全在这里!
孙中山先祖唐东平侯孙誗墓址于城南2公里马家坑。始建于唐末,明、清时期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墓前为面阔6米、高3米的仿石牌坊。墓呈圆形,径2.8米,顶有高大封土堆。墓左侧碑刻《重修唐故东平侯孙誗墓记》,右侧碑刻苏东坡的《唐东平侯像赞》。
《宁都直隶州志·茔墓志》载:“东平侯孙誗墓,在州南第三桥乌石营(今名马家坑)。”孙誗为孙中山先生的世祖。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著《国父家世源流考》(民国三十一年版)载:“其远世源流,则唐以前俱住陈留,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时黄巢变乱,其远祖誗公,始以领兵堵御之故,迁居江西宁都,历五代至宋,子孙寝多,散布于赣南闽南等地,元明之际,始多自闽赣迁粤。国父之入粤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长汀河田迁粤之一支也。”
晋赖忠诚墓址于肖田乡桴源热水村。墓坐北向南,墓面为花岗岩石,高2米,宽2.8米,墓塘呈半圆形。据赖氏族谱《重修忠诚祖墓记》及墓碑载:忠诚公生于后汉建兴十四年(年),自活州丰宁县徙桴源,殁于永熙戊午(年),葬三都热水。
赖忠诚是宁都迄今有文字记载从中原地区迁入的最早客家先民,系三国时人。蜀汉间,官任都尉太常卿,因战乱隐名避世,择居丛山峻岭幽静佳境肖田桴源。是海内外客家赖氏开基祖,后裔达百余万人。
宋曾奉先墓址于金精山莲花峰南。墓面用麻石、青砖砌成,高1.5米,宽1.4米,墓塘成半圆形,宽1.4米。径深约l米。墓铭记,茔为奉先偕正配夫人廖氏合葬墓,清康熙癸未年(年)重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奉先,字鲁宝,号绍宗,宁都客家人,笃志为学,宋天圣庚午年(年)进士,初授罗源主簿,后为欧阳文忠推重,升贺州法曹,累官至赞善大夫,为官清正廉明。生卒年缺考。
曾灿墓址于县城南面食品公司大门旁。墓正东向,墓面为青砖衬砌,面阔8米,高2.5米,并列嵌有青石质墓碑三通,中书“故虔士青藜曾先生偕同李氏合墓”碑,左为“李氏墓”碑,右为“廖孺人墓”碑;墓碑上檐砖砌叠梁装饰。据墓志铭载:该墓为二次墓,康熙戊寅年(年)合葬南郊第一桥,康熙乙酉年(年)改葬今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灿是清初文学家,宁都客家名人,“易堂九子”之一。他“少有诗名”,一生中大部时间出“游闽、浙、两广间”,终“客游燕市以卒”,他以广博的阅历、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深邃的文笔,给后人留下许多精美的作品,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诗集》、《止山集》,他的《过日集》有20卷入选海内名家诗,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
林时益墓址于城西北金精山区冠石西北侧。墓地所处之山海拔约余米。山顶有一圆形岩石,高约3米。墓面用麻石、青砖砌成,高1.6米,宽1.5米。墓塘呈半圆形,宽1.5米,径深1.2米。墓面正中的青石碑高约l米,宽0.45米,正中竖刻“显祖考朱公确斋太府君之墓”,字迹清晰。左下端落款刻字难以辨认。墓前有4道护坡,用石块围砌。
林时益,号确斋,为易堂九子之一。本为明宗室后裔,姓朱,名议霪,甲申国变后,隐姓改名,隐居冠石,清康熙十七年(年)七月病逝。墓建于康熙十七年。后屡经重修。每年清明节,有其后裔朱姓人(今居兴国)前往祭扫。台湾出版的《宁都文献·梅水清芬》载,林时益墓址名“五星归垣”。是一名胜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隋赖仲方墓刘坑乡高坑村南米,距县城3公里许·隋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赖仲方,名赖硕,字仲方,晋太尉相国赖匡之子。南北朝宋元嘉年间(—年)归隐桴源(即今宁都县肖田桴源村),又从桴源迁赤竹坪(雪竹坪),即今宁都县治,筑室开基,因号“筑宝翁”,实为赖氏在县治(雪竹坪)的始祖,为今宁都县城拓荒开基者之~(《宁都直隶州志》有记)。墓基坐南朝北,墓面宽6米,高3米,墓堂径3.5米。墓占地60平方米。花岗石锒嵌墓面,青石碑三逼,始建于隋代,历代屡修。现存墓为年赖氏后裔重修。
刘宗臣墓安福乡马迹村西北米·唐代。刘宗臣,唐金紫光禄大夫,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墓始建于唐,历代屡修(号称“铁墓”)。墓面用花岗石砌成,墓高3米,宽4.5米,墓堂径2.5米,占地60平方米。年曾在墓旁发现青釉瓷盘一件。现存墓为年刘氏后裔重修。
卢宗泰墓洛口镇麻田村南下沽和尚坪·唐代。卢宗泰(一。年),唐授同平章事。开元间由常州游虔化,见清音里韶溪(即麻田)山水之胜,遂卜屠。系江南客家卢氏开基祖。墓基为子午兼丁向。花岗岩石砌成,高2.5米,宽约3.5米,始建于唐代,现存墓为年重修。
邱氏温太夫人墓洛口镇灵村南侧大埠坪·唐代。据墓碑载:温太夫人为唐天宝间光禄大夫邱文仲之妻。邱氏原籍河南洛阳,文仲祖父名崇,曾为唐武卫将军,因直言忤高宗谪虔州指挥使,文仲定居灵村,温氏为诰命夫人。文仲与温太夫人为赣闽粤台等海内外客家邱氏始祖,衍传子孙逾百万人。墓东北向,墓面花岗石砌成,高2.8米,宽3米,正面并列青石碑三方。现存墓为清乾隆四十五年重修。
莲塘崖墓石上镇莲塘村西2公里·明、清。分布在一条长约60米、宽3米的崖洞内。洞穴呈月字形,距地面30米,棺木多被毁,尚存泥土、砖垒成的封门残墙。从洞穴内采集到“泰昌通宝”、“乾隆通宝”和一通刻有“乾隆十一年”纪年的残碑。
清明高速收费不?按往年惯例,清明小长假高速都是免费,今年应该也不例外吧。不过今年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5日至4月7日,高速7座以下车辆免费时间应该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
小新清明节,你回乡下扫墓吗?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