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加入廖氏大家庭
热点推荐
▼
《廖氏宣传片》献给全球万廖家人,廖家人顶起来!
来源:贺州人文
合影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国廖氏源远流长。
廖姓人把自己祖先的名讳一代一代地一直记录到今天。历时四千多年以上,这是极其罕见的事。贺州廖氏在贺州这片热土繁衍生息,源流清,支脉明,源远流长。据《信都县志》和桂岭乾亨寺大铜钟铸字推算,早在年南宋绍兴元年已有廖姓人在贺州境内居住,距今已有近年历史。
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说:“有宗有祖,代代相传,绵绵不替。则为人之后代者,可以知其流,溯其源也。”文天祥盛赞廖氏自唐至今,“蛰蛰浩繁,英髦迭出,家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世无穷。且能以诗书为业,忠厚为家,自可搏鹏程于万里,驰骥足于康庄,非廖氏之子孙其谁与!”廖氏族人是贺州历史悠久的族群之一。
一、廖氏源流
(一)姓氏溯源
1.以国为姓
①颛顼帝后代有叫叔安的大臣,封在飂国(今河南唐河县)为王,传至37世到春秋时有位叫飂伯高的人,将“飂”去掉偏旁“風”加“广”,成为廖姓。
颛顼帝
②颛顼帝后代庭坚,字皋陶,生于山东曲阜偃地,因而姓偃。他在尧、舜、禹为帝时都做官。他死后其次子封为仲甄侯,辖蓼国,世代居蓼而姓蓼。鲁文公五年,楚王儿子燮作乱侵蓼国,蓼氏后代逃到楚国定居,为避欺凌,把“蓼”改成“廖”。
2.以君王为姓
周朝重臣有叫召伯廖的国君(周文王之子)。召:国名;伯:伯爵、官名;廖:名。他死后有个叫其的裔孙,为让人知道他是召伯廖的后代,便取“廖”为姓,就是廖姓。
3.繆、颜二姓人为避商纣王无道,到黄河洛阳山区隐居,同时改姓为廖。故有繆、颜、廖一家之说。
贺街
(二)贺州廖氏
贺州市三县两区廖氏共计人(年统计数),其中钟山县人,八步区人,富川瑶族自治县人,平桂区人,昭平县3人
1.各宗支源流
(1)八步区:大部分出自崇德公12世孙彻公、政公、敏公之后裔。
(2)平桂管理区:大部分出自崇德公12世孙彻公、政公、敏公之后裔。
(3)钟山县:迁徙人口分布两大支柱,一支是燕塘镇玉坡村致政公后裔和珊瑚村等村寨的致政公之八代孙敏珊、敏瑚的后裔,另一支是公安镇、双元村、廖屋村的源广、源富公后裔。另有山东博兴县珠玑巷、广东五华县、兴宁市等迁入。
(4)富川瑶族自治县:出自广东连山、湖南千家峒、广西钟山玉坡村、广西桂林市北西郊四支支脉迁入。
(5)昭平县:主要两大支系,一是成泰支系从广东南雄、乐昌县珠玑巷迁入(另有从广东翁源县、高州、广西苍梧县、藤县迁入);二是江口廖参嗟支系(另有从广东罗定市、三水县、翁源县、广西钟山玉坡村迁入)。
2.迁徙足迹
廖姓先人与其他姓氏人们一样,有一种挚爱故土的情结,他们热爱并眷恋养育他们的土地,但遇到社会剧烈动荡和惨重天灾,为了生存,他们则显示了强者优者的品格离开故土,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贺州廖姓先人也毫无例外地经历了艰苦的迁徙历程。
廖氏的先祖最初居住在黄河以北地区,第一次迁徙是在晋朝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民族)乱华,使他们离开中原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第二次迁徙是在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廖氏族人又辗转而入福建,后来繁衍成为庞大的家族;第三次迁徙是在宋朝末年蒙古人南下,又迫使他们一部分人转徙至广东境内。五代以后一千多年以来,廖氏一直是闽粤一带的名门著姓;第四次是明朝初年“湖广填四川运动”。廖叔安69世孙廖从宪从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他是南方廖氏人的始祖之一,79世廖崇德率兄弟子侄从浙江松阳县迁居江西虔化(后改为宁都),是宁都廖氏的开基始祖。廖崇德曾孙琼瑄生四十一郎(唐末)由江西宁都迁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寨,后再迁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四十一郎后五代廖实蕃(花公)世居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后迁上杭郭坊,是福建省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廖实蕃生一子廖燕及,燕及有三子——廖彻、廖政、廖敏,三房后代广泛地分布于闽、粤、赣等省,台湾、澳门也有不少。廖敏生子廖仲远(三十三郎),年蒙古帝国大举进攻南宋时,廖仲远加入文天祥一起抗元,兵败从福建退守梅州,并在那里住下,成为梅州廖氏的开基始祖。廖仲远曾孙廖德源在明初社会稳定时外出谋求发展,大约于年后从梅州迁居兴宁开基立业,今天,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许多省的廖姓人,有不少是德源公的后代。德源生敬斋,敬斋生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忠、思敬、思问、思难、思义九兄弟,称“九思”,“九思”兄弟胸怀大志,走南闯北从平原到山区,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布满了他们的足迹,如今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港、澳、台和海外,都有“九思”的后裔居住。贺州三县两区的廖氏很多都是思明、思温、思敬、思义的后代(见各县区宗源支流)。
3.堂号
有汝南堂、武威堂和世綵堂。
(1)汝南堂: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先祖发祥地汝南郡为堂号。古时廖姓脉祖叔安封于飂国,飂国属于汝南郡,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叔安下传37代到春秋时伯高,才将原来以国为姓的“飂”去风加“广”为廖。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也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2)武威堂:武威堂是流传最广的廖氏堂号。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莅政任满,士庶挽留,遂家于虔化。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3)“世綵堂”是中国廖氏主要的堂号之一。宋朝廖刚,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官至吏部员外郎。其家族累世以华发奉养,自名其堂曰“世綵”,且得皇帝嘉赞。其父子五人为官,各年俸二千石,合万石。这就是“世綵堂”和“万石家风”的由来。
4.古今名人
(1)古代名人
廖思敬:大宁人,廖永忠部将,明永历四年,朝廷为其建灵墓立石碑,碑文:“太祖高廖思敬明祀堂”。
廖熙:字文明,清末明初出任大宁团绅,主持南乡、大宁、螺石政务,创办县第17小学(今大宁中心小学前身),带动各村建立小学,慷慨捐输,为桑梓树立百年树人之宏愿。
廖谦:明朝贡生。
廖必臣:明朝训导。
廖上瑶:清朝贡生。
廖鸣銮:清朝教谕,特授贺县儒学正堂。
廖世彦:南乡人,清朝六品顶戴,咸丰年间钦授“义助千城”匾额。
廖永溢、廖永汉:两兄弟,仁义新联村,清光绪年间修筑贺县古城城墙时,慷慨捐资,各捐银元元,蒙钦赐“城功议叙”漆匾嘉奖。
现代名人:
廖士汉:信都莲塘口人,上海法官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驻越南大使馆武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大代表。抗日期间,他曾接待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留住达半年之久,支持当地进行抗日宣传。何香凝画《蜡梅》国画留赠廖士汉作纪念。《参考消息》报道廖士汉于年在台湾病逝。
廖觉民:沙田镇狮中村人。中将,正厅级。中山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读大学时就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秘密斗争,创办《涧水》、《临江潮》进步刊物,宣传革命。建国后,曾在广东省轻工业厅糖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兼质检主任,广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廖德修:钟山县燕塘镇人,年生,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参加过农会游击队;围剿国民党乡自卫队,任燕塘乡解放委员会副主任。年3月任三江乡(红花乡)长,年县委确认其行政级别为副处所,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年参与贺县修志工作,为贺县志商业分志主撰,编辑了贺州市志和八步镇志。为贺州市老干部诗画研究会会员及1-5届秘书长,有《历程》(回忆录)和《诗集》(余首)存世。在国学文化艺术方面造诣很高,获得国学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金奖。
廖启本:八步区莲塘镇广福村人,年生,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广西贺县财政干事、副区长、副科长、人民银行行长、公社书记、县农村部副部长、县政权委员,副处级。
廖寿光:年入党,从事地下工作,上尉军衔,正处级离休。
廖其光:曾任贺县检察院长,正处级退休。
廖义声:原贺县人大法制工委副主任,正科级,《湘粤桂毗邻区域廖氏谱志》总编。
(3)当代名人
廖正斌:广西富川人,年生,原广西区旅游局局长、自治区政协常委。是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离休老干部。
廖春林:广西钟山人,年生,历任乡(镇)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曾任柳州地委副书记、来宾市政协主席。
廖家旺:广西富川人,年3月生,男,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海南省银行业协会会长:获“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届十大经济领军人物”奖,后任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行长,获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突出贡献银行家”荣誉称号(正厅级)。
廖成明:广西富川人,年4月生,0-5年任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6年任贺州市水电局党组书记;7年任贺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主任;8年任八步区党委书记;年年任中共贺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年至今任贺州市人大副主任(副厅级)。
廖荣纳:贺州市平桂区人,年生,现任广西柳州正菱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多家公司、工厂的总经理、厂长,曾任柳州市人大代表、贺州市政协常委。
廖汉夫:贺州市平桂区人,年生,早年在钟山县西湾镇政府工作,年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经营汽车运输、办大理石厂、开大理石矿任厂长。与人合股开饭店、金矿。现任贺州市平桂和发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世系图表
1.黄帝至叔安公、伯廖公世系图表
世系图表
2.叔安公至崇德公世系图表
世系图表
3.伯廖公至七祖公世系图表
(得姓祖)伯廖泰岁
︱︱
(东汉人)权公智
︱︱
止立(三国人福建将乐始祖)延康延福
︱︱
察镇
︱︱
雍土再兴再生再顺再永
︱︱
孝先仲稿
︱︱
贵彦节
︱︱
镇点
︱︱
玉则
︱︱
彦敏隐
︱︱
奉贞丕
︱︱
汾懋
︱︱
凌世芳世泰世崇世隆
︱(廖刚)(福建顺昌人,进士,
广御史中丞、工部尚书)
︱︱︱︱︱
达遽(进士、遂(知化州)过(知梧州)迟州(知均州)
︱吏部尚书)
云︱
︱觐(曾任承务郎,雷州通判、
怀恩朝奉大夫、广东经略
︱︱使等职)
灒
︱︱︱︱︱︱︱︱︱
凝惧祖凯祖性祖梦祖惟祖恒祖心祖
︱
明
︱
晶
︱前(唐末)
4.崇德公至九思公世系图表
世系图表
二、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座落在今贺街镇河西南门街,面临贺江南流,有石板街直通河西码头。门前南门街,通向南门口的文笔塔。廖氏宗祠不远处就是桂花井。
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砖木结构,晚清时期风格。祠联曰:祖宗骏业,世綵鸿图。平面布置为传统的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一门一殿,上建龛堂,下设廊宇,两边廊庑对称,大门两边有旁门护屋,堂构辉煌,气势雄伟。青砖青瓦,高平吉祥灰雕图案镇脊,“寿”字居崇脊之中。红桁朱桷,金碧红绿彩檐图案化雕饰,使屋顶与下部柱子门窗之间色彩有很好的协调和过渡,阴影部分增强对比,更显堂皇。室内山墙是烟墨彩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虫鱼,朴素淡雅。太祖牌位安座在雕花神龛上,前面是宽大的供台。两壁墙十幅先祖画像,慈光弥堂,氛围肃穆。廖氏宗祠立祠碑文完好地保存在祠堂里。碑文表述了廖氏后裔木本水源之思的立祠宗旨。
廖氏宗祠
碑文曰:尝闻,木有本、水有源,五伦彝范;春则露、秋则霜,四时兴思,忆我祖自发迹以来,族大支分,索居离处,已历有年矣。苟弗为之前望继其后哉;今幸承其祖德,动厥孝思。言及建祠,不惜解囊之助。同为择地,敢云大厦之观。从兹佑启后人,福锡燕翼,共食旧泽,远绍鸿模。于是邑城内西北隅之间,癸卯仲春购买地所,迨甲辰孟秋创建祠宇。同集腋成裘,即鸠工庀木。幸列祖有灵,告厥成功焉。特勒石以志不朽云。
特授贺县儒学正堂桂林族裔鸣銮谨撰。
译文:常言道,树木有根,泉水有源头,伦理宗庙要有常规范例;春天有清露,秋天有白霜,一年四季更替令人深思,缅怀我们的祖先从发迹以来,家族兴旺分出支系,从廖氏老家居住的地方迁移到异地,已经历几个朝代了。如果不纪念祖宗又怎能继承先辈传统,弘扬祖德呢?现在荣幸的是,我们继承了祖德,不忘祖宗纪念先辈。提起建宗祠,族人们一致赞成,慷慨解囊捐款,一起去挑选建宗祠的地方,下决心建设一座气势宏伟大气的宗祠。从此以后祖宗的神灵护佑我们后人,赐福子孙,一起继承祖宗传下的家风,永远发扬光大。在县城内西北角,癸卯年二月购买了建宗祠的地方,到甲辰年七月开始动工创建廖氏宗祠。族人齐心踊跃捐资,集腋成裘,马上购齐材料雇工建造,幸得列祖列宗神灵庇护,宗祠顺利建成。特意立石碑写下建祠过程作为永久的纪念。
特授贺县儒学正堂桂林族裔廖鸣銮谨撰。
四、廖氏族规与排辈
把族训内容具体化,选录几条为例。
1.彰善乃所以劝善。今后吾族中,凡有孝子嗣孙,烈士义夫与夫饬躬励行,和家睦族,素履醇谨,懿美表著者,族长房长商议,给过每年白米三石,仍合族共呈于官,请匾旌扬,以励风俗。
2.养苗莫先于去莠。今后吾族中有奸盗诈伪,不忠不孝,造言生事与猖狂跳骗者,不论既犯未犯者,查知即令其到祠堂,听族长房长处罚乃责其至亲,保认改过。再犯者,的当实确,即合族送出官摒之化外,永不许入祠堂。
3.年高黄发,朝廷且尊之,宗族中而不知恭敬乎?今后吾族中年高八十以上者,族长房长查确果然,素无过行,每月奉肉帛纹银一两。其子孙贫难,仍给白米贰石,殁议资葬。
4.族中有无靠幼者,圣人施仁,必先加意。今后吾族中,凡有幼小失父并无母者,查其的确,果无资籍者,告知族长,合族议过,每岁给米三石,责其尤亲者领到保养至十五岁住止。若家囊厚者,该知本房长告知族长,合族将其赀财产业验过订薄,交有德义至亲者过保养,以防渔占。
“族训”八则:勤俭持家、劳动致富。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妻相敬、忠贞不渝。兄友弟恭、内睦家昌。团结邻里、外睦事济。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修身养性、修辞主诚。理想抱负、爱国奉献。
“族戒”八则:戒赌博、戒吸毒、戒盗窃、戒乱淫、戒游荡、戒隐独、戒争讼、戒符法。
廖氏各支族都有自己的字辈排序,以明本族中长幼之分。《中国廖氏通书》中有统一的字辈排列。
廖氏统一字辈排列: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章、锺、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远、康、荣、和、超、成、淳、葆、化、华、国、任、重、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供稿:贺州市廖氏宗亲会供稿)
我姓廖,我骄傲!我姓廖,我自豪!
为廖氏点赞!
廖家人转起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