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赣州市高速公路服务区提质升级
三年行动方案(—年)》
全面提升我市高速公路服务区
(以下简称“服务区”)
功能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
工作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目标要求,通过三年努力,着力将全市服务区打造成服务群众美好出行的新驿站、展示赣州特色文化的新窗口、承载高速路域经济发展的新走廊。
年:全面开展服务区主体建筑破旧、功能匹配不合理、停车场车位不足、功能不齐全等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全市26对服务区污水处理改造、厕所等硬件设施改造任务,完成南康、信丰、定南、赣县、兴国南、寻乌北、安远、大余等8对服务区提质升级任务。
年:完成南康北停车区复合型服务区和龙南、宁都东、横市、会昌、于都等5对中心服务区升级改造,完成剩余12对服务区提质升级任务。
年:赣州境内所有服务区实现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服务水平全面升级、商业模式全面升级,具备完善的功能、丰富的经营业态、良好的社会口碑。
主要工作任务1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抓好新建服务区规划建设。新规划服务区要结合《江西省“十四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和年远景规划,以及沿线城镇规划布局、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布局、给水排水布设条件等因素进行选址,做到适度超前,并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运营。整体建筑风格规划设计阶段要加强与属地县级政府的沟通,在保障功能完善的基础上,融入当地显著特色,充分展示赣南特色文化,打造主题标杆。
抓好在建服务区优化建设。在建服务区要根据最新要求进行优化设计,提升打造,确保宁兴高速兴国北服务区在年9月底前全面投入运营,大广复线信丰西服务区、南康西服务区、万隆停车区在年9月底前投入运营。
抓好现有服务区提升改造。根据车流、客流情况、功能定位和普通服务区、中心服务区、复合功能服务区三种类别,按照“一区一策、分类实施”的原则,深入挖掘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分类别进行设计提升,在建筑、装修、装饰风格上充分展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等为代表的赣南文化特色。力争2年内,完成26对已建成运营服务区的提升改造。满足交通功能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对省界收费站取消后的闲置用地、用房进行综合开发、有效利用。
2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推进主体工程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南康、信丰、定南、龙南、赣州南、大余、宁都东、南康北停车区等8对运营10年以上老旧服务区的深度改造,有效解决主体建筑老旧、功能不全等突出问题。同步推动其他18对服务区的专项改造,到年底在赣州境内形成1对复合型服务区(南康北)、5对中心服务区(宁都东、龙南、横市、会昌、于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优化停车场设置,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危化品、大件运输、客运大巴、小型汽车停放区域,增设提示牌、清晰地面标识,对各类车辆实行分类停放,因地制宜增加停车位,解决节假日停车拥堵现象。
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老旧厕所设备设施改造、厕位扩容,做到男女厕位配比合理、质量优良。对使用5年以上公共卫生间进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一般应配备智慧引导系统,实时显示厕所的蹲位状态、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并设置不接触洗手系统、免费厕纸等。改善服务区供水,年前先后完成南康、大余、南康北停车区等13对服务区自来水接入,对无条件安装自来水的服务区要增设或扩建应急储水池,切实保障服务区基本用水。
推进绿色生态服务区建设。树立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推广各类节能环保技术、材料、产品在服务区应用,打造绿色生态型服务区。支持服务区污水就近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服务区污水处理改造,实行油污分离。做好垃圾分类试点,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支持服务区电力扩容,加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年底实现全市服务区充电桩%覆盖。
推进智慧服务区建设。完善服务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服务区监控“天网”,公共服务平台监控系统需分别接入省交通运输厅和市政府应急指挥监控平台。积极依托“互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