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开国上将萧克在北京逝世,享年岁。听到中央电视台播发的讣告,我立刻想起27年前随同他视察闽西时的情景,以及留下他对有关历史问题的口述记录。萧克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南起义,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加入红四军,年担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参加了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古田会议。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将领之一,25岁任军长,27岁任六军团军团长,29岁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40岁时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年被授予上将军衔55人,萧克排名第一,被称为“第一上将”。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萧克为协助中央有关部门了解有关历史问题,在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叨陪同下到龙岩地区视察。他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龙岩地委对此十分重视。当时我正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龙岩,龙岩地区副专员、地委宣传部长蓝天邀我随同,以便应签和记录有关历史问题。萧克在龙岩地区先后参观了龙岩、古田、上杭、才溪、长汀等纪念馆,召开了一些座谈会,回顾和阐述了有关历史问题。当时正值拨乱反正。作为一位著名军事家和军事教育家,萧克一贯坚持“求真存实”,强调“历史事实是最大的权威”,倡导“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他在闽西沿途对有关历史与人物的回顾评价,体现了他的理念。萧克将军离开闽西以后第三天,我把他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压在我的资料夹里未曾发表。现在将其稍加整理,分作若干问题刊出,以寄托对这位曾经在闽西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学者型将军的纪念。萧克将军(中)在一些座谈会上,我们请萧克将军谈谈他参加革命前后的情况。萧克说:我在家里的名字叫萧克忠,后来入家乡湖南嘉禾县立甲种讲习师范读书时,我因在家祠里属武字辈,就改名为肖武毅,参加湘南起义时又改名为肖克这个名字。那时的师范学校有三种,甲种读二年,乙种读一年,完全师范读五年。毛主席读的长沙第一师范就是完全师范,粟裕是在第二师范,第三师范就多了,黄克诚、蒋先云都是。我们嘉禾县原属桂阳州,桂阳州管四个县。我在师范照例读二年毕业,实际上读了二年半,因为校长为我们增加了一些课程,读心理学课程时,校长弄到一本南京高级师范教授廖世承翻译的美国斐各兰、多尔文写的一本很厚的心理学,结果延长了课程。校长看我接受能力好,又给了我一本严复翻译的英国《耶方师名学浅说》。这本书是用古文翻译的,很难读,说是伦理学的书,但“名说”又不完全是属于伦理学的。我虽也读完了这本书,也不定就是读懂了。读完了师范,我于年1月去广州投考黄埔第四期,因路上耽搁,误了考期,就考入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这个教练所是士官训练。那时黄埔军校已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山舰事件后,我们学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我是2月份入学的,过了一个多月,到4月份才正式开学。开学典礼时,邓演达还来讲了话,他是黄埔军校的教育长。我们在7月份就毕业了,因为是军士,宪兵团的军士过多,分配不了。学校对我们说,你们愿意到别的部队去也可以,毕业文凭照发。毕业以后,我和几个同学先回到湖南家乡,住了十多天就去长沙。这时北伐军已占领了武汉,我就在长沙进了补充第五团当兵器员,团长是蒋先云,经醴陵、高山,到了南昌,再向东去,经上饶、贵溪、义乌到金华。这时,我接到我堂兄弟从武汉来信,叫我去武汉,他在北伐军第四农业国政治部工作。我接信后就请了假去武汉四军政治部,先在上饶坐信江的船到南昌,几天就到了南昌,再坐火车到九江,在九江坐长江的船到武汉。到了武汉,我兄弟才告诉我,蒋介石是坏东西,你不要再回去了,去南京那边不好。不久,武汉方面就搞反蒋了,那时大约是年二、三月份,3月份,我就转到了叶挺部队。那时第四军分编为两个军,即陈铭枢的十一军和李济琛的第四军,张发奎是第四军副军长,叶挺是第十一军三十五师副师长,我在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那时每个师辖三个团,二十五师辖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团。我年3月入部队时当连指导员,那时的连长军衔一般要比指导员高一级。我还不是党员,我们连长是党员,我们的工作配合得很好。连长看我要求进步,就介绍我看《向导》、《共产主义ABC》。他知道我想加入共产党,就对我说,帮我去找党,但他没有告诉我他就是共产党。不久,他就介绍我入了党。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后,起义部队南下,从赣南经瑞金边入闽西,9月上旬到中旬经长汀、上杭,然后继续南下粤东潮汕地区。我们请萧克谈一谈南昌起义部队在闽西时的情况。萧克说:南昌起义以后,我在抚州叶挺部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当四连连长陶铸当六连连长。到了汀州改编部队,陶铸又调到二营去当副官。我那时只是个连长,每天行军走路,没有太多的活动。部队进入广东以后走得更急,我们这个团走在后面,在我们后头还有一个团,部队人多,前后要走几天,到上杭以后做了些什么我说不上来。一路上的宣传、标语、口号都是有的,政治保卫处在这一带路上打过土豪。那是李立三搞的,他是处长。我们经过一些村庄时,可以看到政治保卫处在村口插的牌子,上面写着本村某某是土豪,部队可以去挑谷子。但是由于弄到了谷子还要去砻成米,不方便,所以还是买米的多。战士们大多是农民出身,看到政治保卫处写的挑土豪的谷子不要钱,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家都很兴奋。李立三在汀州时给我们做了个报告,会议是由阳翰笙主持,讲的内容是土地革命问题。在南昌起义时说过,对拥有亩以上土地的地主,没收其土地。李立三在汀州的会上说,广东来的农民讲,他们那里20亩以上的土地就要没收。他的报告对我们影响很好。谭平山也讲了一次,讲的是具体政策,我们不懂,他在瑞金讲还是在汀州讲的,记不起了。我们在这一带经过时,南昌起义军的旗帜是土地革命,政治保卫处号召要打土豪,李立三在汀州亲自处决了4个大土豪。开审判会时,我们连派了代表去参加。代表们回来说,李处长在审判会上把桌子一拍,说是土豪拉出去枪毙。后来李立三有错误,但他在历史上还是有好处的,南昌起义时他是有功劳的,起义前他与张国焘作了斗争,也是有功劳的。张国焘主张暂时不要起义,要等待联合了张发奎再一起搞,李立三他们反对张国焘的主张。二关于红四军首次入闽和有关历史人物事件年1月,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3月11日经瑞金首次入闽,3月14日击溃国民党军郭凤鸣旅,占领长汀。萧克将军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我们请他谈谈相关情况。萧克说:过去我们在闽西打过游击战争,我对闽西很有感情。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有两个原因。第一,闽西有好的干部,有好的群众基础。张鼎丞、邓子恢、傅柏翠等就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第二,朱毛红军到闽西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支很能作战的部队。能够坚决执行中央的方针。当时毛泽东思想还没有形成,我们主要是执行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的精神。但现在反映的这段历史材料中,很少见到这种介绍。在朱毛红军的初期,应当注意多反映党的六大精神所起的作用。那时我们称红四军为朱毛红军,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如果没有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红军的影响不会那么大,朱德的队伍是很能打仗的。为什么湘南起义可以那么快搞起来呢?就是因为有湘南特委,有地方武装,再加上朱德的部队,所以把许克祥的一个师打垮了。秋收起义部队的战斗力不行,主要是原武昌警卫团能打。如果没有这两支队伍的会师,井冈山不会有那么好的形势,因此提朱毛红军完全合乎事实。朱毛红军在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3月打开汀州,这是中国革命由处于低潮开始回升的一个标志。当时正是蒋桂战争爆发,如果没有蒋桂战争,全国形势还不可能有大的发展,闽西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发展。我们第一次入闽时,敌人在背后追击。我们又不敢走大路,从瑞金与古城附近的虎头嘴往南面插。到了长汀四都,闽西的敌人郭凤鸣派出部队来打我们。我们以前没有与郭凤鸣打过,不知他的实力。第二天他的部队与我们一接触,一下子就把他打垮了。抓了十几个俘虏。我们一审问俘虏,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不行。当天晚上前委召开会议,研究了郭凤鸣的情况,决定打。3月14日,我们一下子把汀州打开了。到了汀州,我们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知道了蒋桂战争打起来了。红军打下汀州和蒋桂战争的爆发,标志着革命形势开始回升。打汀州先后打了两仗。第一仗是在四都,把敌人冲垮了。打死他们几十个,俘虏十多人,他们的战斗力不强。第二仗打长岭寨,郭凤鸣也亲自出马了。这一仗最多大约消灭了敌人千把人。那时候打掉他千把人算是了不起了,是很大的胜仗了。郭凤鸣的部队是被我们打垮了,击溃了。我们陪同萧克将军参观了几个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他对陈列版面上有些人物和事件的文字表述提出了很重要的意见。以下是11月29日他在参观龙岩县纪念馆(现龙岩博物馆)时的谈话。看完成任务“红四军三打龙岩的背景”部分以后,萧克说:“如果把广州农讲所也作为一个背景来讲,就应当反映一下彭湃,他是农讲所的首创者,前后六期,他至少担任了两届所长。他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是第一名,毛主席是第二名。他年开始搞农民运动,毛主席是年开始。东江的农民运动是最早的。”在毛主席年摄的照片前,萧克说:“现在许多人画毛主席在红军时的形象都不带帽子,其实那时都穿军装,记得我们在砻市会师时,就看到毛主席穿着军装,带着军帽。”在红四军四言体布告前,萧克说:“红军在开始时叫做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以后就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的四言体布告,我们在当时都要背下来,而且常常把其中的字句拆开来定为每天的口令。比如问令是‘平买’,回令是‘平卖’。”看了长岭寨战斗的说明文字,萧克说:“还应当写上11日打四都。打了四都一仗,才敢在14日打长岭寨这一仗,所以应当讲打四都。你们说消灭他们0多人是过多了一点,他一共才多人,在长汀的实际兵力才两个团。我们是把他击溃了,打散了。”在看“一打龙岩”的陈列室时,萧克说“一打龙岩记得是两个纵队参加了,一打下来就转到坎市了;三纵在后面,没有打,他们到了龙门以后也转往坎市了。我们是打下龙岩的当天下午去的,到了坎市还打了一仗。打龙岩时全军的兵力大约是另几十人,本来从井冈山下山时有多人,到了东固把伤病员留下来,就只有这么多了,一路上也没有什么扩大。那次行军一天要走90多华里,大概走了3天就到了小池。朱老总在小池主持开了会议,是在一个房子里开的,不是在野外吧。朱云卿也参加了,并且讲了话,他说地方党的秘密情报,与我们派出的侦察员的报告是一致的,敌情是很准确的。”在看了“罗瑞卿同志任红五十九团参谋长”的文字说明以后,萧克将军说:“罗瑞卿当时不是参谋长,是参谋,刚刚才从上海派来的。不要搞历史为政治服务,不要一打倒就什么都坏,一恢复就又样样都好。他当时就是参谋嘛!我在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上就说,搞历史不要唯上,唯权威,唯定论,搞历史是不能这样干的。我们当时都知道,邓子恢、张鼎丞、傅柏翠三个人是平列的。”在“白沙战斗示意图”前,萧克说:“对,这个仗打得好!”“第三次打龙岩时,毛主席没有到,他在后面。作战会议是朱老总主持的,由朱云卿具体部署。实际上,毛主席当时已有很多时间去搞地方工作了,打白沙就是由朱德指挥的。毛主席在指挥作战方面没有那么多经验,在井冈山时很多大仗都是朱老总指挥的。你们不知道这些,是因为后来只宣传毛主席一个人。这不准确,可以慢慢改正过来。”在说到红四军三打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时,萧克将军说:“我记得在‘七大’召开前林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现在找不到了。信的内容我大概还记得一些。当时有些同志主张建立军委,林彪的信上说朱德怎么不好。毛主席同意林彪这封信。我支队的党代表高静山对我说,林彪这封信不好。高静山是好同志,他比我站得高,看得远。林彪的信上还说朱德是搞阴谋。同志之间有不同意见,怎么能说是搞阴谋呢?”看到版面文字:“伍中豪同志……参加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以后,萧克说:“伍中豪是参加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不是湘南暴动的,你们这个写错了。他是比我们先上井冈山,在分兵活动时碰到了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他们互相介绍了情况。部队改编时,他任工农革命军三营营长,年10月当三十一团团长。三十一团团长原为朱云卿,朱调任军参谋长后由伍中豪接任。看了介绍胡少海曾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文字说明后,萧克说:“胡少海没有到过黄埔。他的家里是大地主,兄弟都是土豪劣绅。他自己有十几条枪,是支绿林队伍,也搞打富济贫,但不是党员。他打仗有点经验,我们与他联系上了。他开始是工农革命军二团团长,后任红四军第三师师长,是一个好同志。他在家里排行老五。在湘南时他的弟弟老六带了四五百条枪来打我们,胡少海也带着队伍与他们打,两兄弟各带一队对打了一阵。”在萧克早年的一张相片前,萧克说:“我这张照片自己也没有了,恐怕还是到了延安后照的。你们如果要把我的名字写上,还应当写上二支队党代表高静山。他革命早,水平比我高。他后来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样了?你们知不知道?他在年调任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时,由粟裕接替他任我们支队的党代表。当时一纵队的序列是:纵队司令林彪,党代表熊寿祺,一支队长王良,党代表粟裕,二支队长萧克,党代表高静山。打下龙岩后,粟裕改任二支队党代表。三关于年红四军若干历史问题在陪同参观考察途中,我们就年红军在闽西活动的一些较为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jd/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