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百年党史、讲百篇故事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年,初心不变,年,砥砺前行,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辅警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从即日起,“平安洛阳”将开设《学百年党史、讲百篇故事》学习专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砥砺初心如磐,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快来跟小编一起打卡学习吧!
第四讲:“五百里井冈”的准确含义
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非“五百里井冈”,“五百里井冈”确切的应该是指“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六县是指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一山是指井冈山),鼎盛时期面积达平方公里。
年11月25日毛泽东同志以井冈山前委书记的身份,向中央写了报告,这篇报告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四篇文章《井冈山的斗争》,文章在“军事问题”一部分写到:“军事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坳,两地相隔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县的水口,两地相隔百八十里。四周从拿山起经龙源口(以上永新)、新城、茅坪、大陇(以上宁冈)、十都、水口、下村(以上酃县)、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坳、五斗江、车坳(以上遂川)到拿山,共计五百五十里。
由此可见,毛泽东把“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界定为“五百里井冈”,“五百里井冈”也由此得名。
第五讲: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在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究竟是谁?
是谁?有人说,当然是李大钊了;也有人说,应该是梁启超,他比李大钊更早,教材上有。其实都不对,而是陕西的井勿幕。
早在年,井勿幕就在日本东京创办的《夏声》杂志第三号上,以“侠魔”为笔名,发表了题为《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井勿幕在该文中明确提出:“专政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过去之时代也。即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今欲去弱肉强食之禽兽世界,而抵平和幸福之文明世界,非采用社会主义,绝不能达此目的。”
他呼吁:“维社会公安,谋人民幸福。贫富之悬隔也,思有以平均之;贵族之骄横也,思有以压抑之;政治之失平,国民道德之堕落也,思有以改革而补救之。”他抨击清政府:“外人借政府为傀儡,政府又借外人为护符,相缘为奸,以害我民。”他号召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体。
井勿幕的名气并不大,大概是因为生命太短暂,死得太早了。井勿幕(—),乳名回寅,原名井泉,字文渊,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塬村(今属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他是井岳秀胞弟,其父在他4岁时即病殁。幼时聪敏好学,少有大志。早年入川(在重庆正蒙学堂求学),结识熊克武等革命志士。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年冬奉孙中山之命担任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与赵世钰等回陕组织同盟会。年夏第二次赴日筹备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学习制造炸弹,还担任文字宣传,为孙中山所器重。年回陕联络会党和刀客,后第三次赴日。年2月在东京参与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革命。同年10月回陕,参加领导反清学生运动。年初夏奉同盟会总部令,再度回陕组织起义,参与促成陕西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合。同年秋南下香港,参与筹划广州起义。
油画《广州起义》
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后,井勿幕于5月间回陕,与哥老会党人张云山、万炳南等密谋,准备大举。6月又与杨叔吉等人赴西安满城观察敌情。8月派邹子良赴渭北联络刀侠,并派王荣镇赴四川、陈得贵赴山西联络会党。9月下旬张聚庭从南方带回同盟会总部命令,告知全国,确定10月6日同时起义,由各省革命党负责组织。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陕西军政府北路安抚招讨使。年被南京临时政府委任为稽查局副局长,以陕西事务纠缠未就职。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国民党陕西副支部长。年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避居日本。年赴云南参加护国战争,并任熊克武部参谋长。年3月任关中道尹。同年8月离职,闲居西安。
年11月,井勿幕赴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明令嘉奖抚恤。12月23日在兴平县南仁堡被靖国军第一路郭坚部参谋马凌甫杀害,时年仅30岁,后草葬于蒲城。年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又由章炳麟撰《井勿幕墓志铭》。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其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
配图
井勿幕墓在今陕西西安长安区韦曲西北凤栖塬上塔坡村的清凉山,附近有著名的清凉寺,以及台湾国民党前任主席连战祖母之墓。
第六讲:揭秘:中共“一号机密”档案保卫者是谁?
陈为人,原名陈蔚英,湖南江华人。年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年至年在上海长期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他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今天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
在中共内部,它们被称为“中央文库”。很难想象这些泛黄的纸片,能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血腥围剿下的上海完好保存下来。“中央文库”正式组建于年。那时,中央领导机构由上海迁往瑞金,中央秘书处直属的档案却因安全原因无法随行。
年底,被巡捕房抓捕的陈为人获释出狱。因受刑过重,又染上严重肺病,组织上安排他静心休养,他却再三恳求重返工作岗位,主动当上“中央文库”保管员。从此,他和爱人韩慧英开始独门独户,离群索居。为掩人耳目,他们在党的资助下,开了一家湘绣店。他们白天经商,到了晚上,则反锁门窗,遮严光亮,整夜地猫在连直腰都难的三层阁上整理这些党的最高机密。
曾经活跃的他们不再参加党的会议,也不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为了保证机密文件万无一失,陈为人夫妇甚至在家里搁上了一个常年留有火种的炉子。他们相互叮嘱:一旦遭遇不测,宁愿焚楼烧房,也不能让一个纸片落到敌人手里!
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韩慧英落入敌手,陈为人马上转移“中央文库”。此时,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被切断。他几乎典当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带着孩子一天靠两顿红薯充饥。为了便于秘藏、转移,他将文件全用薄纸、小字重抄一遍,剪掉四边的空白,分类归档。
这年冬天,韩慧英忽然回来了。她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终于蒙过敌人,获释回家。年秋,陈为人也和组织重新接上了关系,并将保存完好的“中央文库”移交组织。
配图:中央文件库旧址
那时,陈为人身体已虚弱不堪,大口吐血。年3月12日,38岁的年轻生命便戛然而止。新中国成立后,陈为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央文库”历经转移,保管者也数易其人,最终在一个个共产党员的手中安然走进新中国。
(来源:平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