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付兴奎
付兴奎,本土作家,长期致力于陇东乡土散文创作。在《四川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雪莲》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著有《城乡纪事》《吾乡吾土》《流年》《纸上的村庄》散文集多部,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红绿井冈山
茨坪的坪就像龙潭里的飞瀑,一个坪的下面肯定有一道山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红歌广场是,培训中心前面不到二分地的停车场也是。说是出来散步放松,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爬坡锻炼。井冈山的坡,像极了某个伟人的草书,没有一点坡的章法,本该向前延展的笔画,偏偏笔芒陡转,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仪态万方。井冈山就是这样,别墅一样的疗养中心,农家味道十足的私房菜,网红的土特产批发店,街边上的水果摊,就像漫山遍野的赤柏松和毛竹,桂树与海棠,石斛和老鸭草,山莓子和大青,谁和谁的组合,都不会让人感觉到意外。相比之下,五指山的存在倒是有点神奇,不管是在茨坪还是茅坪,大井还是小井,一回头,随时都能看到他仰卧着的容貌。
深灰的,浅灰的,草绿的,绚红色的研学方队,就像山岭上开不败的花,一拨接着一拨。四面八方的客人原本是奔着井冈山的红来的,眼里看到的却是无处不在的绿。大井的毛委员故居,黄洋界的五大哨口,医院的病房,那里还有当年炮火连天的影子,那些遮天蔽日的树林,生机盎然的花草,飞珠溅玉的瀑布,分明是上界神仙们修身养性的大福地。
井冈山的红和别处不同,几十万红军的存在丝毫不影响山的翠绿和水的清幽。以至于我们在寻访先烈们的遗迹时,找不到一处可以恢复原貌的战场和属于任何个人的专人陈列馆。在井冈山的革命博物馆里,那块只有二十四厘米高的汉白玉纪念碑,是十七岁就参加革命,亲历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苏联卫国战争、抗美援朝等史诗般战斗的谭家述将军的毕生心愿,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亲人、战友、兄弟,让他成为了一名欠下巨债但始终无法偿还的债户。在他看来,他就是他们用牺牲共同典当活下来的那个人,是他们用死亡护佑下来的幸存者。享年七十八岁的他,在临终之时,没有举行任何规模的遗体告别仪式,他要儿女把自己的骨灰洒在自己战斗过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用自己并不宽余的积蓄买来一块北京房山特有的汉白玉石头,以此来告慰所有在井冈山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谭家述归队了,他成了成千上万个井冈山革命烈士的一员,他的骨灰和他们的鲜血一起融入了沉默不语的青山。
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大气磅礴的井冈山曾经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是刘文西的国画里流光的水彩和洒脱的线条,是李永谦雕塑作品中力与美的展示,是宋祖英《十送红军》里的甜美和温柔。拂去那些落在历史上面的尘埃,走近革命烈士的亲人,你得到的肯定又是另外一样的感受。
在小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解说员给我们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她叫段子英,是红四军二十八团参谋长王展程的遗孀,也是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伍若兰、曾志和毛泽建等著名革命家的同窗好友,她还是湖南耒阳苏维埃政府的特派员,井冈山前线的宣传员。她的手,扳动过射向敌人的手枪;她的脚,踩踏过倒在战场上的尸体。真理和主义,爱情和未来,曾经是她最浪漫的追求;冲锋、转移、口号、歌声、伤员、伤口,曾经是她最充实的生活。随朱德的队伍上了井冈山不到两个月,十六岁的她便成了红军指挥员的妻子。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遂川街市上待价而沽的孕母,她被人以两百光洋的卖价,成了大汾圩种德堂药店老板的妻子。她用两只箩筐,分别担着两个孩子,从遂川经过泰和、吉安、清江、丰城,一直走到南昌,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她的每一天都在漫漫的潜伏中度过,为了寻找自己的队伍,她做梦都在打探组织的消息,她死过多次,被贩卖过多次,从饱受蹂躏到重见阳光,她用了八年时间。后来,找到组织的她又开始寻找丈夫,在五十多年前关押和枪杀丈夫的戴家铺,她对着苍天嚎啕大哭之后,告慰自己的丈夫说:“多少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你有儿孙,血脉绵延,你该知足了。”为了革命的需要,她可以舍弃生命、爱情、荣辱和尊严。而当革命取得成功的时候,她竟然没提一点要求。在段子英们看来,遗骨不存又若何,对于每一个烈士来说,偌大的中国,到处都是他们容身的地方。
她叫谢梅香,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共匪”袁文才的妻子。她用父母陪嫁给自己的一把金簪换了十二块大洋,请人从县城拖回了死后无人过问的丈夫。她满以为无缘屈死的亲人会为这个饱受屈辱的家庭顶灾消难,她和五个孩子往后的日子会顺风顺水。熟料,却沉陷于一个风声鹤唳难以自拔的战场。她心里明白,敌人的刀随时会架在她们的脖子上,仇人的子弹也会随时从背后洞穿他们一家人的脑袋。为了不让自己掉入敌人的埋伏圈,她经常赶着一家人在没有光亮的夜里赶路,在没有目标的路上转移。她想法设法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去做别人家的童养媳,她只要她们活着,不管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她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每天都在练习排兵布阵,以便应对随时到来的不速之客。她通过另外一场婚姻掩盖了自己是袁文才妻子的真相。她是一个以母爱为武器的战士,虽然因为漫长的战斗而伤痕累累,但依然像毛竹一样顽强地生存在井冈山的大地之上。
三十多年过去,在一张毛泽东接见宁冈县委领导的照片里,所有的人都以能和伟大领袖一起合影而激动不已。只有她,穿着一件破旧而肥大的斜襟土袄的农家妇女,无比寒碜地站在所有人的边上。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胜利的喜悦,只有饱经风霜的木讷。现在,终于没有人追杀她们了,她可以和马源村所有的农民一样,安心地在自己家的田里种地,在屋后的山上放牛,在黄昏里看炊烟升起,在梦境里和自己的丈夫相见。
如果我的祖爷爷不牺牲,现在的我肯定是北京城里的一名学生。在井冈山村民表演的大型情景剧的开场,一个童声的表白把我们带进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如果那些早早牺牲的革命先烈能够活到现在,谁能排除他们的后代随军进京的可能。年,已经做了国家领导的曾志终于找到了在反围剿中送给战友的孩子石来发。母子相见之后,儿子并没有通过母亲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好的待遇和地位,依然选择了回到大井村当一个合格的农民。妈妈说,毛泽东的儿子都能参加抗美援朝,我曾志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说,我是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革命后代,我绝对不会给父辈们脸上抹黑。几十年过去了,石来发的儿孙们,依然真诚地生活在井冈山的土地上。井冈山的红,是薪火传承不计个人荣辱的赤胆和忠心,是五指山一样的巍峨和崇高。
江满凤是井冈山龙潭景区一名普通保洁员,也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井冈山妹子。只要有江满凤的地方,就有悦耳动听的井冈山民歌。她最喜欢的歌是《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这首歌的作者是她从未谋面的祖父江治华。当年的江治华是红色军营里的民歌王子,井冈山上最著名的民歌手。因为一场激烈的战斗而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在战斗中牺牲,有人说他在突围之后牺牲在别处,还有人说他当了国民党的俘虏。反正,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有人听到过他的歌声。烈士的名册里没有他的姓名,井冈山的坟茔中也没有他的墓碑。
那本破旧不堪的的手抄本,是他留给井冈山最珍贵的遗物,也是他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走到天边又记心头,老妹等你呦长相守,老妹等你呦到白头。”穿过江满凤的歌声,我们仿佛又一次看见了倚门而望的湘赣妹子,深情款款地目送着自己的亲人在井冈山的绿色中渐渐远去。
走在茨坪的山路上,那些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赶路者,很可能就是某位无名先烈的后代。井冈山的绿茶是最天然的饮品,井冈山的竹笋、野山菌、石斛、腊肉、红米、小黄鱼、南瓜干、豆腐乳、辣椒酱,是井冈山的特有的,也是很多地方缺失的。
听纪念馆里的解说员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或者,在路边上和卖特产打零工的庄稼汉开心地交流。感觉井冈山的红是那种从外表到内心,从肉体到精神,从意志到灵魂玲珑剔透的红。而井冈山的绿,则是天然纯正没有一丝杂质的独一无二的绿。
朗诵者
王豆豆
王豆豆,西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普通话一级甲等,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素质测评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陕西省朗诵协会会员,庆阳市朗诵协会副主席,荣获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诵读中国”全国三等奖,甘肃省一等奖;甘肃省广播影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发布丨马瑶
审核丨郝芳
往期·推荐
·全国“两优一先”!庆阳一集体获表彰→
·庆阳16人、8个集体获全省表彰!
·年西峰城区小学招生公告(附所需材料、报名流程、划片图)
·致敬庆阳市“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刚刚公布
陇东报社新媒体部
新闻-
-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