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原籍县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县”。由于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分别。比如,吴先恩中将,按解放前的行政区划,他的籍贯应该在湖北麻城,但解放后麻城的一部分划归了河南新县,所以,现在把吴先恩将军归在河南籍。还有全国直辖市重庆,过去一直归四川省管辖,只是到年才单独划分出来。但在研究将帅的习惯上,人们一般又没有单独把重庆籍开国将军列出来,因为建国快50年了,四川和重庆才分开。
在-年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名,在这名将军中,如按现有的行政区划,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名(上将3名、中将38名、少将名),占将军总数的20.14%,被誉为“ 将军省”。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名,占元帅总数的40%;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名,占大将总数的60%;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名,占上将总数的33.33%;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名,占中将总数的25.42%;少将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名,占少将总数的20.88%。开国将军最多的县是湖北红安,有61名(上将6名、中将11名、少将44名),占将军总数的3.78%,被人们称为“ 将军县”。
大将军省——江西(人),走出了肖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位开国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26%。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
那么,我们宁都有哪些呢?
中将1人
刘浩天,年出生于宁都县黄陂镇湖背村,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年任共青团(少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年6月,率余名青年集体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年任红一军团教导营排长、连长,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年6月,先后任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庆阳步兵学校营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 第九兵团第27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政委,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委、司令员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造就了大批人才。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他的母亲在家乡病逝,因忙于公务,他未能回家奔丧,写信再三嘱咐家中亲友:“老人的丧事一定要简办。”他对子女言传身教,处处严格要求。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有优越感,要“夹着尾巴做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现在条件好了,不要忘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解放军战上海冒雨睡马路的艰苦奋斗精神,更不能忘了为全国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年1月9日因病逝世。
少将12人
卢文新,宁都县洛口镇南岭村人,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年4月被选为苏维埃儿童团政委,11月加入共青团,后任中心区儿童局书记、宜黄县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心区党委书记。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江西乐安整编二团二营政委。参加了敌后抗日游击战。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辽沈、平津和解放海南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师副政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广西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政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9月离职休养后,他抓紧时间撰写革命回忆录,为编写党史、军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受到了广州军区的表彰。年1月29日在长沙病逝。
许诚,年出生,宁都县长胜镇青树村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2师师部通信班长、第5团排长,第6师10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教导团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第10师30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补训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 63军师师长,第19兵团炮兵指挥部主任。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副军长、67军副军长,天津警备区政委兼天津市委书记。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3月1日在南京逝世。
张光华,年出生,宁都县固厚乡小洋旻村人。年参加当地游击队。后在乡苏维埃政府任土地委员。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团12师34团班长。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军团2师6团3营8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参加了淮海、渡江,西南等重要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51师政委兼独山军分区政委。年在西南军区炮兵军械部领导开展“三反”运动中,被评为模范工作组组长。年历任西南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处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长。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10月10日在济南病逝。
罗有荣,一个度过近60年戎马生涯的老将军,离休后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革命理论,牵挂着党的事业。他就是宁都籍将军罗有荣。罗有荣,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乡中徐观村,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 的平型关战斗。参加了 的辽沈、平津、广东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广州市公安总队政委,武汉市公安总队政委,武汉军区公安军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总队第二政委。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年2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75岁。
钟辉琨,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雪竹村。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补充三师三团连长,红二十八军三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连政治指导员,冀察热挺进军第三十六支队政治处主任,平北游击支队政委,第四十团政委、团长,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一六八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空军第七师师长,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顾问。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黄作珍,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长胜镇马齐角村一个雇农家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卫戍区政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期间,黄作珍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卫戍区政委,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保卫党中央、保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维护首都的社会秩序,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在十年动乱期间,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曾向当时的北京市委领导提出过注意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适当开展劳动竞赛,进行劳动奖励等建议。解放战争时期,黄作珍参与组建了晋察冀陆军军官学校、华北军政大学。他为学校建设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在“立功创模”活动中多次立功。
黄径琛,江西宁都黄石乡大雅坪村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淮海战役强攻碾庄圩时,分工指挥炮兵。第25师的任务由碾庄圩南方、西南方攻击,得手后直捣黄伯韬兵团司令部。25师由73团主攻,74团助攻,75团为二梯队。 天几度进攻失利,黄径深指出,由于侦察得不够仔细,没有把敌人的火力点全部摧毁,使突击队碰了钉子。黄昏后,再次攻击开始,东南西北全线炮兵猛烈向敌射击,西北方向,我军战车也参加战斗。73团再次担任突击任务,73团就是着名的“济南 团”。黄径深组织的炮火一延伸,73团突破了碾庄圩,将守敌全部瓦解。年任第33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空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年6月1日因病在武昌逝世,终年75岁。
黄思沛(-)江西宁都县竹笮乡九塘村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古口游击队,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叁期学习。年毕业。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6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日本投降后赴东北,任辽吉军区22旅副旅长。年参加围攻长春的战斗,后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战役。年7月调任辽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吉林省委军事部部长、吉林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 副司令员。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后历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逝世。
梁玉振(—)本姓罗,名万政,号象春,曾用名罗光裕,男,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高排村麻田清音人。汉族,开国少将,曾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梁玉振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粮秣科科长,第三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年6月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开始时期,任察哈尔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年11月任 野战军第1兵团后勤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副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8月23日在江西赣州逝世。
曾凡有(—)江西省宁都县湛田乡坳下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骑兵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 军分区十六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南进支队第二十一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平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七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基地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政治委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廖冠贤(-),江西宁都石上镇湖岭村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二军连指导员。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年11月5日病逝。参加了上党、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一九五二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一九五四年赴朝,任 十五军政委。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同年回国,任十五军政委。据有关材料介绍,当时中央军委在全国几十支野战军中,反复遴选出叁支,交刘亚楼空军上将,由他从中挑选一支,改建成空降兵部队。这叁个军分别来自一野、二野和四野,来自二野的就是十五军。刘亚楼挑了十五军,他对空降兵十五军首任军长赵兰田和廖冠贤说:“这次改建为什么选到十五军?这也是经过挑选和比较的。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作了比较之后,军委就决定下来了。”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陈力,年生于宁都县田埠乡上王沙村。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四师政治部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团政委,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 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炮兵大队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铁道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让我们为宁都走出的这些将军们,
一起再点个赞吧!
来源: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秦岭军事翠岗先锋
宁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