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士在给婴儿喂奶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改善群众医疗条件,医院、医院、县妇保院陆续易址搬迁,医院也焕然一新,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近日,记者来到宁都县,详细了解该县医疗设施建设是如何迈进“春天里”。
硬件设施越来越好
“就选妇保院吧,这里的条件这么好。”在宁都县妇幼保健院大厅里,来自长胜乡的孕妇李女士在丈夫廖先生的陪同下,办理了入院分娩手续。
“如果在过去,医院分娩,也不来县妇保院,说起来真是没面子。”宁都县妇幼保健院办公室主任郭亮对记者说。郭亮从年开始就在妇保院上班,医院当年的破败不堪,历历在目。郭亮介绍说,原妇保院坐落在狭窄的建国街上,一栋医院办公楼“隐藏”在一个院落里,四周都是居民房,很多当地人都不医院存在。
宁都县妇保院
在老妇保院里,楼板上面漏雨,卫生间里就不排水,刮风时,窗户玻璃“哐哐”响。不仅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也简陋。在待产室里仅有一张病床,分娩室和手术室就用一扇玻璃门隔开,破旧的分娩床、老式的空调、老式的手术器械。而住院部只有3间病房,一个房间3张床,再加上1张抢救床,全院总共只有10张床位。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宁都县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将该院整体搬迁至原医院执业。
“医院的地理位置,是县城最繁华地段。”宁都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谢光轮说,在这个地段如果作为商业用地,价值最少3亿元。如今的妇保院拥有门诊楼、住院部、感染楼、功能楼、千禧楼等,占地面积23.85亩,设置住院病床99张。按照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彻底改变了破旧的落后面貌。
医院成为人才洼地
“医院于年7月易址新建整体搬迁,占地面积33亩,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交通便捷。医院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提到宁都医院易址新建带来的变化,该院副院长邓斌感慨地说,因老院的场地有限,7名医生挤在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因为地小人多,病人常常挤在医生的椅子后面,而且所有的病房都没有安装呼叫器。因位置所限,医院的救护车被迫停在大马路上,给患者就医带来极大的不便。
宁都医院
“因为条件差,医院根本留不住人才。”邓斌说,条件差大家尚能应付,医院没有人才,就根本谈不上治病救人。年,医院一共招聘了6名本科生,医院自身条件差,原本要安排他们在本院进行轮岗见习的,不得不医院去。可没想到,等他们见习期结束后,只剩2医院工作。
如今,该院共设有19个科室,医生不仅能在良好的环境为病人看病,也能进行医疗研究。来医院看病的患者也从年未搬迁时的诊量约11万人次,住院病人约人次,到年,门诊约18万人次,住院病人突破1万人次。
医院
医院是医院,它的变化更是大。据了解,医院新院址总投资2.4亿元,医院标准,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园林化、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年5月9日正式搬迁启用。新医院配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自动报警、消防喷淋、太阳能供热、中央空调等现代科学设施。新装备的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重症监护室(ICU、NIC)均达到省级先进水平。越来越多优秀的医疗人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目前,医院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共50人,大专学历者人,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95人。
医院同步发展
医院发生了巨变,各大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以黄陂镇卫生院为例,该院整体搬迁前,处在黄陂圩镇的繁华路段,每到圩日,进出卫生院非常不便,甚至影响急救的绿色通道。以前卫生院服务能力非常有限,床位数60张,医疗设备只有黑白B超、毫安X光机,手术室非常简陋,住院部及门诊没有分开。
宁都县黄陂镇卫生院
年4月,黄陂卫生院整体搬迁,开放床位有90张,扶贫病床3张。设有内、外、妇、儿、骨科等临床科室,有彩色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科、DR、多功能层流手术室等功能科室,住院部设优质病房,内设单独卫生间、电热水器、电视机、空调及电扇。新医院的建成,惠及黄陂镇及周边乡镇8万余人。
据了解,近年来,医院业务用房新增6.5万平方米,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1万平方米,改建村卫生所75个。这艘呵护百姓健康的生命之舟,将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曾嵘峰
今日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