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第五期《半条棉被》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
这个故事发生在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各个军团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文明圩,红军驻扎在文明、秀水、韩田、沙洲等地,并在此休整了一周。正是在此期间,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住在了沙洲村村边的一间破旧茅屋里,茅屋的主人就是徐解秀和她的丈夫。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垫着稻草、铺着破席,盖的是一堆烂棉絮,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女主人就和三位女红军合盖这一条被子、挤在这一张床上,而男主人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
三位女红军与徐解秀同吃同睡同劳动,还帮着徐解秀烧火煮饭,闲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几天后的大清早,女红军们要上路了,她们决定把这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直到送到村口,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夫妇还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她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接过这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哗哗流了下来……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
年11月7日,罗开富在沙洲村见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罗开富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她说到这里,脸上已流下了泪水。
丈夫和三个女红军走了,徐解秀苦苦等了50多年。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徐解秀还记得临别前女红军对她说过的话:“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徐解秀抹着眼泪说:“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
徐解秀说:“虽然那辰光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谈感受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
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戴静茹
19汉语言文学2班
第六期《老镜子》在兴国县将军园展区,一幅照片格外引人瞩目——一位老人双手分别拄着树棍,深情地仰望远方,一旁陈放着他们的爱情信物——一面镜子。“3天新婚,70多个春秋的守望”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爱情童话,但这确实是发生在将军县兴国的真实事情。
这位老人住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百年老屋,是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
年,9岁的池煜华被父亲背到李家当了童养媳。年大年三十,一挂鞭炮声中,池煜华与比她小3岁的李才莲正式做了夫妻。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江西各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新婚第三天,李才莲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之中。池煜华把丈夫送到村口,依依不舍。李才莲告诉自己的妻子:"我离开后,你要守好家,多识字,等我回来。"李才莲走后,池煜华觉得自己也要跟随丈夫的步伐,也毅然加入了革命事业,担任了区苏维埃妇女部长,成了丈夫嘱咐的读书、上进的人。
几年间,李才莲始终没有归来。几年之后,池煜华终于得到丈夫消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李才莲随省委机关到了宁都县七里坪。思念丈夫心切的池煜华步行几天,终于来到了七里坪,和丈夫有了几天短暂的相守。短暂地相聚七天之后,因为革命,池煜华又不得不迈上了回老家的路。分离之际,李才莲送给妻子一面镜子,还深情地告诉妻子要等自己,革命胜利后就会回家接她,如果哪一天别人说他牺牲了,千万不要相信,并对她说:“看见了它,就如同看见了我。”
池煜华没想到的是这一分离竟成了永别。
年,李才莲率领的游击队被敌人包围,一个警卫员叛变将他杀害。李才莲战死的消息传回来时,池煜华不敢相信,继续等丈夫归来,可是直到年全国解放,也没有听到李才莲的消息。但她始终认为丈夫没有牺牲,一定还在完成任务。于是在家乡振作精神,一边参加革命,一边等候丈夫。期间有人证实李才莲已经牺牲了,可老人仍然坚信他还会回来。
就这样,老人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丈夫李才莲买给她的镜子,把满头白发梳理好,然后再到门口等,这样一等就是七十年。
年,老人在守望中去世了,享年95岁。临终前,她把珍藏的那面镜子捐赠给了政府。时隔七十多年,她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和丈夫团聚了。
这面镜子,见证了苏区百姓对革命爱情的坚守,也见证了苏区百姓支援红军的革命情怀。
谈感受这是一个跨越七十年时空的红色爱情故事
这是一首守望沧桑忠贞不渝的泣血山歌
这是一尊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这是一面能映照历史和当下的青铜镜
七十年沧桑守望
旷古传奇,感天动地
无悔的选择,永远的期待
林悦红
19汉语言文学3班
往期推荐
查看你的四月账单吧~考研经验分享(二)考研寝室来袭假如把漫画剧情写进新余学院新余学院(xyu_)
来源/校团委文学与传媒学院
编辑/陈佳璐
实习编辑/靳瑞娇
校对/缪庆琳
审核/彭力胡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