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县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怎么做

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以赣县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为例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讲话时指出:

“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年6月28日,在国家相关部委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1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意见明确提出了“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苏区工程作为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战略的重要组成,对于推进江西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继承革命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在年全国文物和旅游工作座谈会上,雒树刚部长明确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下一阶段文物和旅游工作的重点,要从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

日前,两办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年)的意见》,明确要实施“革命文物集中成片保护利用工程”,刘玉珠局长在7月3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提出:

“下一步,要将革命文物的片区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主战场,总结推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延安革命旧址整体保护的经验,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支持力度”。

苏区工程使我省大批的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并催生了大量的红色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其对文物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苏区工程可作为革命文物大规模、整体保护利用的“试验田”和“样板”,总结好苏区工程的经验做法,对更大范围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他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我们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红色基因,血脉相传。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铸就了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

多部门联合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工作

今年3月,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通知要求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文献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依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计15个片区、个县,赣县区就位列其中。

通知要求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更好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为加强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已由赣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年3月1日通过,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年3月28日批准,自年6月1日起施行。

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革命遗址,无论是对于继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培育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对于建设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赣县区在中央苏区史中的重要地位

翻开赣南中央苏区史,可以发现,赣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连片控制和管辖的范围,超过当时全区(县域范围包括现在的赣县及章贡区全部、开发区大部)三分之二的区域,境内设立的区苏维埃政府有19个、乡苏维埃政府有余个,覆盖赣县区现辖区域的全部。

在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赣县被授予“全国扩大红军第二模范县”光荣称号,名扬苏维埃全国。中央苏区沦陷后,赣县留下来的同志在十分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始终坚持人在、组织在、革命的队伍在。在边区、在城郊、在敌人统治的“心脏”赣州,继续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或公开或隐蔽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赣县区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和核心县份之一,是中央苏区最早建立党组织和红色政权的县份之一,是中央苏区较早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县份之一。

特别是在对白区贸易方面为保障中央苏区军民用物资的供应和打击敌人的经济封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事过革命活动。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年8月14日赣县解放,英雄的赣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统治,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留下了大量革命历史遗址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财富。

赣县区苏区红色文化资源

赣县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连片控制和管辖的范围,超过当时全区(县域范围包括现在的赣县及章贡区全部、开发区大部)三分之二的区域,境内设立的区苏维埃政府有19个、乡苏维埃政府有余个,覆盖赣县区现辖区域的全部。年2月,在中共赣西南特委和中共赣州县委的组织领导下,这里爆发了著名的大埠农民武装暴动,从此赣县的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土地革命战争中全区参军参战人数达两万之多,年和年主力红军攻打县城赣州时,赣县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的浩大声势震破敌胆。

在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赣县被授予“全国扩大红军第二模范县”光荣称号,名扬苏维埃全国。中央苏区沦陷后,赣县留下来的同志在十分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始终坚持人在、组织在、革命的队伍在。在边区、在城郊、在敌人统治的“心脏”赣州,继续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或公开或隐蔽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赣县区位于中央苏区对敌军事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最前线。由于县城赣州是敌人在赣南的统治中心,反动统治力量特别强大,地处赤白政权交界处,这里曾上演了无数血腥惨烈的“拉锯战”、苏区干部群众与反动“靖卫团”的殊死“肉搏战”,赣县人民为建立和保卫红色政权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在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中,苏维埃中央设立在这里的江口贸易分局依托水陆交通和紧靠赣州的便利,组织党员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巧妙与敌周旋,秘密开展“封锁线上的交易”,为苏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紧缺生活物资和战争物资,输送规模占当时中央苏区购进紧缺禁运物资总量的70%。许多群众包括不少白区群众,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九三零年苏区革命时期,根据中共赣西特区委的指示,由中共南路分委(龙头乡苏维埃政府)主管廻龙庵兴办兵工厂,指定龙头乡苏维埃政府农会主席易由栋任厂长,主要生产土硝、土炮、土枪(鸟铳)、铁砂、铁铨等兵器,生产的兵器运往兴国、于都、万安等地,在著名的老营盘和东崮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赣县区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推动历史巨轮前进的重要足迹。年9月,毛泽东、朱德主持召开“白鹭会议”,部署指挥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总攻。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王稼祥、聂荣臻、罗荣桓等苏区中央局成员、中革军委成员和红军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在江口召开的中央局扩大会议,即有名的“江口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攻打赣州的军事错误,提出了在敌强我弱形势下,进行运动战、不冒险攻坚,诱敌出城、聚而歼之,开展游击战、扩大根据地的正确主张。

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就是在年召开的“江口会议”首次被总结出来的。这次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高层的激烈交锋,为后来战争局势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赣县区诞生和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早在护国讨袁运动中,这里就曾涌现过江西“反袁”斗争先驱刘晖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这里诞生了功勋卓越的开国上将赖传珠、中将廖容标,赣县成为江西仅有的出过开国上将的两个县之一。

这里涌现了颇富传奇色彩的白区斗争英雄罗孟文、“红军留下的女人”黄长娇、被称为“长征路上女挑夫”的刘彩香等。全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及南方游击战的老红军有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县曾被中央政治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光荣模范县称号,当年参军的赣县儿女有8.6万人,并涌现了8位将军,后来牺牲的革命烈士达人,其中不乏面对敌人酷刑和利诱,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义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英雄的功绩彪炳千秋,他们崇高的精神照耀着历史的星空。由赣县籍上将赖传珠领导的“大埠暴动”,成为秋收起义时期六大著名起义之一。

赣县区有遍布城乡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革命战争时期的县团级以上机构旧址和县团级以上干部旧居有余处,有著名的白鹭会议旧址、江口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和苏区第一大港——江口港旧址、大埠暴动旧址、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的王母渡码头旧址、两次著名的牛岭战役旧址、赣南特委旧址等。还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特别是江口会议旧址、白鹭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分局和江口港旧址、朱毛旧居等,因为涉及中共党史上特别重要的事件,影响深远,具备作为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条件,也是开发红色旅游的好资源。

赣县区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概况

01

中共赣南特委旧址

中共赣南特委旧址:位于赣县江口镇小均村下黄屋鹅冠下。年10月18日,中共赣南临时特委遭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破坏后,赣南各县党组织与省委的联系再度中断。12月,赣南各县党组织领导人在于都步前冈召开赣南党员代表会,自动恢复了赣南特委,书记杨柳春。

鉴于特委机关在赣州城一再遭到破坏,特委决定将新成立的机关转移到革命斗争基础好、交通又便利的于都步前冈。年5月,为贯彻全省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在步前岗召开了赣南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萧韶为书记,萧韶、廖贵潭、丛允中、罗寿南、杨柳春等5人为常委的新一届执行委员会。

这期间,在红四军和红五军先后游击赣南的推动下,特委在11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有兴国、于都、信丰、寻乌、安远5个县委,赣县、宁都2个临时县委,崇义、瑞金、南康3个区委,还有兴万赣边界特区委和于北特区委。

但从年6月起,省委却要求特委必须以粤赣大道为中心区开展工作,特委的工作重点由河东转向河西,即转向赣州、南康和大余西华山钨矿,特委机关也从于都步前冈迁赣县江口镇小均村下黄屋鹅冠下,后又迁驻南康县唐江镇、龙回圩等地,并于同年10月迁回赣州城。

10月10日,国民党赣州当局以清查户口为名,在赣州实行大搜捕,新任特委书记廖贵潭被捕牺牲,特委机关第三次遭破坏,但随即恢复,并由丛允中接任书记。年2月,为统一和加强赣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赣南特委与赣西、湘赣边等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旧址现为黄佐琰私宅,四扇三间式,土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

02

茅店关税处旧址

茅店关税处旧址:位于赣县茅店镇政府右前方一座关帝庙内。

年2月,赣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茅店设立税务所,负责人是徐玉斋,配备有核算员、会计员、出纳员、检查员等,还有一个武装班,总共20多人。

茅店是信丰、兴国、于都三江汇合点,当时的茅店船运发达,赤白区经此进出口物资多。茅店税务所成立后,最多一天收过光洋,最少也能收光洋,每月大约二三万光洋,有效地解决了当时苏维埃政府经济来源的困难。后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来到赣县,发现这个税务所收入大,年冬指示改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人员都未变。年春改由中央管辖,名称改为茅店关税处,还增加了一个武装连,来苏区的商人和商船愈来愈多。

旧址现仅存三间房和一间厨房,土木结构,占地约80平方米,其中两间房为茅店村圩高组村民王荣宾家的杂房,另外一间房和厨房已非常破旧。在关税处老房子前方的一块空地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水泥方砖,据说是当年税关的一个水准点。

03

中央对外贸易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

中央对外贸易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位于赣县江口镇江口村二组。

年4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决定在赣县江口设立江口对外贸易分局(局长姚名琨),并设有大湖江、储潭、良口、武索4个采办处和3个仓库,具体负责组织对外(白区)的进出口贸易,输出苏区的土特产品,购进大量紧缺物资,解决苏区军民的需要。

同年6月,为配合贸易分局加强与白区商人的联系,在江口李家村又成立赣江办事处,以深入白区秘密发展党组织和贸易工作网,秘密采办、运输苏区急需物资,支援苏区经济建设。

当时,中央苏区70%以上的物资都经赣县江口港进出,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年8月上旬,江口贸易分局因遭遇国民党军袭击,损失惨重,不久停止营业。

旧址属晚清民国时期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院门外有三个大码头。

04

大埠农民暴动遗址

大埠农民暴动遗址:位于赣县大埠乡下马石村下坑和大坑村赖屋、彭屋等地。

年10月中共赣南特委成立后,赣县大埠地区党组织负责人赖传珠、朱如红、钟正泉等按照特委指示,开始进行暴动准备工作:

一方面发动、组织农民加入农协,做好暴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先后建立了白石、下坑、韩村、里南坑等党支部,有党员多人,秘密加入农协的贫苦农民有多人;

一方面积极准备武器,从于都弄来5支步枪,钟正泉和赖传珠又分别动员自己的父亲出钱买了2支步枪。

年1月31日,中共赣西南特委负责人曾延生到大埠地区召开赣县南区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对大埠暴动进行了研究和部署。2月18日9时许,遵照预定方案,多名农民暴动队员分成两路,一路攻打赖村,一路攻打彭屋。经过1个多时的战斗,成功消灭了两地的民团武装。随即,在大埠圩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赣县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其后,暴动队动3次击退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反扑。3月22日,暴动武装在前往攻打荷村、云洲的土豪和民团时,突遭敌3面包围而失败,多参加暴动的农民先后遭到杀害。

年夏,大埠暴动保存下来的队伍与兴国、万安游击队合并成立兴万赣游击队,开辟了兴万赣游击区。大坑村赖屋为当年暴动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大埠暴动坚持了一个多月,声势浩大,影响巨大,是赣南武装斗争的头一回,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意义非常深远。

大埠暴动的革命火焰虽然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兵力扑灭,大埠暴动的领导人之一赖传珠,后来上了井冈山,参加工农红军。跟随毛泽东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卓著,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05

白鹭会议旧址

白鹭会议旧址:位于赣县白鹭乡白鹭古村福神庙。

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失败后,又调集3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取得了兴国莲塘、良村和宁都黄陂战斗胜利后,于8月底9月初转移到赣县田村、白鹭和兴国的茶园、永丰一带隐蔽休整。9月初,“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被打得焦头烂额、疲惫沮丧,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总撒退。得知这一情况,毛泽东、朱德在白鹭福神庙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以上干部会议(史称“白鹭会议”),总结了反“围剿”前几仗的经验教训,研究下一步反攻作战方案。

福神庙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南宋末年始建,清道光年间重修,系白鹭村宗教祭祀、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年12月,其所在的白鹭古村被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12月被列为江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年12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6

江口会议旧址

江口会议旧址:位于赣县江口镇江口村窝上。年3月中旬,中央红军攻打赣州城失利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扩大会议(史称“江口会议”),讨论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

周恩来主持了这次会议,出席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王稼祥、聂荣臻、林彪、项英、腾代远、顾作霖等。毛泽东指出攻打赣州的错误,主张红军主力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东北发展,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广大地区发展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可是,苏区中央局多数人受临时中央的影响,仍然坚持“以赣江流域为中心,向北发展”、争取革命在江西首先胜利的错误方针,拒绝采纳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朱德4年2月9日赋诗《经闽西感怀》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

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

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

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

3月18日,依照会议精神,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以林彪为总指挥,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在赣江以东地区活动;以红三军团和湘赣、湘鄂赣苏区的地方武装组成西路军,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政治委员,在赣江以西地区活动。

尔后两路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以完成革命在江西省首先胜利的任务。旧址原为曾屋祠堂,四扇三间,夯墙土木结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07

红军兵工厂旧址

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赣县白鹭乡龙溪村。年底,红六军团设兵工厂于此,直至年10月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搬迁。原址为“真君庙”,砖木结构,四扇三间式,占地面积平方米,年被拆除,年由群众捐资重建,改名“廻龙庵”。

08

医院旧址

医院旧址:位于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年1月中央红军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时设立。年夏并入兴国县医院龙头分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为红军住院部旧址。总体建筑保存尚好,木柱、楼板有部分朽烂。

09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遗址——永固楼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遗址——永固楼:位于赣县王母渡镇桃江村营前组后山顶上。

王母渡镇因贡江支流桃江贯穿全境,又名桃江镇,当年是苏区与白区的交界处,桃江东岸属苏区,西岸属白区。年夏,驻守桃江的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征用当地民工,依山而建了3座碉堡,其中主碉堡就是永固楼,另外两座作为辅翼,共同扼守桃江。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这里成了红军突围西进的必经之路。国民党粤军沿桃江构筑了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新田、古陂的百里防线,号称“第一道封锁线”。

年10月21日晚,红一军团先遣部队到达王母渡桃江河畔,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个晚上的激战,敌军全线败退,红军先遣队乘胜控制了这座碉堡,从而保证了红一军团全部顺利渡过桃江。

遗址属典型的碉堡建筑,砖木结构,正面有“永固楼”三个字。整个建筑成四边形,内为六角形,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长8米,宽6米,高8米,墙厚近50厘米,共3层,一、二层四周都是射击孔,第三层是垛墙,机枪托磨过的痕迹还依稀可见。主体建筑保存较好,但门框楼板、木梁均毁,门洞部分墙体已塌掉,只留下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安装孔。年7月,列入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10

牛岭战役旧址

牛岭战役遗址位于赣县韩坊乡小坪办事处上岭村。

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项英、陈毅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赣县小坪牛岭当时是于都苏区通向赣粤边游击区的一道重要关口。

国民党粤军余汉谋第1军第2师派有1个营扼守此地,并筑有坚固碉堡。年1月28日,项英、陈毅率红24师和独立3团、11团共5个团的兵力,进攻驻守赣县牛岭的国民党粤军第2师一部。由于部队部署失当,遭到重大损失,师长周建屏受重伤。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在中央苏区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最后一仗”。项英后来也认识到牛岭战斗是“不应有的惨败,而且是不应有的战斗”。

年3月6日,从苏区向赣粤边突围的赣南省委机关及所属余人在牛岭地区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经过奋勇激战,损失惨重,省委书记阮啸仙在战斗中牺牲。突围到粤赣边苏区时,仅剩80余人。

牛岭战役遗址与于都县祁禄山镇马岭村交界,中心地点为牛岭虎山岭,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植被葱郁茂盛,生态环境清幽宜人。

11

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位于赣县南塘镇清溪村上马塘。

年2月中旬,根据“二七会议”的决定,陈毅调任红六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红六军是在1月下旬由江西红军独立第2、3、4、5团及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编成的,黄公略、曾昭汉、毛泽覃分别担任军长、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纵队,共余人。

3月中旬,陈毅率所部第2纵队到达赣县的田村、白鹭、清溪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并帮助建立了赣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白鹭区苏维埃政府。

期间,陈毅在此居住了6天之久。旧居现为村民私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

12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位于赣县韩坊乡小坪办事处牛岭案前村(原为中共信康县委驻地)。

年10月10日晚,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朱德、周恩来率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被迫离开瑞金,开始战略转移。

是时,国民党南路军陈济棠部为配合北路军、东路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在赣州以东,沿桃江向南,经大埠、王母渡、新田等地修筑了许多碉堡群,构成第一道防线,妄图阻止中央红军进入广东。

10月20日,中央红军主力由于都进抵赣县,并于次日晚开始突围:红一军团担任主前锋,从赣县的长洛、大埠、王母渡突破敌人的封锁,直插信丰的龙石;红三军团担任右前锋,从于都小溪、马岭一线经赣县的牛岭、小坌、韩坊,击退国民党军,进入信丰的月岭、龙石。25日,红军胜利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这期间,朱德居住于此,直接指挥长征路上的第一仗。旧居原为韩氏宗祠,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

13

罗贵波旧居

罗贵波旧居位于赣县南塘镇清溪村大庙前中段。年秋,时任中共赣县临时县委书记兼赣县游击队队长、政治委员的罗贵波化名“李文华”,来到清溪、麂滩、田村等地建立发展党的组织。期间,罗贵波住此。旧居现为罗氏宗祠“特起堂”,砖木结构,一进式前后厅,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14

罗炳辉旧居

罗炳辉旧居位于赣县南塘镇清溪村大庙前。

年3月中旬,时任红6军第二纵队纵队长的罗炳辉率部到清溪、田村一带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罗炳辉及二纵队指挥部住此。

旧居属原大地主吴业煊私宅,砖木结构,设有门楼、风火墙,一进二厅式,左右为厢房,占地约平方米。

15

长洛乡留田村社口红军驻地旧址

长洛乡留田村社口红军驻地旧址年2、3月间,中央红军围攻赣州国民党军十二师王均所属三十四旅马崑部三十三日不克,于3月7日撤离赣州。

红一军团红四军于3月8日到达毗邻于都的赣县长洛圩(今长洛乡)休整约半个月,红四军十一师32团在团长罗占云的率领下,受命到社口筹备军用物资,做扩红等宣传工作罗团长率部到社口筹粮筹款,得到了苏维埃长洛区区委、区苏政府和下含乡苏政府(现留田村)及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军民共同推笼、打碓、碾米,经过10多天的努力,共筹粮0担,饲料担,确保了红军休整期间的粮草。

为此留下一系列:“创造铁的红军”、“扩大红军”等红色标语在现留田村社口组的一处叫做“红军楼”的吊脚楼内。

近年来,江西客家博物院文物管理所大力开展革命旧址旧居的相关保护工作,已对茅店关税处旧址、韩坊大屋村毛泽东旧居、上岭中革军委机关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上岭诸早坑毛泽东旧居(汝绿堂)、上岭中革军委总部机关旧址及朱德旧居(古峰堂)、江口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局交易处旧址、中共赣南特委旧址、白鹭会议旧址(福神庙)、医院(恢烈公祠)、白鹭罗贵波旧居暨钟先灿烈士故居等11处革命旧址旧居进行了修缮,并计划于近两年对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进士第)、南塘红六军整训地旧址(吴氏宗祠)、中共赣县县委暨赣县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旧址(契真寺)、赣县第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暨中共赣县第四次代表大会旧址(崇正堂)进行修缮。

讴歌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弘扬苏区精神,促进苏区振兴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史料搜集整理力度、遗址修复保护工作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多管齐下,全面加快对赣县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作者:谢菁,工作单位:江西客家博物院文物管理所

《中国文物报》创刊以来的文章

全在这里了

全文检索U盘征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识别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ly/9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