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祖国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没有哪一座山象井冈山那样,与当代中国发生如此紧密的关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井冈山早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更广泛意义的象征:她是“工农武装割据”---后来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九十多年过去,“井冈山道路”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深厚动力,并在新的时代焕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井冈山作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其创立过程历尽曲折,艰苦卓绝,这个过程与取得的经验,具有可复制的意义,所以井冈山所代表的精神财富,已远远超过井冈山本身,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一、井冈山在那里1)、罗霄山脉中段在我国华南的广大腹地,南起五岭,北至湖北武功山,江西省和湖南省交界,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系,总称罗霄山脉。山脉的主要山峰,海拔都在米以上,最高峰为中段的笠麻顶,海拔米。大体上由四大单元组成。
北部武功山脉,属罗霄山脉北支。武功山亦称武公山,《昭萍志略》载,晋朝时有武氏夫妇在此修仙炼丹,多年后陈霸先率军平侯景之乱,过此山时,其部属梦武仙拥骑前驱,以告,陈霸先以为有神相助,为大吉之兆,遂改是名,后陈霸先果然平定叛乱,称帝建立陈朝。中部为万洋山脉,地势巍峨,层峦叠嶂,井冈山即为主峰之一。迄南为八面山脉,顾名思义八面山山形独特,有八个面。古谚云“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去鞍。一线猿猱路,险如蜀道难”,沟谷众多,坡度陡峭。最南是诸广山脉,与南岭相接。整个罗霄山脉,受“多”字型构造控制,岭谷相间,镶嵌斜列,地形复杂,气候湿润,植被茂密,为湘江赣江和北江部分水系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罗霄”来源“罗霄”一名源于三国时期,传说吴郡有高士,姓罗名霄字公明,通晓孙吴兵法,以将才自雄,被东吴大将诸葛恪聘为幕僚,频献妙计,屡挫来犯魏兵,因功被委任安成郡太守,管辖萍乡、宜春等七县军政。后归隐萍乡山洞中,公元年东吴灭亡,罗霄悲痛不已,效仿屈原投水自尽。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奇人,将其隐居山洞命名“罗霄洞”,所处大山为罗霄山脉。到宋代诗词大家辛弃疾专门立石《罗总管祠记》进行纪念。
2)、井冈山根据他有多大 毛泽东同志在年11月25日,给中央写过一个材料,全面报告了自己和战友们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年多的过程,包括了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以及根据地创建的作法、经验教训,内容非常详实。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加了标题为《井冈山的斗争》。当年十一月,红军已经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第四次“会剿”,经过“八月失败”,根据地渐次恢复。根据原文,我们知道井冈山根据地有二处,范围很清楚。“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北麓是宁冈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黄坳,两地相距九十里。东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县的水口,两地相距百八十里。四周从拿山起经龙源口(以上永新)、新城、茅坪、大陇(以上宁冈)、十都、水口、下村(以上酃县)、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坳、五斗江、车坳(以上遂川)到拿山,共计五百五十里。山上……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第二个根据地是宁冈、永新、莲花、茶陵四县交界的九陇山,重要性不及井冈山,为四县地方武装的最后根据地,也筑了工事”。
---摘自大《井冈山的斗争》
从资料可知,朱毛会师4月份会师,6月底取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进入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吉安、安福各一部分。平方公里,人口50万。11月的范围是,宁冈全境,遂川、酃县、永新各一部。此外莲花上西区、永新天龙山和万年山区孤立小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0万。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存在多久时间从年10月~年3月止,共两年零四个月。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1、创建时期:年10月~年2月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约人,来到井冈山,开始一系列军队政权建设的尝试与探索,并成功改造袁、王二部,初步解决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现实可行性问题。
2、发展时期:年3月~年1月
全面推进根据地各项建设,“朱毛”胜利会师,确定游击战正确作战方针,连读打破敌军“会剿”。
3、“彭德怀”时期:年2月~年2月
朱毛率主力出击赣南、闽西,彭德怀率30团、32团留守井冈山,根据地失而复得。
丢失井冈山:年3月~年8月
年2月24日,边界特委和永新县委错杀袁文才、王佐及其部下40人,余部3月底通电反共,从此我们失去了这块发祥地,直到年7月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解放永新,非常巧合,军长张国华,年3月参军,任王佐的司号员。8月7日,第四野战军48军进驻茅坪。
三、井冈山根据地创立过程1秋收起义失利,毛委员主导从城市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发生在年9月9日,是共产党人以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屠杀的又一次尝试。“八七会议”后,受党中央派遣,毛泽东以中央委员的身份领导了这次农民起义。
参加起义的共人,共4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临时收编当地一个土匪武装,为第四团,团长邱国轩。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酒度。前敌委员会(军事)书记毛泽东,行动委员会(地方)书记易礼容。
起义结果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第一团从修水出发,占领平江县龙门厂,向长寿街进攻,邱国轩突然叛变从背后袭击,钟文璋失踪,部队撤向浏阳。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占领醴陵和浏阳,9月16日被围而打散。第三团9月11日于铜鼓起义,先后占领白沙镇、东门市,14日被敌包围,撤向上坪。由于三路受挫,毛泽东以前委书记名义通知部队取消会攻长沙,到文家市集结,力主“上山”,到敌人薄弱的农村去。
9月19日,余部人集结当晚,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罗霄山脉中段说,到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9月23日南撤途中在卢溪白泥岭遭赣军朱士桂部袭击,损失人,卢德铭阵亡。9月25日攻占莲花县城,次日宋韵琴(宋任穷)送来江西省委的信,指示到宁冈去,那里有党的武装,9月29日,进入永新,在三湾进行三湾改编,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将支部建在连上。10月3日,到达宁冈古城。这里是袁文才的势力范围。
军兴点评从历史的角度看,毛主席力主上井冈山,是我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源点,开始从学习照搬苏联经验,到根据中国国情独立发展,尽管这个创新还不具备理论上的指导性,在此后一再反复(如打长沙等中心城市)。秋收起义的初衷是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南下下广东东江,准备二次北伐,计划的中心是湖南汝城。二是实现了从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为世界各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独创。这个意义影响深远,体现了共和国缔造者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非同凡响的优秀品格,在此过程中树立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
2争取袁王,立脚井冈山
古城会议10月3日,晚上起连续二天,在古城联奎书院文昌宫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前敌委员会委员、营以上干部,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和袁文才的代表陈梦平。陈梦平转达袁文才的意见,同意资助,请另找高山:“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毛泽东否决了有人提出的武装缴械、吞并袁文才的提议,团结袁部,扎根井冈山。
袁文才当年写给毛主席的亲笔信
“井冈双雄”:王佐与袁文才
王佐与袁文才像
袁文才,年4月12日生于宁冈茅坪附近的马源村,客家人,年考入永新禾川中学,属当地识文断字的人。因受豪绅压迫,与当地绿林“马刀队”有联系,后来母亲被杀,便投奔而去,由于有文化、多计谋,威信上升,逐渐成为首领,活动方针:劫富济贫,专打土豪富绅的主意。王佐,井冈山下庄村人,与袁文才同年生,早年丧父,由贫穷去学做裁缝,还学过几年拳术。有一次给绿林好汉朱孔阳(外号朱聋子)做衣服的时候,见他有胆识,邀请他当“水客”(探子)。后来自已买了一支枪,拉了一支队伍,在茨坪一带活动。他的办法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到十几里之外活动。因趣味相投,业务一致,同年所生,二人义结金兰,互相配合,牢牢地控制了井冈山。大革命时期,宁冈、遂川党组织曾派人上山开展二部的工作,年11月袁文才入了党,两支武装先后编为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二人没有缴枪,各自保留了60支枪,继续“占山为王”。年7月,袁文才率部攻打永新县城,解救了党的干部王怀、贺子珍等。宋任穷捎信说党有武装,即指此二人。
赠送枪支,收服二部。10月6日,毛泽东上山与袁文才见面,他了解到他们很看重枪支,“宁死人死,不可丢枪”,决定送支枪。这是个很高明的策略。袁文才疑心很重,将会面地点设在茅坪与古城之间一个小山村大仓,那里有一个大户,叫林风和,就在他家。袁文才的很精明,一来显示自已出门相迎,礼数周到,二来不让毛泽东到茅坪,得到自己的底细。由于害怕有失,他在林家祠堂安排了20名枪手。但毛泽东只带了7个人,8匹马,打消了他的疑虑,主席十分健谈,学识渊博,二人从上午10点一直谈到日薄西山,主席送了支抢,袁回赠了块大洋,其中袁文才自带,借林风和,到马沅坑钟家借了。10月7日,部队正式进驻茅坪,在井冈山正式安家。
不久,10月24日,主席依样办理,送王佐70支枪,大出王佐意料,并经常与他彻夜长谈革命道理,令王佐佩服不已,回送担粮食,部队正式在井冈山扎下了根。陈士榘上将回忆,前往路上的荆竹山旁,宣布了“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工农革命军开始立脚井冈山。
3初步完成边界的割据
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a、改造袁王二部。上山之初,袁文才为医院和留守处,毛泽东率部队到山下打土豪,筹钱款、运粮食。经过深入接触和了解,11月,袁文才要求毛泽东派军事干部,训练自已的武装,毛主席派了游雪程、徐彦刚、陈伯多等人任连长、副连长和班长,提高了袁部的政治水平和军事素质。对王佐用了一些办法和时间,年初,何长工受主席委派任王佐党代表,他在三湾之后赴长沙汇报秋收起义情况,又受命寻找朱德南昌起义余部,取得联络返回。为早日取得王佐的信任,何长工决心除掉王佐的对头尹道一。尹为七县民团总指挥,是王佐四大对头之首,屡败王佐。一日夜里,何长工率特务连夜袭尹道一,割下其人头送给王佐,王佐当场答应“从此跟定共产党”。2月初,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接受改编,成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团”,袁任团长,王任副团长,党代表何长工,为二月中旬打破湘赣敌军第一次“会剿”创造了条件。二月十八日,毛泽东率第一团乘大雾突袭宁冈新城,以“围三缺一”战术,全歼赣军一个营,和宁冈靖卫团,俘敌三百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标志着井冈山根据地初步成功建立。
b、发展重建党组织。11月攻打茶陵县城,恢复县委,建立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任书记,成立工农政府。同时在农村建立党组织,在部队,广泛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将三湾改编的规定制度化,增强部队战斗力。还成立边界特委,协调周边各县的党的建设。
c、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争取广大贫苦农民群众的支持。
四、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NO.1主力撤离。年,对井冈山是特别重要的一年,4月26日朱德在毛泽东策应下,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民军转移到井冈山,28日,两部在宁冈砻市召开会师庆祝大会,部队达六个团一万人。不久,30团(郴州农民军)、33团(耒阳农民军)回湖南,其余四个团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陈毅教导队大队长,军部直辖团:28团(叶挺独立团)、29团(湖南宜章农民军)、31团(秋收起义武汉警卫团)、32团(袁文才王佐所部)。主力28、31团。全军余人,是当时全国最强大的一支红军。12月21日,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部队主力人,转移至井冈山,在宁冈新城会师,正值湘赣敌军第五次会剿,敌军兵力三万人,毛泽东朱德决定率主力到外线去,“围魏救赵”,打破会剿。年1月14日留彭德怀红五军与32团王佐坚守井冈山,朱、毛率主力三千六百人向赣南闽西进军,沿途发布了朱毛共同署名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朱毛红军”不胫而走。这次进军的结果是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直至年,毛泽东方重上井冈山。
2月11日,大年初一,在大柏地打了下山第一仗。歼敌人,毛泽东提枪参战,打开了局面。
井冈山此时陷入苦战。年1月16日,敌军分三路向井冈山腹地进攻,彭德怀、王佐各余人,据险固守,迟滞敌军,到26日敌军向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和黄洋界五大哨口发动猛攻,湘敌攻八面山和黄洋界最为猛烈,但毫无进展。到29日睌,敌收买一个贪生怕死的向导,从小路插到小井,枪杀名红军伤病员,进而侧击黄洋界。30日八面山和桐木岭相继丢失。彭德怀被迫于当晚收拢部队,从荆竹山向赣南转移,寻找主力红军,历尽艰辛,转战突围,4月初在瑞金与主力会师(时红四年刚打下瑞金)。五月初彭率部重返井冈山,王佐仍在密林中“打圈子”,根据地损毁严重,彭德怀决定每人发一块大洋,元也没有发完,可知当时损失之大。
NO.2袁文才去那里了呢?与王佐怎么被杀的?
第一、“六大”要命的决议。年6月18日~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议直到年1月才到井冈山。会议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第十节:对土匪的关系,规定对土匪首领,利用完就杀掉,以防后患。1月4日,在柏路开会传达决议时,毛泽东没念这一段,会后与龙超清、王怀等地方党的负责人、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另外开会,讨论“土匪”一节。龙、王二人非常兴奋,要求执行文件,枪毙袁文才、王佐,毛朱陈等反对,决定暂时保密,以后再说。为防意外,毛泽东特地调袁文才任红四军参谋长,他是客籍领袖,土籍领袖刘辉霄调任前委秘书长,随行出军。
“六大”关于土匪的决议“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让土匪深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第二、土客籍矛盾。唐宋以前,南迁汉人的一部分来到井冈山,占山垦田,被称为土籍,比较富裕。明清之际,梅州、泉州和莆田一部分人来此谋生,多为土籍帮佣,讲客家话,称为客籍。所以土籍多富,而客籍多贫,起初关系融洽,随着人土矛盾增加,客家要求经济政治平等,矛盾十分突出。以致双方互不通婚,各办学校。非常巧合,根据地初建时形成了时为“土籍的党,客家的军”,而中共规定,红军受当地党委领导,龙超清、王怀就是边界和县党委负责人。年10月,土党动员袁王革命,开始合作,后来搞土改,矛盾又显现出来,平分土地影响了土籍的利益,土籍不满。人事上客籍文化水平低,在政府中没有位置,客籍不满。特别是土籍办的“巽峰书院”,袁文才认为是土豪劣绅的大本营,放火烧毁,龙超清为此大吵,与袁文才关系破裂。“六大”决议,为他们杀掉袁文才王佐,找到了理论和行动根据。
第三、袁文才离队。年5月,六大决议案中土匪一节泄密,袁文才知道后心存危惧,不辞而去,乔妆成商人,20多天后返回井冈山,找王佐、何长工,为此组织上给了袁文才一个“党内警告”处分,被委任宁冈赤卫队大队长。这是边界特委巡视员宛希先的安排,宛理解袁文才的苦衷,二人关系很深,袁文才愉快接受了处分,与王佐并肩作战,恢复部分失地,甚有成绩。但他是客籍领袖,深深卷入了几百年土客籍矛盾漩涡中,已在劫难逃。
第四、宛希先被害,矛盾升级。井冈山时期,宛希先是一个重要角色,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平息“陈浩叛变”,开创九陇山根据地,以一个团困敌11个团于永新,功勋卓著,很有声望,可缓冲调和土客籍矛盾,这是毛主席留他在井冈山的一个重要原因。年秋天,红军在一次战斗中失利,部队伤亡很大,永新县委书记刘真的妻子龙家衡所在的妇女队侥幸逃出,因龙家衡出身地主,有人告发是龙家衡告密,将其抓捕给宛希先处理。宛希先派人押送给永新县委调查,路上被押送战士打死。刘真归咎于宛希先,公报私仇,杀了宛希先。袁文才大为不满,大骂永新县委,引发了他与县委的矛盾。没有了宛希先的调和,矛盾开始公开化。边界特委书记先后有杨开明(杨克敏)、邓乾元,听信地方党委的汇报,先后而中央汇报,公开“袁王”为土匪,为二人被杀埋下了祸根。
第五、导火索:罗克绍事件。罗克绍,是茶陵县反动靖卫团团总,又是茶陵、酃县、宁冈、永新、莲花五县“联防”总指挥。他有一支多人枪的队伍,还有一个30多人的兵工厂,能造枪。袁文才、王佐一直很想抓住罗克绍,并搞到他的兵工厂,成为边界红军的兵工厂。年2月2月,袁王二人这一次,罗克绍被活捉,同时还抓住了罗克绍的28名枪工,并把他的兵工厂机器等一并搬到宁冈。袁王二人的出发点没错,也不失一个好办法,但他们没有向特委和县里党组织汇报,同时未经批准,私自放了罗克绍,这种无组织无纪律,在当时那种特殊时期,引发了无端的猜疑和误会,再加上六大决议和土客籍矛盾,加剧了认识上的偏急:袁王必须立即解决。
第六、袁文才和王佐的个人缺点。尽管入了党,参加了革命队伍,得到了党的教育和培养,但二人身上的毛病非常突出,江湖习气非常严重。二人崇拜毛泽东,说毛委员最有学问,瞧不上地方负责人,凭个人意气和感情办事,组织原则不强。
NO.3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井冈山失去根基,彻底丢失
由于六大决议的左倾指导,边界特委很早就将袁王推到了对立面,这从年边界两任特委书记杨克敏(杨开明)、邓乾元向中央的报告,都能找到证据,导致了中央对形势的误判。年下半年,中央派清泉巡视边界,彭清泉觉得有三件事急于处理:一是将湘赣边、赣西两个特委合并,组建新赣西特委;二是成立红六军;三是处理袁文才、王佐。于是,在彭清泉的意图下,在红五军的帮助下,于年1月18日至21日,在遂川县于田召开了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联席会议。于田会议的就是落实彭清泉同志确定的三个任务,很快就商定了“坚决”解决袁王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现有资料表明,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冤案。但当时以为是“完全正确”的。
错杀袁、王的经过,大致是这样:
年2月22日,袁、王突然收到“毛委员来信”,说是要袁、王部队配合红五军攻吉,将队伍开到永新城听编。袁、王历来崇拜毛泽东,王佐虽有些怀疑,但袁文才一口认定“不会有假”,故率兵前往,傍晚到达永新城。其时,永新、莲花、茶陵、酃县的地方武装也来了,俨然一片编队攻打吉安的氛围。传闻袁、王部队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袁为司令,王为副司令。特委事先安排了袁、王部队的住宿地点,袁住在尹家巷22号,王佐住在尹家祠。
晚上,特委通知开会,袁、王皆按时出席。会议由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主持。未料,彭清泉以整顿思想为由,不点明地指责袁、王“受编不受调”、“反对分田”、“勾结土豪,破坏苏维埃政府,扰害永新赤色政权。”袁文才、王佐对此莫须有的责难,极为恼火,却耐着性子一一辩驳。彭清泉哑口无言,气得把勃朗宁手枪往桌上一拍,说:“你到底有没有错?”袁文才说:“我错误是有,问题并不是你们说的那么严重。”王佐是个烈性子,也把手枪往桌上一拍,与彭清泉对斥起来。会议弄得不欢而散。
会议虽然争辩得很激烈,但特委对袁、王及其部队仍然很好,热情招待。当晚,特委还安排了采茶班子唱《刘海砍樵》。23日照例无事。晚上,还备了大量酒菜招待。但其他地方武装在铺子里买白布做带子的现象,引起了王佐的怀疑。王佐向袁文才讲这其中可能有问题,但袁文才仍然坚信无事。袁文才不知道,22日晚彭清泉和特委已给红五军去信,并派朱昌楷、王怀连夜前往红五军驻地安福州湖,请求彭德怀派兵,立即解决袁、王。
就这样,五军领导人派出了第四纵队,于23日晚连夜赶到永新。到永新后,即包围了袁、王及其部队驻地,每人手臂上扎白带子为记,并按新更换的口令,遇到没有白带子和对不上口令的即开枪。
24日拂晓前,边界特委书记朱昌楷第一个闯进袁文才房间,袁文才尚不知何事,即被朱昌偕开枪打死在床上。负责解决王佐的永新县苏主席彭文祥正赶到王佐的住处,王佐已听见枪声,情知有变,即与刁飞林等几个心腹骑马往宁冈方向的东门外逃去。未料通往宁冈的东门浮桥已被拆掉,王佐等即涉水过河,水急河深,王佐等不会游泳,即淹死在东关潭里,几天后尸体才浮出水面,余下的人员被关了3天。
袁王被错杀,后果极其严重。王佐的第32团,有余人,与彭德怀的红五军不相上下,同样骁勇善战。特委的意思遣散这支队伍,少数编入由红五军,但袁王被杀使当地群众对红军产生了严重的对立,认为这是“过河拆桥”,余部写信要求特委“给个说法”,但不知何故,一直未得到回复。3月下旬,由于红五军不断上山探索,袁文才的部下、王佐的部下在谢角铭(袁妻叔)王云龙(王佐哥哥)带领下,联名给国民党湖赣省政府打电报,“电告反赤”,何键大喜,支援了一些粮弹,他们在茅坪成立了边防保卫部,完全控制了井冈山根据地。后来红军曾六次恢复井冈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不能成功。陈毅和肖克,曾率主力红军夺回井冈山,也以失败告终。
军兴小语井冈山丢了,教训是深刻的。但井冈山的道路,毛泽东在此创立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原则是正确的,任何艰辛探索得来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正是在更广阔的地域应用和发展了“井冈山道路”,才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五、尾声1、袁文才、王佐的后代们年袁文才死时,留有有二个女儿(袁华香9岁、袁白莲1岁),一个儿子(袁耀烈4岁),国共都抓他们,家里又没钱,妻子谢梅香无奈将两个女儿送人当童养媳,与儿子到锡坪隐藏一年。年她与袁文才部下肖福开(倒插门)结婚,勉强度日,年从马源坑搬到茅坪,租地五亩,借债供儿子读书。年,陈正人(江西省委书记)找到他们,送袁耀烈和王佐儿子王寿生参加开国大典。回来后安排袁耀烈到宁冈第四区工作,后当过副区长、宁冈劳动局局长,生有二子(袁全芳、袁建芳)一女,儿子都参军,现在分别在井冈山科委、吉安市工商局工作。谢梅香与肖福开生一个儿子袁耀厚(肖常隆),吉安军区干部,一个女儿肖移月。解放后国家出钱为她建了新房,每月发8元钱。五十年代初,她送别人的两个女儿也回来认门。
王佐兄弟五个,排行第四。被杀时有两个妻子,发妻兰喜莲,生了儿子王寿生。后妻罗夏英,生女儿王宝莲,不久改嫁。王佐三哥王云隆带着家人投靠肖家壁,让王寿生放牛,兰喜莲种菜。年王云隆去世,大儿子王子华接他的班,任井冈山五大哨口保安队长,年~年坐牢。年5月29日,毛主席接见袁王遗属之后,兰喜莲住进了井冈山敬老院,年去世,享年八十。儿子王寿生0年6月去世,大孙子王生茂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生有五子一女。次孙王茂圣在下庄当小学老师,生有二子一女。
2、龙超清们的结局朱昌楷、龙超清、王怀、彭清泉等几个人,不到一年在肃反中,被列为AB团,同样被冤杀。他们都成为“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和牺牲品。
杨开明(杨克敏)烈士,杨开慧堂弟,年底在汉口被国民党逮捕,年2月牺牲于长沙。
彭德怀元帅,对此一生内疚。他在《我的自述》中,回忆了这件事,他说“事出突然”,有为自己辩解的意图,因年代久远,军务倥偬,可能记不太准确。但文献揭示他参与了冤杀二人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于田会议中他和滕代远都在场,显然知道这件事情,彭总虽不是这件冤案的发起人,却派了部队,未阻止事态的恶化,只是对领队说“抓而不杀”,负有一定责任。年11月含冤去世。
3、井冈山上毛主席最恨的两个人一个是肖家壁。又名肖圭如,年生于遂川大坑乡九田村,曾就读于遂川高等学堂和南昌法政专科学校,年江南省高等农业专门学校。二十年代起成为遂川一霸,历任大坑乡团总、遂川县靖卫团团总、清党委员会主席等。他仇视革命,性格凶暴,惨无人道,恶贯满盈,土地革命时期残杀革命群众干部2余人,陈正人、王大榛的母亲被他捉住后以极其残暴的手段杀害,经常袭击红军和游击队,是工农红军的死敌,井冈四大屠夫之一。年2月22日,在遂川大汾伏击毛泽东,由于事出仓猝,50多人牺牲,毛泽东在两个排的拼命掩护下方撤离险境。
年5月,解放大军席卷江南。正在筹划建国伟业异常繁忙的毛泽东,接见了即将南下就任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正人,特地嘱咐他一定要活捉肖家壁,“不要死的”。年8月,二野四兵团48军解放遂川,9月18日,师团受命清剿肖家壁。肖家壁凭借山高林密负隅顽抗,但由于大势已去,部下纷纷投降,他率20名死硬分子遁入山林。团分成五个突击组,张网搜捕,于9月28日拂晓,在湖坑西山抓获肖家壁。年11月11日,4万多群众汇集遂川水南中学操场参加公审大会,判处肖家壁死刑,立即枪毙。当晚陈正人给毛主席发报:“毛主席:人民死敌肖家壁已于今日公审处决,井冈民众人心大快”。
公审肖家壁
另一个是罗克绍。
年11月下旬,毛主席突然想起一件事,提起毛笔给湖南省政府拟一份电报,: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茶陵罗克绍此人在否?在之从速逮捕。
罗克绍,生于年,湖南茶陵江口人,年马日事变后组建了茶陵县十八团团防局,年12月,毛泽东带队平息陈浩叛变,路上过江口村,被罗克绍阻截,几误大事。年1月,袭击尧水区工农兵政府,农民自卫队队长尹子斌和18名干部被杀。红四军“八月失败”失败中,罗克绍乘虚打入宁冈,在新龙庵村残杀干部19人,并大肆烧杀。袁文才王佐曾抓了他,但为了兵工厂没杀他。毛泽东说:“井冈山有两条大地头蛇,东边有肖家壁,西边有罗克绍,不把他们打掉,我们是不得安宁的。”
解放之初,罗克绍表现很好,与解放军工作组密切配合,主动把自己的土地财产分给群众,自已住在破土砖房里。解放军见他有文化,就让他当小学老师,并任了校长。毛主席电报他很快就知道了,他的亲戚罗天文在乡政府当办事员,凑巧去茶陵具政府办事,见到了省政府的电文,当时还有人问他罗克绍在不在。他推说不清楚,罗天文当天返回江口,告诉了罗克绍。罗克绍想出了“诈死计”,当天夜里家里传出他暴病身亡的消息,因是传染病按风俗当夜掩埋。第三天茶陵公安来抓捕,听说身亡,在坟前看了一眼走了。消息传到一位老公安耳朵里,他十分怀疑,要求军警去开棺验尸,在一天深夜他们秘密挖开坟墓,发现是空棺。于是在罗克绍家周围蹲守,发现罗家每天有人住外送饭,遂后在罗家后山的一个山洞里将其抓获。
由于是要犯,他被押往长沙,一审判处死刑,年2月10日被枪决。
罗克绍
4、传奇人物杜修经:三次入党,长命百岁杜修经,年10月生于慈利县,常德读书时参加革命,年入党,主持宣誓的是何叔衡和谢觉哉。杜修经年4月到7月四上井冈山,前二次没成功,传达湖南省委的指示,要求红军主力出击湘南。结果导致“八月失败”,29团溃散,红军损失1/3,遭到重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五次点名批评杜修经,说左倾的危害,杜老也成为中共党史上井冈山时期著名的人物。
“八月失败”有二个重要收获,一是毛泽东写了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二是王尓琢牺牲,毛泽东力排众议,把林彪从28团一营营长直接提拔为28团团长。
“八月失败”后,毛朱根据杜修经的错误,建议湖南省委给予处分,提议组建湘南特委,由杜暂任特委书记,立功折过。年底,杜奉中央要求前往上海,写了一份“八月失败”和湘南特委的报告。年8月中旬,参加湖南省委第三次会议,之后寻找贺龙,结果既没有找到贺龙,又与省委失去联系,脱离了组织。
年来到上海参加“左联”,年春天来到长沙,经徐特立介绍,到湖南省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工作,并重新入党。8月被派往国民党第七十军从事秘密工作,到抗战后期,又一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年回家从事教育,直到解放。
年10月,常德地委委员蹇先任回家奔丧,遇见帮办丧事的杜修经,11月蹇任慈利县长,调杜修经任政府秘书,后又担任副县长。年,在黄克诚大将的关照下,杜修经到长沙任省委观察员。年起,杜修经被安排为常德师专(现湖南文理学院)副校长,年退休。文革期间,杜修经因被毛主席批评过,一度被打成反革命,在学校劳改。
年,杜修经再次申请入党,被湖南省委批准。
“八月失败”是杜修经心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始终未能抹去这个阴影。年他写了《八月失败》一文,忏悔自已当年的错误,“内疚之深,寝食不安!”
7年11月13日,杜修经同志在常德去世,终年岁,结束了自已传奇的一生。他当年给中央的几份报告,成为今天研究党史的重要文献。
年5月,伟大领袖毛主席重上井冈山,5月22日上了黄洋界,二天后满怀豪情写下了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月29日,他老人家带着深深的思考,接见了烈士家属们包括袁文才、王佐的妻子,并合影留念,再一次离开了井冈山。
学习井冈精神应该汲取的力量? 一、不惧艰险的革命斗志,保持乐观主义。?
二、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正视问题,才能克服困难。所谓进步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现实存在的问题。?
四、策略不仅要与理想相适应,更须悉心斟酌,举措得当。?
五、当实践中矛盾达到冲突状态时,要换一个体系来调解处置。?
六、人性中那些错误的思维意识,始终要注意并予纠正。?
七、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性,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是认识进步和思维提高的唯一途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