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红色印记middot黄洋界黄洋界

导语

  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傲然矗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之际,我馆特设置《“红色印记”革命旧址红色文化专栏》,让大家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洋界,了解这个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

★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黄洋界哨口上有三条狭小崎岖盘山而上的山间小路在此联结,一条北经原宁冈县茅坪村,与江西省永新县相连。一条西连原宁冈县大陇村,可抵湖南省的酃县。另一条则南接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村,直达主力红军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茨坪。

黄洋界哨口

  年的4、5月间,红军便利用了这一天然地势,在黄洋界的三条小路的联结点上建立了三个哨口工事:右边的工事用以控制通往茅坪的小路,阻击从江西永新方向来进犯井山冈的敌军;左边工事可控制通往原宁冈大陇的小路,以阻击从湖南酃县方向的来犯之敌;另外在这两个工事后的山顶上设立了一个瞭望哨所,用以监视山下敌军动向,以掩护前面两个工事。三个工事互为犄角之势,作战时可以相互呼应,组成了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哨口。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逐步深入,湘赣两省敌军于年夏开始频繁地向井冈山发起军事进攻。为了有效的阻击敌军的进犯,井冈山军民在黄洋界哨口的左右两个工事的前沿各设了5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竹钉阵。在通往大陇方向的小路两旁草丛里,插了3华里的竹钉。通往茅坪方向小路两旁的草丛里,插了四华里的竹钉。竹钉是井冈山军民把竹子砍下来,削成两头尖锐的武器,竹钉削好后放在大铁锅里炒干使它变得非常的坚硬,然后再放在人尿和马尿里面浸泡,让它带有一定的毒性。把做好的竹钉一端插在泥土里,一端露在地上,因为它的体积很小不易被发现,敌人进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踩上。一旦踩上就会穿破鞋底,刺破脚板,不仅流血不止,疼痛难忍,而且会化脓溃烂,极不易治愈,踩上竹钉的敌人也就没法再继续进攻了(竹钉在井冈山五大哨口均有使用)。

竹 钉

  第二道防线是竹篱笆围栏,战士们就地取材将竹子切断为五尺一段破开后,将两端削尖一端插在壕沟上方的地上,并编织成篱笆,用木桩固定,让敌人难以逾越。第三道防线是壕沟阵,军民们在军事前沿的半山腰上拦山挖断,筑成深五尺、宽四尺的壕沟,在壕沟的底部也埋上竹钉,这样的壕沟要跨越是非常困难的,可以延缓敌人进攻的时间。第四道防线是滚木礌石阵,这是效仿古人的战法,先将大木头锯成四至五尺长,用绳子固定在敌人必经之路的悬崖处,然后在上面垒上很多大石块,当敌人进入到一定攻击范围时砍断绳索,木头石头一起滚下,势不可挡。因为当时黄洋界上没有什么树木阻挡,所以这滚木礌石在对阻击敌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战士们也称其为“天女散花”。第五道防线,是用木头石头及泥土筑成的射击掩体,既有单个地堡式的,也有几个掩体连接起来串通式的,是哨口最后一道防线。

战 壕

  我军历史上第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斗就要在这里打响。

文稿:李 骏 摘自李骏著《黄洋界》

江西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图片:李 骏 

审校:李归宁

审核:饶道良

(全文完)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tq/10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