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翠微峰景区,古称金精山区,似一颗明珠嵌于中华东南大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地区东北部,宁都县城西北郊5公里处,总面积78平方公里。南距行署所在地赣州市公里,北抵省会南昌公里。景内地质属丹霞地貌,石山林立峭拔、峰险岩奇、洞幽水秀,自然景色绮丽奇特。道家福地金精洞,宋代受徽宗赐封“灵泉普应真人”龙匾,列为天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至清,先后有朱熹的得意门生生理学家曾兴宗,著名诗人、“江湖吟社”的组织者曾原一,以及清初的“宁都三魏”、“易堂九子”等隐居于此,授徒造士、著书立言,历五百多年之久,留有亭、堂、庐、阁遗迹20余处,诗文30余种、上千卷之众。翠微峰成为集风景、宗教、文化名山于一身的千古名山,已载入当代《中国名胜大辞典》,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东龙古村在客家人最早聚居发展的宁都、石城两县交界处,有一块海拔米左右的山间盆地,盆地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绕着一座千年古村——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唐代,这里叫东屯。客家先民从宁都东面去福建,东屯隘口是捷径。北宋乾德初年,在石城半迳定居的李翊俊来东龙打猎,看中了这块青山福地,举家迁至此地定居。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改名东龙。
倚山傍水巧布局
历史上的东龙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动江西,有江南第一宗祠村的美誉。日前,记者登上东龙岭城墙上的古寨堡,东龙全景尽收眼底。村中,星罗棋布的祠堂、民宅、庙宇、古塔、石桥、寨堡等古建筑,依东龙岭和南桥岭两条山势而建,南北各有一条清溪蜿蜓曲折流过村庄,串着一口口波光粼粼的水塘西去,整个东龙村融入在青山绿水之中。
据“东龙通”李良景老师介绍,北宋开基建村时,李氏祖先选择了众多山岭中来路最长、山势最雄伟的东龙岭和南桥岭为村庄的两大龙脉,依其走势,一处建民宅,另一处建宗祠,与宗祠对应处则建神庙,由此形成人居、祭祖、敬天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而各空间之间又用阡陌道路串连起来,组成一个看似零散实际统一的整体。同时,为了提高村庄的排水和防火功能,人居区还挖掘出多口形状各异的池塘,并且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之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庄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中,使“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百座祠堂经风雨
东龙村全盛时期,有大大小小百座祠堂,经过风雨侵蚀,现存48座,另有书院、义仓各2座,古塔1座,庙宇3座,凉亭5座,石桥、寨堡各4座,隘口4处,店铺和民居建筑共多间,均保留着赣南客家的传统建筑风格。
西南塅上的“东里一望”,又称“仁方公祠”,总面积达多平方米,由李仁方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年),分前院、后院、东圃、西园和仁方祠五大部分。因有祠堂、议事厅、金银谷物仓库、廊房、厢房、绣花楼、私塾、仆人房、庭院、雕楼等多间房屋组成,故称“百间大屋”。
西北兔形山下的李氏下祠,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府第式砖木框架结构,室内采用宫殿建筑的“梁挑介柱”技术,由75根圆杉木及纵横交错的横梁支撑,斗拱及榫部均饰有鲤鱼、莲花、龙凤、麒麟等图案。
明代晚期的慎斋祠是一座房祠,内设上下厅、左右厢房,上下厅以屏风相隔,整个祠宇外观庄重,内部精巧。村中心的位上祠,是座典雅的文官祠,呈围屋状,有厅堂、厢房、院落、护墙。大门是木制栅栏,上部装有方格的拼木板,下部用竹木拼齐钉紧,木撑装饰成大象的头部,取“太平有象”之意,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其旁边的俊人祠,是座武官庙,有许多精湛的人物雕刻,表达着主人对后代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的殷切希望。
罕见的百间大屋建筑群述说着客家先民创造的辉煌,东龙这块青山福地,还用一方山水养育了无数俊杰,在世代崇文重教的“耕读文化”氛围中,东龙英才辈出,清初著名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清代理学家李大集、南海舰队政治部原副主任李学南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东龙村古朴威严的祠堂和客家建筑的精美让人赞叹不已,而虹桥锁水、罗汉晒肚、塔影湖水等自然景观也令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傍晚,夕阳映红了天边,西山上的文峰宝塔璀璨耀眼。千百年过去了,古塔依然直指苍穹,尽显恢弘气势.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梅江畔。
旧址原来是一座耶稣堂,始建于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有平方米,整个庭院占地约米。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还建有宁都起义陈列室。
年春,蒋介石派由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不满-的反动统治和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0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千多人,在参谋长赵傅生(0员)、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和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宁都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这支起义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赵傅生任参谋长兼红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红十五军军长。
宁都起义是中国0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而且也是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武装起义,红五军团的组成和建立,大大地加强了中央红军的力量。(国家文物局)水口塔
赣州水口塔位于宁都县城以南1公里梅江之西滨。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塔外观七层八面,双重出檐,木质塔心柱,壁内折上式。高39米,底部周长34.56米,塔身由外壁、内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内廊石级可通上下各层。塔心及外壁之东、西、南、北各设1门,可登临远眺。底层外壁四方门之首按自然方位镶嵌浮雕八卦图案。现尚有大量“明万历壬辰年”铭文塔砖。该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之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微宁都
精彩内容持续报道中!请长按图片识别鐧界櫆椋庡浠婃渶濂界殑鎵嬫湳鏂规硶涓UM-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