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革命文物立时代新功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在宁都会议旧址,一队队游人接踵而来;在银幕荧屏,一部部红色题材作品相继问世;在虚拟展厅中,一幕幕逼真的革命历史场景在身边鲜活再现。
近年来,宁都县抢抓苏区振兴的机遇,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走出一条革命文物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的新路子。
精心呵护,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小布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是一块红色故土,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红军的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就是在这里成立的。早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就出资万元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龚氏家庙”进行了全面维修。
“革命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旦破坏就永远恢复不了。尽管我们宁都财力有限,但我们非常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宁都县博物馆馆长郭跃峰说,县财政每年除了安排不低于万元的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基础外,还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专项资金抢修重点文物。
近年来,宁都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坚持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确保“修旧如旧”,全面修缮了宁都起义旧址、毛泽东旧居等革命文物。
与此同时,该县将革命文物维修保护与镇村联动、古村落保护、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脱贫等工作有机融合,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打包用于革命文物保护所在村庄的综合改造,并聘请义务文保员,实行常态化管理,全面提升革命文物品位,让一个个文保单位成为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的乡村靓点、红色景点。
据统计,如今,宁都县仅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87处,其中“国保”2处,“省保”17处。
传承利用,让红色文化“兴”起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10月1日,正在宁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的初中生谢伟严肃地说。
近年来,宁都文化文物部门坚持革命遗址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让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能够以物知史、以物见人。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不断强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利用,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郭跃峰介绍,如今,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县革命纪念馆,宁都县博物馆等革命旧址已全部免费开放,市民可以随时前往参观。
与此同时,宁都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革命旧址的历史信息与其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先后对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旧址”,黄陂中排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黄陂会议”旧址,东山坝“宁都会议“旧址等进行复原陈列,并配备讲解员,让红色资源成为红色课堂。
此外,宁都积极融合多媒体资源,在展示手段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文旅融合,让山区百姓“富”起来“现在,我们这是4A级景区,来这里游玩的人是越来越多,我在自家门口随便卖点南瓜饼、红薯干都可以赚钱!”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熊天星高兴地说,以前因为腿脚不便,外出打工也没人要,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日子过得苦巴巴,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卖部,每月都有稳定收入,生活是越过越滋润。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小布镇周边村民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许多村民都办起了农家乐,开始吃上旅游饭。
“去年,我就开始在家卖土特产了,现在我们家的茶叶、竹笋、香菇等土特产都卖到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去了。”去年刚刚返乡创业的80后小伙邱飞坐在电脑前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网店每月最少都有五六千的收入。
近年来,宁都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紧紧围绕“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和“政府、企业、群众”三位一体共建理念,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并把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宁都县文广新局局长李学文介绍说:“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了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也给全县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老百姓市场意识更浓了,产业发展模式变宽了,创业就业机会变多了。”
据统计,仅上半年,该县就吸引近万人次前来参观游玩,实现旅游收入10亿余元,直接带动周边0位村民就业创业,实现人均增收余元。
记者:曾嵘峰赖小荣
今日宁都
宁静致远都和民安
投稿邮箱:jrndwx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好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