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帮灯表演现场
宁都曾坊桥帮灯:一朵民俗文化奇葩一排排桥帮灯被抬出祠堂,连接成了一条蜿蜒起伏、长约几十米的金黄色长龙,而此时,鞭炮声、锣鼓声以及唢呐声响成一片......这是宁都县石上镇曾坊村桥帮灯在游灯和表演的精彩场面。每年元宵节期间,宁都县的乡村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桥帮灯,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民俗表演之一,它给过年的气氛增添几分喜庆和热闹,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众多人前往观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更新,曾坊的桥帮灯已经成为一朵民俗文化奇葩。
桥帮灯在表演
桥帮灯在巡游
桥帮灯在追逐表演起源于一个传说曾坊村地处宁都县中北部,距县城约半小时车程。村子不大,全村不过户,百分之九十是曾姓。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客家曾姓人祖先选居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康。据曾氏家谱记载,曾坊村曾氏是来自东鲁的客家。相传曾氏第十三世孙曾据在汉朝为官。明末清初,曾氏先祖曾顒公来曾坊村开基,不忘祖训忠于汉朝,在村东头建起了汉帝庙,塑汉帝神像。每年新春的初一至初十,全村都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吹唢呐,一天到晚热热闹闹,晚上男女老少则提灯去庙中祷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据村民介绍,在清朝乾隆年间,村里有人到苏州做生意,看见那里的灯特别好看,就把灯的制作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带回村里,并作为汉帝庙祭祀活动的用灯。也是从那时开始,村里形成了一个风俗习惯,就是每年添丁或是娶亲嫁女的人家,都要制作一帮桥帮灯参加游灯活动,以示庆贺。曾如今,坊桥帮灯已被确定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大草坪里追逐、表演
桥帮灯在祠堂里祭祖。
桥帮灯游走在田间独树一帜的灯彩艺术桥帮灯的制作很是讲究,其精细的工艺中蕴涵着艺术美。制作桥帮灯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这项民俗活动最具艺术创造力的一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更新,桥帮灯已经成了独树一帜的灯彩艺术。制作桥帮灯的具体过程有做桥帮、削天心钻、搓稻草绳、捆扎灯框、糊灯框、灯花剪纸、安插蜡烛、贴灯花等步骤。从桥帮到灯框数量、颜色都是经过设计的。每一个桥帮大小一致,每一帮都装10盏灯,但是灯框上糊贴的纸色和灯花又有区别。走在最前面的是头灯,他是村里每年活动的组织者,上面的灯全是红纸糊贴的,灯上不贴灯花。村里当年添了丁的人家制作的桥帮灯,中间的8盏灯是白色纸糊贴的,灯花用红纸剪贴,前后2盏是红灯。每一盏灯,都是用稻草绳等距地扎固在桥帮上,再把红蜡烛插入框内底座的孔内,这样一帮桥帮灯就制作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桥帮灯的制作中,剪纸灯花艺术尤为突出。传统剪纸作品中蕴含吉祥意味的图案和线条,如观音坐莲、猴子抱西瓜、矮子爬高楼和12生肖中的各种图章,其线条粗犷,带给人们妙趣横生的艺术想象,远远超过其作品的本身,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渊源。当代曾坊人在剪制灯花时,把他们的生活情趣,身边的事物融入剪纸创作中,作品构图精致、生动细腻,有的创造出了很高的审美意境。基于此,曾坊村还被誉为剪纸村,人人都有一手剪纸绝活。在生活中诞生和传承曾坊村桥帮灯,在生活中诞生,也在生活中传承。这项民俗活动不仅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为使这一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得更好,村里确定每年组织桥帮灯活动的10个人,称为首事,并使全村每户都要有人轮上当首事。作为首事,他们要负责开会摸清新丁户数、筹备活动经费、接待游客等事宜,有时还要组织到外地表演。每年的元宵节,下午6时30分左右,随着三声震耳的神铳声响,桥帮灯游灯活动正式启动,一帮帮亮堂吉庆的桥帮灯被扛出族祠,每帮桥帮灯都由两个后生扛着,并以当年娶亲、生育的先后为次序,将桥帮灯扛到祠堂前集合。当全村的灯都到齐后,由首事将登对排好顺序,依次到祠堂内参拜先祖。下午7时左右,连响三声神铳后,游灯就开始。由一帮首事红色灯引路,桥帮灯从族祠内有序走出。扛灯的都是新丁户家最强壮的青壮年后生,他们用一根天心钻(桥帮灯之间的连接栓)将一帮帮桥帮灯连接起来。这时,那些断断续续的桥帮灯,就连成了一条好几十米长、蜿蜒起伏的金黄色巨龙。伴着鞭炮轰鸣、锣鼓和唢呐欢快的节奏,这条金光闪闪的长龙便在山冈、田野间飞腾着。游灯之后,桥帮灯便进入村东北方向的一个大草坪,灯队的表演活动开始了。灯队先是舒缓地围绕草坪走三圈,然后开始追逐,即头灯追尾灯,整个灯队便连成一个大圆圈。而尾灯则不让头灯追上,就这样反反复复旋转着,意味着人生的坎坷经历。这样,在整个追逐过程中,灯队时而舒缓转圈,时而急奔如飞。这时,表演达到最高潮,一盏盏的灯、一圈圈的光,在不停地转动,灯光耀目、灯火灿烂。现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小伙子们的呐喊声和四处观灯群众的喝彩声混在一起,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头灯终于追上了尾灯,扛头灯的人就用手中的天心钻,将头灯和尾灯拴在一起,这时整个灯队就成为一个大圆圈,圆圆满满地转着,意为大团圆。整个过程要持续几个小时,舞灯的后生们们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走完两圈后,扛头灯的人拔去天心钻,带着灯队蜿蜒地向回村庄的河堤路走去。然后,大家各自把灯扛回家中,摆在厅堂正中,让深夜的厅堂红光普照,满屋生辉。
桥帮灯在祠堂前集合
桥帮灯上精美剪纸
◎编辑:江西画报社新媒体部。
?合作事宜,请联系
?投/荐稿,请联系
我们报道,我们记录,我们见证。
——我们是江西画报,我们在这里相识。
全新的图片视角,让世界了解江西,让江西走向世界!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