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宁都新闻动态,点击宁都人 肖田乡朗际村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总想抽空亲密接触这个偏僻边远的小山村。
“展示宁都风采、集聚发展能量、马年新春记者行”大型采访活动,正巧,把我安排到肖田乡,给了我零距离领略这个小山村的机会。
久雨转停,晴空万里,我们一行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和煦的阳光,驱车80多公里,来到我县最北端的肖田乡,在忙完了所有采访任务后,下午,我们又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盘旋15公里,从一个小隘口,钻进了海拔.8米的朗际村。
一进朗际村,却见群山环抱,风光秀美,中间是一个小盆地。苏区振兴发展的好政策,让农民朋友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村余户人家都在进行土坯房改造,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正在加紧建设,把这个小盆地装扮得漂漂亮亮。
朗际村西靠大龙山,东邻宜黄的东华寨,北面的王陂嶂横卧两山之间,周山的小小清泉汇集成汩汩小溪,从朗际村东面自北向南蜿蜒盘旋绕村流过。四面环山的地形形成了南面一个隘口,受地形影响,小溪只能向南流淌,从海拔多米的朗际村飞泻而下,形成了10多个天然瀑布群和99个水潭的深邃自然景观。
拿起手机,打开电子地图,实施定位,很容易便能知道朗际村处于宁都、宜黄、乐安三县交界处。据资料介绍,这里距县城90公里,离赣州公里,不仅是宁都的“北极点”,更是赣州的“北极点”。赣江由章江和贡江汇成,贡江比章江更长,流量更大。贡江由梅江和琴江汇成,梅江长.2公里,最大流量为每秒9.5立方米,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梅江无论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都大于琴江。朗际河接纳了6条溪水,汇聚成梅江的正源,流经了肖田、洛口、东山坝等13个乡镇。所以朗际河不仅是梅江的源头,更是赣江的源头,千里赣江海纳百川,就是由这些无数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
朗际村不仅是赣州地理的最北极,赣江源头,更是文化历史的最北极。朗际村现有人口余人,余户,全村均为肖姓。据史料记载,朗际村始建于唐朝末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绘萃,距今己有0多年的历史。
自建村以来,朗际村多人考中进士,知府四五十人,其中以南宋爱国诗人萧立之最著名。萧立之又名萧立等,字斯立,号冰崖,是南宋淳祐十年进士,历任南城知县,南昌推官等,后辞官隐居故里,著有《冰崖诗集》、《冰崖公诗拾遗》三十六卷,生平载入《宋史》、《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萧立之作品大多爽快峭利,自成风格。在宋末诗坛上,他的诗歌被誉为“南渡以后之高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造诣。
朗际村由于历史名人迭出,留下了进士牌坊、节孝牌坊和古祠等不少古建筑遗址。其中保留较完整的要数节孝牌坊和萧氏三公祠。
节孝牌坊建在村中央,座北朝南,青灰麻石垒砌,四柱三门梁柱结构,牌坊错落有致,造型精美,通体饰以精美的花卉浮雕图案,是清代乾隆年间为该村萧行三的妻子黄氏所立。相传,黄氏18岁丧夫,生有两个男孩,黄氏没有改嫁,凭一己之力,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当儿子考取进士,衣锦还乡时,她却因积劳成疾去世。儿子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奏报朝廷,乾隆皇帝知道后,传下圣旨,建立牌坊。
萧氏三公祠是朗际“淳仁公祠”、“淳粹公祠”、“云山公祠”的统称,“淳仁公祠”是明朝进士萧淳仁所建,“淳粹公祠”是萧淳仁之兄萧淳粹所建,“云山公祠”为萧淳仁同宗所建。三公祠并肩耸立在村东南河岸,依山傍水,飞檐翘角,圆柱雄伟,结构端庄,极有气势。 不足千人的村子,有如此众多的进士知府,如此灿烂辉煌的历史,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愧为千里赣江第一村。
#######################
掌握最新宁都资讯,了解更
多家乡动态,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