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客家宁都中原古俗在客家人生活中的烙印

民风民俗,既是一地相沿成习的传承,更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是“地气使之然也”。宁都客家在漫长的大迁徙过程中,既将古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带过来,也将滞留途中的民风民俗带过来,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交织融合,形成带有明显古中原遗风并杂糅了吴越楚风气的民俗,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命形态。

宁都客家的岁时节日,完全传承于北方汉民族,大年、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重阳、冬至,所谓四时八节,无一有违。婚嫁丧葬,行业规矩、生活禁忌,亦是北方习俗的翻版。

(一)大日子

节日,是宁都人的大日子。宁都人喜欢把日子划分为“闲时日”和“节日”。闲时日实际不闲,人人忙于生计。而节日恰恰是闲日,是休闲、放松、舒缓、享乐的日子。但仔细咂摸,才发觉这种划分的确耐人寻味。日子是漫长的,节日毕竟太少。平常的日子,吃的是平常的稻米、薯芋、青菜。只有到了节日,才能大快朵颐。把“闲时日”与“节日”划分开来,就有了一个个目标,一个个希望。

春节的前奏在上年腊月的小年日,主旋律是除夕和正月初一,高潮则在十五的元宵。小年祭灶的日子,北方为二十三,南方多在二十四,宁都则大部分地方为二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喜庆气氛在这一天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各地依据乡俗,进行闹龙灯、禳神、打甑盖等活动。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

农历二月十五日,花神生日,女人聚会聊天吃擂茶,或相约外出游春采花。结婚多择此日,寓意花好月圆。

祭祖扫墓日。男丁参加族祭,出席“清酒筵”。女人头上戴青,俗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立夏日,迎接夏神到来。

四月初八,众贺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从事商业的则过老官节,称该日是“老官菩萨”生日。

五月初七日,宴请长工,放假一日。

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习俗古远,近江大镇龙舟竞渡,家家户户门插菖蒲艾枝。

六月六,敬谷神,庆贺丰稔大熟,新添丁人家给亲邻送喜蛋。

七月七,又称巧节、乞巧节、双星节、兰节、女儿节,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祭祀祖先日,施舍鬼食,佛教盂兰盆会活动亦在此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团圆节。一年中该夜月光最亮,清辉如银,女人们拜月,恭请“月光姊姊”下凡。

农历九月初九日,或称“重九”。登高、赏菊、敬老。

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冬至日,祭祀祖先和神灵。

(二)大喜悲

1.小“登科”

把娶妻成亲称为小“登科”,“小及第”,是指新郎在婚礼上身穿红袍,帽插双翅,俨然一副状元公模样。旧式婚礼的场面,充盈着喜气。“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新婚的欢乐,尤其在洞房。

宁都客家深受中原古习俗影响,定亲的过程,繁缛漫长甚至带点折磨。婚姻是人生大事,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提亲的程序为:1、媒人往返男女双方家介绍家境、人品、相貌等情况,获取初步同意。2、开八字,双方互请算命先生掐算,以定相生或冲克。3、纳征,男家依据女家要求送彩礼,定亲。4、请期,男方家请先生定成亲日子,并备礼将红纸包裹的“日子”送至女方家。5、迎亲拜堂。

迎亲的仪程同样繁琐,确定了喜日,届时男方吹吹打打抬着花轿去迎娶新娘。新娘家中此日大宴宾客。新郎将红纸包好的名目繁多的财礼一一送上:给岳父母的是“辞神礼”;给契娘的是“插花礼”;给道士的是“门师礼”;给吹鼓手的是“鼓乐礼”;给理发师的是“剃面礼”;给裁缝师的是“开剪礼”,给厨倌的是“开杓礼”,等等,不一而足。新娘上轿前“哭嫁”,倾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哭声愈亮,显得情愈真切。长辈分别送上“贽腰礼”。哭拜过父母,又与姐妹哭。哭嫁之风,自中原带来,有的地方至今古风依然。哭,自然是喜哭,也是女儿时代的告别礼,这一天成为女儿与人妇的分野。哭完之后,新娘由长辈(舅舅或兄长)抱上花轿。在鼓乐声中,新郎带着新娘踏上全新的生命之途。

或者该说说再婚的寡妇。寡妇再醮,封建时代为正人君子所不齿,视为失节。寡妇婚嫁,不许乘花轿,不许白天出门,不许经过“后龙山”。只能夜半离家,出村换鞋上凉轿,凄凄凉凉抬到男家。一对半路夫妇,没有宾客庆贺,只有两人相互对饮,不知心里是悲,抑或是喜。

2.老人“归家”

老人辞世,名曰“归家”。归家者,犹不死也。父母临终,亲人皆要守在其身边,称为“送终”。作为生死离别,旧时不能为父母送终被视为不孝。将成为心中永远的愧疚。老人寿既终,务必正寝,即沐浴更衣,移尸于正厅上首,魂归神位。

旧式的丧葬事宜极其隆重,合于古老的《周礼》。孔子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丧礼的程式有:

报丧:周告亲友,前来吊丧。

入殓:孝子贤孙至水井或河道,焚香烛纸钱,丢铜板入水中,打水一桶,谓之“买水”,此水为逝者擦身用。此前,吹鼓手奏乐,八仙抬空棺游一趟,称为“游财”返回后,逝者入棺,称为“入殓’。棺仍置厅上首,设有灵堂,点长明灯,请和尚道士做道场,诵经超度亡灵。

出殡:堪舆师定日子出殡,出殡前先祭奠跪拜,儿孙媳妇等跪在棺材边食“财饭”,道士指挥祭奠,外人跪拜时,孝子跪边上回礼。八仙抬棺喝彩上路,前以招魂幡引路,继之为旗旌、灵牌、乐队、僧道、花圈挽幛、送葬亲友、灵柩、孝子孝妇。亲戚中的晚辈,皆披白。早先年间,一些身份高的死者,还有亲朋或官员来路祭,以示崇敬。灵柩的柩空久字的一点,由地位崇隆者用笔添上,称为“点柩”。棺材至三叉路口时,儿孙媳妇们跪地“谢孝”,向送殡亲友作揖叩首,送殡者与女性择另路返家,孝子孝孙扶灵榇上山安葬。

坟地早由风水师踏勘选定,择吉日吉时动土开穴。下葬日须选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六合等日子。墓完工谓之“圆墓”,由风水师傅喝彩,唱吉,撒粮米。出殡次日,子孙人等再上山祭奠,撒米果(或馒头包子之类)飨山神野鬼。

做道场:请道士做道场超度亡灵,称为做“归山灯”。或请和尚做法事。

做七除灵:自死者逝世之日起,逢第七日那天请道士做道场。满七七四十九天,道场极隆重,道士在当日法事全部结束后,表奏上天玉帝、东岳大帝诸神,焚化冥钱及纸扎的灵屋、用器,逝者灵位上神龛。

上述丧事仪程,只是现代简单化了的几个主要部分。即便旧时代的人,要弄清所有丧事程式,也必须有专门的学问,难怪儒家学说可以用来治天下。

经过花银子如流水般的种种仪规,办丧事的儿孙理所当然地认为仙逝的老人不会有遗憾,而且会在冥冥之中护佑后人,于是悲伤的情绪得到极大的抚慰。

(三)大规矩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旧时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规矩是行为准则。所有的规矩纳入国家法理,就是国家的大规矩。

1.忌讳

旧时忌讳五花八门,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法一一厘清,只能择其尚未消亡的略作介绍:

忌“四“,”“四”与“死”同音,不吉,改四为红。

忌“八”,口语七胜八败,七上八下,八处于下风。

忌“死”,老人逝世称“老了”,“过身”,“归家”,不言死。小儿早夭,称“走掉”,“失掉”。

忌“无”,改无为有,帽子与“冇子”同音,不吉,小布等地称帽子为“有子”。

忌新娘上轿后回头望娘家。

忌男人钻竹篙下过。

忌戴孝人进门。

忌年初三出门。

忌分龙日晒衣。

忌花朝日动针线。

忌白露洗脸。

忌屋内墙上乱打钉。

忌清早出门遇到和尚尼姑。

忌正、九两月迁居。

忌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出门、上任。

忌后龙山砍草动土。

忌乌鸦叫。

忌路过时别人吐唾沫。

忌进别家门时主人动扫帚。

忌从事仵作、八仙(抬棺者)、剃头职业者,逢年过节上门。

时代发展,科学昌明,在今天,一切忌讳皆成笑谈,人们已经百无禁忌。

2.行规

开春后,耕牛下田,须择吉日,牛角挂红,点香燃爆,以讨吉利。

栽早稻,须以三牲(鸡、肉、鱼)、酒水、香烛到社坛、谷雨坛、祖宗堂上供,祈祷丰收。

榨油:油坊内供奉老官神位,点长明灯。

进山砍伐木竹称为“走青山”,进山须选吉日,杀头牲(鸡)祭山神。伐工忌清早乱开口说话;忌仰躺在山上;忌翻草鞋。有些字眼须说行话,如草鞋称“骑马”,筷子称“竹篙”,豆科蔬菜称“吊菜”,吃饭称“量米”,食烟称“顺草”,“起雾”,蛇称“溜公”。水运竹木,要杀头牲祭河神。

禁言“翻”、“沉”,禁女人上船头,禁船头大小便,禁食芹菜。行话:食油称快水,韭菜称快菜,饭杓称顺杓,筷子称竹篙,过档称过驳。初一、十五要上水府庙烧香。

猎户上山打猎,日子忌选开日、闭日、建日、除日、执日、破日。猎狗是猎人的伙伴、朋友,如多人合伙围猎,所获猎物狗亦要算一份。

学手艺关乎一生,故师徒关系形同父子,讲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徒拜师,要有保人,具拜师帖,做拜师酒,三跪九叩。学手艺期间(长短视行业所定),师父管其吃穿住一切。徒弟则如其家人,事奉要殷勤。学满出师,再做一场出师酒,写圆师帖,此后便可自己打拼,闯荡世界。

来源:《客家宁都》

宁都

赞赏

长按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xw/148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