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村一一沙溪黎家
作者黎绵万
临(川)金(溪)交界处,一条公路穿行在一马平川之中,这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一太阳镇,有一个村叫沙溪黎家。
沙溪黎家,树影婆娑,田连阡陌,风卷稻花。那一幢幢砖瓦房,青砖灰瓦,飞檐翘角。一幢接一幢,一屋挨一屋,一排连一排。风格一样,高矮一致。而最为独特的是,每家的门楣上都砌有一块褚红色的条石,那石头上雕凿出几个空心字,都为楷书,有的清新消瘦,有的雄浑有力。还有一座座大门,一个个雕花窗格。条石门框,小石铺路,旗杆石、吊马石比比皆是。传说是武将见了要弃鞭,文官见了要下马。屋的中厅上、下两进,中有天井,天井里还有巨石一块,似万年寿龟,长卧于此。正厅I都有一块木板,上书京兆堂三字。还有祖坛,书写″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字。黑得发亮的八仙桌边,放着几条大长凳,更显得古香古色了,不由得让人感到这个村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啊!
再让我们来看看门楣石上的石刻字吧。
″春",只有一个字,告诉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来早。
"守朴″。只有两个字,告诉家人要代代守住朴素的家风,不张扬不炫耀,诚恳做人,老实做事。
″福寿禄",三个字。这意思大家懂的。
″秀水庭辉",四个字。是说在绿水蜿蜒之中的这户人家,要奋发有为重振昔日的辉煌。
″沙阳拔萃",四个字。这一句表达的是直观的黎氏文化。说的是宋代永嘉人黎靖德任沙阳主簿,代理政事,廉洁谨慎,博学能文,主持编修《沙阳县志》,是当时声誉鹊起的一部好县志。……
你看,这是多么深厚的文化积淀。我突然想起,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们为什么没有去破坏它,让它保存了下来成了文物。最大的可能是族人的拼死保护,或许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巳经尘封人世了。
所幸的是,我们党巳经开始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抚州市政府巳经把这个村列为″传统建筑"古村来保护。。
回过头来再讲讲这个村的建村史。黎宙,家住江西宁都县东韶,入仕后任金溪县主簿,后处于宋元鼎革之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黎宙回不了东韶,就在樟塘住下了,在此地繁衍生息。他的下一代就有一人分枝到沙溪,大概就有近年的建村史了。
古村就在现在村子的中央,古香古色古建筑古文物,让我们看到了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的黎氏文化。四周建好的一幢幢小楼,精致漂亮,美仑美奂,那是现代文明的结晶。古今融合,浑然天成,
那便是中国特色的文化。
(绵万写于7月23日深夜)
宁都县建祖祠外访团工作纪实(八)‘
7月23日下午,我们在江西二建公司大楼拜会了总经理黎桂生宗亲。黎总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会见了外访团。
当江军理事长向他说明来意后,他立即爽快地说:大力支持东韶建度公祖祠,只要东韶建祠开活动时,只要接到了邀请,他一定会来东韶参加活动,出力捐款,支持老家度公祖祠的建设.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民族是家族的集合,家族是民族的镜子。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人丁兴旺、门第光耀。个人与家庭、家族与民族是联系在一起的。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宗亲们,让我们一起追寻先祖的荣光,做好我们这代人应有的传承!一起努力、永不止步!
环球黎氏资讯欢迎各宗亲会、理事会、联谊会以及各兄弟平台,踊跃来稿、相互交流,共同追根溯源、书写当下,将黎氏一门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电话、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