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宁都县这样乡镇卫生院发不出来工资,难以为继的情况,绝不是一地一隅之境况。“江淮医学”近期也接到多地多个乡镇卫生院医生向我们反映,他们那也有许多待遇没有兑现到位。
图文无关
我一直以为这一天迟早是要到来的,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乡镇卫生院如同夹缝里的草,一直以来,很大程度上依靠财政拨款和医保的政策倾斜,得以勉强支撑到现在。
在国家医保局没有成立的前十年,如今看来,是乡镇卫生院的黄金十年。
那十年,新农合给乡镇卫生院装了起飞的双引擎。一个是比较低的起付线;一个是比较高的报销比例。
这两点对乡镇卫生院的倾斜,医院虹吸走的病人,又渐渐回落。原来门前车马冷落的乡镇卫生院,慢慢有了生气,似乎又带来了希望。
于是,许多乡镇卫生院盲目乐观,举债扩张,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基建;
二是,开展新技术建设新科室,大量自行扩招自聘人员。
这就带来了严重问题:钱从哪里来?
基建这一块暂且不提,就自聘人员工资这一块,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财政只拨款在编人员工资,自聘这一块是不予承担的,医院自身创收。而依照劳动法,同工必须同酬。就按一个乡镇卫生院五险一金及工资绩效等全部在内同工同酬的话,自聘人员每年乡镇卫生院付出至少七八万。按一个中等规模乡镇卫生院来看,如果有二十个自聘人员的话,那么每年临聘人员薪酬加上日常开支,至少需要两百万以上。
万医院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乡镇卫生院是什么概念呢?
众所周知,乡镇卫生院由于在编人员工资是财政兜底,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那么利润基本在15%左右,也就是说业务收入至少要在万左右。
如果按照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平均费用控费在元左右的要求,那么乡镇卫生院一年必须要收住接近八千个左右的病人,分摊到每天,至少要收住20个病人。
这可能吗?
李宁说过:一切皆有可能!
这在国家医保局成立的前十年,由于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低,报销比例高,病人自负少,医生通过降低住院门槛,甚至有些病人由于门诊不能报销,主动要求住院治疗,每天二三十个病人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发生在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
随着国家医保控费的诸项措施从严落地,许多地区原来盲目扩张的乡镇卫生院举步维艰。医疗收入锐减,原先靠新农合输送营养的运行模式受到冲击。比如,过去新农合隶属于卫健委下属部门,而卫健委主任实际上又充当着属地乡镇卫生院的“总院长”,有时候对缺奶的乡镇卫生院指令新农合适当给予宽松监管,审核拨付,放水养活底下卫生院。
可是,医保局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作为一个权利最大的局,不仅从卫健委剥离出来,而且级别也与卫健委平级,只受同级政府和上级医保局钳制和对其负责。
这样一来,医保的监管自然就不可能有漏洞放水,这对乡镇卫生院来说,无异医院站在同一个拳击场,进行着完全不同重量级的一场比赛,败下阵来是迟早的事,也是毫无悬念的事。
我们从近日宁都县人民政府发布的一则问题整改情况通报,就可以窥斑见豹。
据该县政府8月25日官方公开的信息显示,当地卫生院出现了经营难题,县政府已责令县医保局和县卫健委整改。
图片截图自宁都县人民政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