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兴国人的中秋节习俗,你了解多少

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中秋节,客家民间也称“八月节”或“八月半”。客家人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月亮在这一天最圆,客家人传承“圆”的文化,赋予其亲切的情感。客家人在长期迁徙的过程中,男人多外出谋生,妇女在家养儿育女、服侍老人,他们期盼家人能有团圆之日,而中秋被视为“月圆人圆”的团圆日子。作为历史文化,客家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历经时代变迁,有些习俗虽然已渐渐消失,但是仍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

吃团圆饭

中秋节这晚,月亮不仅特别明,而且特别圆。因此,人们把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这一天,要吃团圆饭。

团圆饭一般安排在中餐进行。吃团圆饭之前,要举行一项仪式:祭祖。用当地话说,供养太公太婆。在厅中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上用盘子盛装的整只蒸熟的鸡、鸭、鱼和一些果品,在3只大碗里筛满米酒。然后,由大人点香燃烛,燃放鞭炮,对着天地和神龛跪拜行礼,表达节日不忘先人的意愿。

这天,食用都要比平时好,菜肴也很丰盛。虽然比不上燕窝席、鱼翅席等贵宾宴席和三相点心席等高档宴席,也是满满一桌,骰子块、滑鱼、墨鱼蒸香菇、笋丝炒精肉、扣莲子、肉皮打汤等,应有尽有。

一家人,不分长幼,夹菜敬酒,团团圆圆,好不热闹。如果家里有出门在外的,必须在餐桌上为他摆放一双筷子,分食月饼也要给他留一份,表示全家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中秋拜月

至今,在客家地区还保留着“敬月光”的习俗,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将要升起的地方,摆出“圆”的月饼、“圆”的柚子等果品,去敬拜“圆”月,祈求家人的团圆。

围坐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每逢中秋,拜过月后,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前,摆出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其乐融工。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小孩子则边赏月,边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玩耍。大人则告诉小孩:不能用手指月亮,不然耳朵会痒,月亮上面还住着“月华”。

吃饼杀柚

月饼,又称宫饼、丰收饼、圆饼、团圆饼等,按照传统风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除常见的月饼外,客家人还会吃“五仁月饼”,因馅中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

柚子,客家人中秋赏月总少不了柚子。剖柚子我们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有些地方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也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圆圆的柚子也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且“柚”与“佑”谐音,代表了护佑的美好意愿。

烧瓦塔

“烧瓦塔”也叫“烧宝塔”,就是让小孩子捡拾瓦片和砖块堆成一个六角塔形,中间放些草叶、树枝,点燃,再加上油或者其他东西,使火焰色泽鲜红,照耀如白昼。宝塔可大可小,若是让大人们动手搭建,高者可达数米,火焰熊熊燃起时尤为壮观。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初建时,汉人不满元人对他们的血腥统治,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烽火台点火起事。这些反抗虽被镇压了下去,民间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而在今天,“烧瓦塔”代表了客家人民希望借助佛家力量,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

舞火龙

舞火龙,是赣南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些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有长有短,用稻草扎成龙身,上面插满线香。盛会之夜,十多个年轻人生龙活虎地高举龙身,在大坪集中,一阵鞭炮响过后,一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锣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传说,舞火龙还可将瘟疫驱除,据说舞了火龙后的村子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

有的县市,类似这样的活动更独具特色。譬如宁都县洛口镇的南云竹篙火龙,游火龙之前先要游火虎,要从农历八月初一游至十五。其间,村民要赶制竹篙火龙。竹篙火龙是一根长约三丈,圆约一尺的巨长毛竹,毛竹上半段横扎着一层层的竹片,每层竹片又扎着许许多多的火把,这些火把全用山茶油、菜油浸泡过,以易燃烧,扎好后的毛竹成飞龙形状。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开始游火龙。晚8时左右,8支火龙队依次来到火龙庙前的大坪上,他们将每根竹篙点燃,再将它们高高举起,49根的竹篙火龙,把天空映得如同白昼。劲风吹动着火苗,犹如49条转动着的巨大火龙在与妖魔搏斗。然后,按照抽签结果规定的顺序,各支火龙队依次绕着村子游神。

燃天灯

天灯即是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上天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前清时,受土匪侵害的百姓们还曾利用孔明灯来向逃亡的亲人报信、报平安,因此孔明灯也被称为“平安灯”。

很久以来,放孔明灯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风俗,人们在元宵、中秋等节日放孔明灯多是作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祈求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不过,现在为了防火的需要,各地都禁放孔明灯,至此,民俗几近绝迹。

请月华

在赣南民间,流传着一个特殊的传统习俗,即八月十五请月光姑姐。这一礼俗,是在八月十五日晚上9-12时进行。人们试图把月光神接请到人间,问些吉事,占卜未来。

请月光姑姐的方法

1.在屋场场坪里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簸箕一面,簸箕中撒一升米(抹平)中间放一只小撮斗子(撮斗底向上,竹甲边沿向下,横甲中间插一条银簪子,尖头朝下),撮斗前放一只熟红蛋、一只生白蛋、一块月饼、一绉苎麻。

2.点一对红蜡烛,点七品香,烧7张纸钱后,叫两个闺女站在桌子左右两边,每人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顶在小撮斗中间,使撮斗可前后摆动。

3.念诀语人站在桌子前方,手扶一条长竹篙(地上放一条短竹篙,送月光姑姐回月宫之用),竹篙头上系一串钥匙,边念诀语边摇竹篙。念完一遍,如桌上的撮斗没有动,就要在地下烧纸钱,把竹篙的下头在纸钱火上烘烤几下,烘烤完,插在地上又念,如撮斗没动,又要烧纸钱,念口诀,摇竹篙,一直到桌上的撮斗划动、摇摆后,就不再念了,也不再摇竹篙了,表示请到了月光姑姐。

4.请月光姑姐时,在场人不得说话、谈笑,因月光姑姐腼腆。如有人说笑,就难请来。

5.请来后,大家轮流问事,一般是问寿年、财气、命运、婚姻、子女、前程、升迁、根基、清吉等。

6.送月光姑姐时,用短竹篙竖起送她回月宫。

7.散场时,大家说,清清吉吉,丁财两盛,向月光神鞠一躬,然后回家。

请月光姑姐诀语

天皇皇,地皇皇,八月十五请月光。

月光姑,月光姐,八月十五请你下来排年纪。

老人问寿年,后生问财气,三岁孩童问根基。

长竹篙,接你来;短竹篙,送你归。

金钥匙拿你开天门,银钥匙拿你开仓门。

红蛋拿你诱妹子,白蛋拿你抱鸡子。

月饼拿你当果子,长缝拿你接嫩齐,

短缮拿你搓鞋绳。

请你来,你要来。坐车来,划车来,

坐船来,划船来,坐轿来,划轿来。

一姐唔来二姐来,二姐唔来三姐来,

三姑唔来红姐来,红姐晤来五姐来,

五姐唔来六姐来,六姐唔来七姐来,

七姐唔来大大细细,当当得得都要来。

请扁担神

在中秋赏月时,客家人会玩这种近乎神话的习俗游戏。其方法是:两男人肩并肩,中间挟一条木扁担,肩以上露出5-7寸长,两人双手抓住肩下部扁担中腰处,肩头同时挤紧,一直不能松开,松开了则游戏结束。一念咒语人左手抓住肩上扁担头,同时抓一品燃着的香子在手和扁担头之间,香火向上,边抓边念,扁担转动,越转越往上升,几个人都抓不住。

咒语曰:扁担神,竹篙神,一头能挑几个人?一头能挑两个人。挑得起,欢次喜;挑唔起,诱笑凡间几多人。天——空、地——空,两个猴子落在山中。三日不起火,四日不见烟,饿得两只猴子肩对肩。

恭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阖家幸福、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xw/7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