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是家乡宁都的传统菜,也是名震赣州的招牌菜,所以理所当然让它先露脸。图中这一大筛子肉丸一般是过年和办酒席才有这般排场,每每除夕夜那一大锅煮着的肉丸升腾起来的雾气缭绕,这就是宁都人的年味。
这是酒席上的肉丸,跟家宴里的肉丸略有不同,酒席肉丸注重颜色品相,家宴肉丸充满的就是心意味道。
水煮肉丸,也是亲朋好友聚餐最不容错过的一道美味。
传统肉丸一般都是以水煮的形式,而小肉丸则是后来慢慢演变而来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宁都的大街小巷常见有人挑着一担水煮小肉丸当街吆喝,再后来就是以辣拌小肉丸的形式风靡在巷头的早餐摊上,勤快的人家则在家里自给自足。
说完肉丸就是鱼丸了,鱼丸也是宁都的传统菜,跟肉丸也是称兄道弟的关系,在酒宴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跟肉丸的浓郁肉味和嚼劲弹牙相比,鱼丸的鲜味和柔软不输肉丸,更适合老人家的口味。
这是“下湖鱼丸”,顾名思义,就是鱼丸下汤,这张图片是刚炸好的鱼丸。
成品“下湖鱼丸”来了!油炸好的鱼丸烧成汤更觉鲜美嫩滑,与水煮鱼丸味道真是各有千秋。
蒸松圆,宁都话叫肉圆,这道菜也是传统菜,把萝卜切成丁,用红薯粉和肉丁交织成一个个丸子,上笼蒸熟再配备调料蘸着吃,或汆或炸。
宁都三杯鸡,曾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名次,属于江西名菜。
宁都小布红绕肉,色泽诱人味道一流。
梅菜扣肉,香味很浓郁很浓郁的一道菜。宁都的梅菜很香~
苦瓜肉,很漂亮的一道汤菜。
又是一道传统菜—鱼包肉,这只是半成品,很漂亮吧!
鱼包肉要出锅了!晶莹的鱼片包裹细细的肉茸,在高汤的滋养下成就一道鲜美无比的佳肴。
大块鱼,宁都竹笮的一道特色菜。农家原生制作,味道也是原汁原味。
尖椒炒鱼干,最下饭的一道菜。
宁都鱼肠,香甜可口。
干煸泥鳅,还有那配料感觉比主菜更好吃。
黄鳝,很营养的一道菜,小时候吃过很多次。
又是一道获奖菜品—双色蛋菇。
蛋皮,用鸡蛋和红薯粉搅拌而来的美味。
红鸡蛋,是那个年代小孩满月的必须品,主人给每家送几个红鸡蛋出于喜庆吉祥喜事齐分享的心意。
咸鸭蛋,做个网兜套着咸鸭蛋戴在胸前,是那个年代逢立夏节最美丽的风景。
豆腐泡,用豆腐炸成的豆腐泡,用它来和猪肉皮下汤很是不错,这道菜是去年回家胡大美女做东请我吃的。
油炸三角豆腐,用来蘸调料味道更是不错!
剁椒豆腐红里透白,白里透红,好看好吃。
碎鸭,很好的下酒下饭菜。
香菇炖鸡肉,香菇的浓郁鲜香和什么材质都能配合得美轮美奂。
蒜叶炒香肠,很有腊味的一道菜。宁都香肠吸收了阳光的亲润,味道就不是烟熏香肠可以比的。
在腊肉香肠上配上剁椒,又是另一种风味。
酸萝卜炒大肠,宁都人的大爱!
油炸茄饼,茄子本身就是一道美味,有肉茸的加盟,更能激发它潜在的激情。
擂砵空心菜,也是名扬赣州地区的宁都菜。虽然各地都种植有空心菜,但宁都的空心菜就是不一样,爆炒和凉拌都一样美味爽口。
剁椒芋头,家乡人与剁椒较上劲了。
酒糟芋泥,酒酿有点甜有点醉,芋泥又是香滑软糯,不敢吃多这道菜,怕自己醉倒在芋泥里。
芋菏炒五花肉,那带有酸酸的味道很是下饭。
麻糍,宁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当然,每年的十月初一也是它唱主角的日子。在那个年代最喜欢看大人们打麻糍了,那个热闹场面至今难忘,还有我们争相抢筷子往麻糍上蘸猪红的快乐时分。
油饼,早餐和夜宵都有,以前很喜欢在夜宵摊吃馄饨,宁都人叫清汤,三毛钱一碗,再埋个油饼进去,感觉就很有富足感了。
灯盏糕,很富有诗意的名字。用大豆制作而成的美味,宁都人的早餐,好吃看得见。
芋包子,就是重阳节那天我念念不忘的应节美味,也是宁都人的早餐。
韭菜炒条条糍
薯包鱼,用魔芋粉包裹鱼块油炸而成。
杯杯子糍,小时候经常在通往罐头厂的东门桥头那里买这个,味道甜甜的。
七层糕,看着也是很舒服的颜色,甜甜的,很厚实,感觉很是有料。
是不是口水直流了呢?
还有什么,嘟妹没说到的呢?
欢迎大家补充分享~
作者:晚凤
图片:石伟雄等
扫一扫或长按图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