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宁都的无盐汤
客家新闻网记者黄梓倩
宁都县的无盐汤,流行了80多年。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的生活极其困难,不产盐的宁都县,食盐极度紧张。
图为长征老红军郭春福的女儿郭凤林在讲述“宁都无盐汤”的故事。
人民群众为了支援红军作战,家家户户炒菜、蒸汤都不放盐,硬是把舌尖上省出来的食盐全部送到前线。
“年,我的父亲退伍回乡时,特意带了一大包盐回家。”长征老红军郭春福的女儿郭凤林说,父亲离家太久了,他并不知道,革命胜利后,宁都早已不缺盐。
图为长征老红军郭春福的女儿郭凤林像记者展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爱美,是人的天性。成年后的郭凤林也开始打扮,购买了不少新衣。“父亲就常常说起过雪山草地时,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友们知道自己走不动了,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下留给后面行军的战士穿。”70岁的郭凤林将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的皮带和皮包揣在怀里,动情地说,她早就被父亲艰苦朴素的作风改变了,也懂得了父亲和红军将士们不变的初心。
苏区时期,32万宁都人民中参加红军的有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人,占赣南籍烈士的六分之一。据统计,在第一、二次反“围剿”期间,宁都人民向红军供应粮食达万公斤。战争后期,宁都人民又向红军借出粮食多万公斤,成为苏区内物资供应的主要县份。
图为郭凤林在讲述父亲长征的故事时,始终将父亲在世时用了大半辈子的夹有父亲照片的皮包紧握手中。
硝烟散去后,宁都县家家户户依然传承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煮汤不放盐。
80多年过去了,宁都的无盐汤讲述初心的故事还在继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