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萝岗钟氏宗亲江西寻亲溯源之旅1

人之有祖,犹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树高万丈,叶落归根。说起这次萝岗宗亲溯源之旅,是从大年初三(2月21日)开始的,本着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负责任态度,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和求证,加上工作的缘故,所以对于这次旅程的报道也进展缓慢。若果简单的对于钟氏的脉络进行梳理陈述,估计是对这次旅程的轻描淡写,错过了很多除却历史之外有趣的东西,一来是对历史知识的局限性,二来也希望文章更具广泛传播的可读性,所以,作为在一次寻亲溯源旅程中的见证人,同时也作为钟氏后人一份子的角色去用时间的节点和日程故事描述这次旅程,相对来说是比较恰当的,让我们这次的旅程显得更具意义。

纵观整个行程,是寻亲觅祖之旅,也是缅怀先人的一次难忘行程。到江西寻亲之旅是由兰亭书画社社长钟建军组织策划的,合和昌茶叶创始人钟广林等人也应邀参加,我们从2月21日大年初三出发,2月24日年初六中午返程,直到年初七凌晨五点才回到萝岗,行经江西赣县、兴国县、瑞金等地,走访了钟氏南迁宗祠、白鹭古村、钟绍京墓、越国公祠、三僚风水文化景区、瑞金钟氏宗祠、龙珠禅寺、瑞金“共和国摇篮”叶坪景区等,行程安排紧凑但内涵丰富,缅祖情怀与红色思潮的熏陶,获益良多。

(本旅途日记为个人所见所闻及有限的知识陈述,如有不妥之处,望请各位不吝指出,藉此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一辈的萝岗以及其他钟氏青少年了解钟氏脉络的发源以及增强钟氏凝聚力)

2月21日大年初三

萝岗——江西赣县(红金大道杨仙大道1号)

初到赣州,天气并不太好,但隔河对岸、烟雨朦胧下的杨仙岭显得更加神秘,不远处的塔显得更加庄严。下榻的樱花假日酒店旁边是客家文化城,傍晚还可以看到晚霞落日与古城的红灯笼相辉映,余晖未散,古色古香。

江西客家文化城

夜幕降临,热情好客的钟名樑会长在客家缘饭店设宴邀请一众萝岗钟氏乡亲,招待我们的酒是钟繇家宴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特别是那么喜庆的日子,大家都尽兴而归。

举杯相邀,尽兴而归

2月22日大年初四

上午:江西省赣县白鹭乡,钟氏南迁总祠——白鹭古村,下午: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塘下湖组,钟绍京之墓

早上大早洗刷完毕,细雨绵绵,似乎也感觉到我们的到来,接着前往白鹭乡的钟氏南迁总祠。

总祠坐落于赣州赣县白鹭乡客家钟氏古村文化园内,占地平方米、前后三厅连体的徽派主体结构,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总祠是由赣南钟氏宗亲会友所发起,在赣州市人民政府和赣县和赣县白鹭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全族宗亲贤达的慷慨解囊和鼎力相助共筹集多万元,经过钟氏南迁总祠筹建理事会的艰苦努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成。

环顾四周,地势平缓,远处青山隐隐,群山起伏,宝塔坐镇,门前两河汇聚,河水蜿蜒不息,零堂得水,实乃藏风聚气、丁财两旺之宝地!

多年前,梁浙江临海,今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钟接第23世孙钟宠公;扬州都督,钟氏第24世孙——钟贤公,为避战乱,谋求生存与发展,先后携春渡江南迁抵赣,并分别隐居在江西赣县(今赣州东门天竺山)和赣州宁都,成为钟姓南迁入赣两支始祖,他们带领钟姓大家庭颠沛流离,披荆斩棘,不断播衍发展,创造了钟氏辉煌灿烂的历史。后裔从献策南播衍到全国20多个省市,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后裔嗣孙已发展到多万。因此,江西赣州是钟姓源起颍州之后的第二故乡,是接纳钟姓南迁入赣的第一站,是赣、闽、粤、湘钟姓繁衍生息的大摇篮。

万发炮竹迎接远方的客人,冲天的鞭炮红衣欢跳舞动,青烟升起,就如钟氏圣众歆享了美酒和香烟。随后兰亭书画社社长钟建军代表萝岗乡亲赠送钟氏族谱给钟名樑会长以作纪念。

在总祠内钟会长还和我们分享了钟氏南迁总祠的建设缘由、遇到的困难和帮助,让我们了解到祠堂从概念到建成的来之不易。09年开始到13年12月竣工,耗费九百多万,一砖一瓦全靠钟氏祖先捐款。

据钟名樑会长介绍,钟宠公之子钟匡第五代子孙为钟绍京,钟绍京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嘉銮、嘉璧、嘉王咢和嘉玮,萝岗钟氏二世祖白眉太公钟玉岩的父亲钟遂和就是嘉銮公的第九代子孙。估算目前钟氏子孙多万人,遍及江西、广东、广西、陕西、梅州、兴宁、内蒙等21个省,每年清明祭祖大批钟氏族人来到南迁总祠缅怀先祖。

有感祖先开业的丰功伟德和开枝散叶的艰辛,萝岗宗亲为表心意以及对钟氏南迁总祠建设略尽微薄之力,踊跃捐输,为总祠的二期建设筹得一万多善款。

在祖先庇荫的福祉,身为兰亭书画社社长钟建军与女儿钟蕙也触景生情,即兴素描,寥寥勾勒,栩栩如生。

中午时分好客的钟会长盛情邀请我们在总祠吃了一顿江西特色农家菜,感受到江西客家菜地道味道。

中午:参观白鹭古村

白鹭古村其实离钟氏南迁总祠不远,去总祠的路上也经过白鹭古村,刚进入白鹭古村,很有怀旧的感觉,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池塘和一排垂杨柳,对面就是古村落的建筑,跟新民居对比显得格外的古旧沉稳。

白鹭古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到目前为止,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

白鹭的祠堂清一色连片的黑瓦青砖,风火山墙,飞檐翘角,气势非凡。堂内雕梁画栋,玉柱花窗,天井错落有致,正厅和偏厅相得益彰,住房和杂屋秩序井然。官宦人家的祠堂门口排列着“龙抱石”和“旗杆石”、“功名柱”,上面镶刻着文字、图案,表述主人的功名与官衔。祠堂之间,于“风水”有碍的巷道路口的墙头或屋顶上,往往高悬起一块兽头装饰的“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一尊张牙舞爪的小石狮,借以“镇妖驱邪”。白鹭村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白鹭古十景”,有一种清嘉庆年间钟崇俨从江苏嘉兴当知府任上带回来的昆曲班子演绎出的新剧种——东河戏,有一条绕开了十八滩通入万安良口赣江的内河——鹭溪河,有一座赣南客家民居中唯一以女人为名的“王太夫人祠”,还有完好如初的“绣花楼”、“胭脂塘”、“爱庐”,以及“喝擂茶”、“打黄元米馃”、“剁鱼丝”、“烧芋头丸”,给病人“喊夜唱惊”、“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民俗。

特别一提的是王太夫人祠,这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也许除了贞洁牌坊,极少有以女性的名字命名建筑物,尤其是祠堂。

王太夫人的乐行善施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建立义仓的事,并叮嘱其儿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得小于担,存放于二楼,用于赈灾济贫,是以当时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据说还有不少穷人慕名远道而来。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楼还成了赤贫子弟的私塾,理所当然,这里成了白鹭人心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救济圣地。所以,祠堂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

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到白鹭村名字的由来,也得知了钟氏祖先在白鹭村发家致富的故事,在这个钟氏繁衍的世外桃源,如果不是作为一个村级博物馆吸引那么多人慕名而来,我想白鹭古村仍然是一条宁静而充满古朴和传奇色彩的村落。民居、祠堂、戏台、楼阁错落有致又各有特色,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更不用提那丰富的客家文化了。可以说,在白鹭,移步即景,处处都让人怀旧。

下午: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塘下湖组,钟绍京之墓

告别白鹭古村,一路颠簸半小时左右到达了位于兴国县高兴镇的钟绍京之墓。可能由于有段时间未曾打理,钟绍京墓坟后长满青草,萝岗钟氏宗亲众人合力清理打扫祖先之墓,烧香奠酒,炮竹轰鸣,虔诚礼拜,祈求钟氏族人兴旺发达,源远流长。

钟绍京殁于(公元)年、享年88岁.按当朝礼规、殁后厝葬长安(今西安)后恩准灵柩扶回故室殷富冈(今兴国高兴镇蒙山村塘下湖)安葬.历代相传:灵柩回乡途中,动用很大经费,组成几十辆车队,人马列队上阵、路途几千里,水陆两行,行走一个余月,当时还是宫廷应用的风水术,未流落民间,由他本人生前勘择此穴。

据记载,越公国陵始建于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年)、曾于清乾隆13年(公元年)、光绪元年(公元年)、公元年、公元年四次重修。年,经兴国县人民政府批准开始第五次重修。旨在褒扬先贤,启迪后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改革开放,建立和谐社会。陵墓在原基础上恢复原貌,占地20余亩、陵墓中五大冢坟墓,翁仲、石马、石牛、旺碑,附建灵堂、塑像、凉亭、灵飞经碑刻、展厅、游廊、乐捐芳名碑、牌楼、拱桥,总体布局融唐代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兴国古色游观光新景点,也是海内外风水爱好学者专家研究宝地。

陵墓立乙山辛向兼卯酉吉爻分针,龙是大山发脉,落入平洋寅入首结穴。水是环绕亥水入堂,水口从城门申方出,合人元一气格.后山平帐重叠,左右砂环水绕,有藏风聚气之地脉。前有重重案台笔架,宾山朝立有情,凉伞、旗鼓、天马、列阵,气势生结,能成族祖之穴,比杨筠松来赣南授徒传风水术,还要早多年,据记载,杨筠松是(公元)年定居三僚。历代相传:杨公先师同弟子曾、廖、刘等,常来做现场讲学,杨、曾、廖对此研究颇深。为了更好地保护陵墓的完整性,重修四次,历次有杨公弟子参与精点。钟绍京后裔繁衍,子孙分居海内外,历代有文人志士、专家学者辈出,文官、将军、富商众多,真是地灵人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xw/8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