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市镇,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上,今属江西省井冈山市西部辖镇。这里于南宋初年聚兴集市—龙(砻)头市。地名因“龙江河”得称,而后相传“有一尊龙首伏于村北岩石上”,故称之“龙(砻)头”。元代置“砻市寨巡检司”。民国中期(年与年),龙市先后两次作为宁冈县治(含工农兵政府)驻地。特别是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分别率领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引领与策源中国革命发展的早期走向。
雨中龙市镇,龙江河蜿绕镇区。龙江河发源于井冈山黄洋界,全长仅40公里,后在永新县境内汇入禾水(赣江一级支流),为江西生态水源地之一。
龙江书院,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由原宁冈、酃县(今炎陵)、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为清代后期湘赣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书院背依五虎岭,面临龙江河,占地面积.7平方米。布局坐西南朝东北,砖木混合结构,穿斗式梁架,封火硬山墙,阴阳瓦屋面,由前后三进,左中右三组,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而成的一个建筑组群。年5月,朱毛两军在龙市镇胜利会师后,于龙江书院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并召开了红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龙江书院因此也作为井冈山革命历史旧址的组成部分。如进院参观,需收取60元门票。
古代江西文风盛行,书院遍布,只是龙江书院的红色印记更加深刻。我们也没有进院,仅在门外简单拍摄。
在龙市镇探寻那天,正好遇逢下大雨。在决定不进入龙江书院后,我们原本打算参观对面的“龙市镇史馆”,但却是大门锁闭,只好在屋檐下暂避雨水。龙市镇史馆由原“宁冈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改设,主要以宣传龙市在场镇变迁、经济发展、产业带动等方面内容为主,是了解地情概览的一处好地方,可惜不开门,后来有人路过咨询,此馆好久都未开放过了。如果宁冈县没有撤并,这里应该就会作为“县博物馆”,规模体量正好相当。
此为八十年代末期的县级文保单位。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城中,因涉及特殊历史缘故,几乎都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后人学习纪念。
雨还在继续下,但我们时间有限,不能久歇,只能冒雨继续探寻。龙市镇的“会师广场”,位于镇区中心,周边分布着文化馆、图书馆、老年大学、会议礼堂等场所。年5月4日,朱毛两支军队就是在这个广场上所召开的会师大会。广场原是一块冲积沙洲,当年的会台是用禾桶、木头、门板搭建而成,顶上覆盖晒垫,硬件虽简陋,但却奠定了如今人民军队的初始根基!
会师广场中心,朱毛两位领军人物在会师那一刻的“握手”塑像。
会师广场的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即对广场进行了原貌修复。
跨越龙江河的“会师桥”与远处的井冈山会师纪念碑。龙市镇主打就是关于“井冈山会师”的文化品牌。目前国道(福建莆田湄洲镇—四川西昌)也途经会师桥而过境龙市镇。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则建于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碑高度为19.28米,碑座长5米,宽4米,取意于年5月4日,以纪念朱毛两军会师的日子。
从纪念碑回望会师桥及龙市镇街区方向,雨似乎还没有停下的迹象。
跨过会师桥走进龙市镇街区看看。作为宁冈撤并之前的老县城,龙市镇至今仍保存着“县城”主体框架,行走在街道上,仿佛回到了九十年代末。宁冈自年撤并,已经过去了21年,而这21年恰好是中国高速发展的腾飞期。宁冈进而错失了很多机遇,特别是早些年的地产开发大潮,那是拉动城市框架的一个重要助推器。所以行政区划调整对一个地方的影响变化可谓深远。当初为了整合做大井冈山的经济、文化、旅游等资源,只能牺牲宁冈小县的利益了。年宁冈县撤并后,当地还一度传出“井冈山市区将迁驻龙市”的呼声,但也只是当地部分人群的美好愿望罢了,在对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调整中,谁都不愿意被边缘化。而实地去龙市镇探寻后,再结合查看周边地形环境,就知道新市区迁来这里根本不可能,龙市规模已大致定型,尚不具备为一座县级新城市提供发展空间。前方十字路口为邮电大楼旧址,也是龙市镇街区最繁华的地方。
右侧那家超市叫“粤客隆”,难道是广东商人开设的么,类似的在重庆有“重客隆”,在湖南有“湘客隆”等。
老邮局后边的原“宁冈饭店”旧址,房屋极具时代风格。这栋楼的管理权现在已属老邮局,并作为库房及一些零散办公区使用。饭店的热闹景象,只能留存在当地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了。
今龙市镇人民政府,在撤县之前就是宁冈县政府的办公大楼。而以前的龙市镇政府,则在龙市小学附近。元代至顺年间(—),析永新州胜业乡第四十五都至第五十二都等地置县,以“长宁之义”定名为永宁,县治设升乡(今古城),隶属于江西行省吉安路。元至正十二年(),迁县治于瓦冈(今新城)。民国三年(),因避国内“永宁”同名地有四,而改县名为宁冈,县属庐陵道。年,龙市镇再次作为恢复县制后的宁冈县城,一直到年宁、井合并。
在镇政府的行政服务大厅里还看到了这幅龙市镇的示意图,这是脱贫攻坚的工作用图。但此图上的信息要素较多——龙市镇的辖域村社、产业类型、安居落户、脱贫人口等,可以直观了解龙市镇如今发展情况的基本信息。
龙市镇政府外的城市道路,为当年县城两条主干道之一,并贯穿龙市镇核心。路灯、绿化带等细节装饰,仍彰显出这里作为旧日县城的气场。
龙市汽车站,其旧名“宁冈”在此仍有保留。这也是龙市镇为数不多还冠名“宁冈”的场所了。对于当地那些有“老县”情怀的人来说,就当是一种心理慰藉吧。
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曾在茨坪合署办公,当年的示意地图。
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属于永新县的宁冈全境、厦坪、拿山等乡镇和遂川县的井冈山乡(罗浮、茨坪)合并成立井冈山管理局,作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划管理井冈山区域,局机关设在茨坪,由江西省直辖。年11月宁冈恢复县的建制,成为吉安地区的一个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在茨坪合署办公(年12月24日,宁冈县一度并入永新县)。年后,宁冈县治迁往龙市,并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宁冈县下辖原民国时期宁冈全域,井冈山管理局保留剩余的部分,仍由江西省直辖。这也算是江西一段特殊的区划沿革了。
地图中的吉安、井冈山、宁冈沿革示意。—年间,吉安地(专)区一度改称为井冈山地(专)区。从年井冈山由管理局设县,到年改设县级市,井冈山市驻地一直都在山上的茨坪镇,也就是狭义的“井冈山”。但茨坪地处山间,一方面不利于城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对井冈山的生态环境更将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井冈山最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散在井冈山市、宁冈县境内,所以综合考虑,以便于开发打造,遂将宁冈县撤销,整体并入井冈山市,井冈山市治也从山上的茨坪搬迁到了山下,在厦坪镇长义岭建设了一座“新市区”(当地称“新城区”),基层政区现为红星街道。新市区地处一块山前平坝中,呈椭圆形环状框架,火车站也设在了那里。虽然城市框架大,而且城建水平新,但人气却很少,只是作为了市级行政机关的驻地。如果来到井冈山旅游,大多游客会选择直接前往山顶上的茨坝、茅坪等聚落进行集散休整。宁冈撤并后,井冈山市一共分为了三大部分——行政厦坪(长义岭)、旅游茨坪、龙市组团。将龙市纳入市域大三块,则是对那里撤并县域之后的一种补偿吧。
年5月,宁冈县与井冈山市合并的国函文档(第三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