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河北的八路军师,成立了一个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曾经的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政委,却成为了开国上将。但是,这个游击纵队的司令员却只是一个县级干部。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这支八路军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司令员名叫段海洲,原本是一名北平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段海洲便想弃笔从戎,于是就想报考黄埔军校。但是,由于黄埔军校远在广州,离他家河北安平太远,他的父亲却坚决不同意他去广州。
然而,刚好在这时,石友三率领的十三军,恰好在河北邢台办了一个干部军校。此时,当兵心切的段海洲,便想报考这所军校。这一次,他的父亲同意了。可是,好景不长,石友三在与张学良的战斗中全军覆没了,军校自然也办不下去了。于是,段海洲不得不回到家乡。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了,段海洲也积极响应全国统一抗战的号召,高价买了九条枪,组织了一支抗日义勇军。这支义勇军很快发展到了三千多人,其中还有不少在战斗中脱离了队伍的国军士兵。
当时,日军也注意到了这支三千多人的部队,便向段海洲伸出了橄榄枝。但是,不愿做亡国奴的段海洲,自然严词拒绝了日军的阴谋。于是,恼羞成怒的日军,便决定向段海洲发起进攻。虽然段海洲带领的抗日义勇军人数众多,但是,由于在武器准备和战斗素质上,都不如日军,所以接连遭受失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军师正好也打了几个大胜仗,名声很好,所以段海洲便毫不犹豫地投奔了我军。段海州手下的抗日义勇军就被改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此后,段海青的名声也开始响亮起来了。
后来,由于十三路军干部军校的校长,曾经与上军校时的段海青关系很好。而这位校长就是石友三的弟弟石友信,便极力邀请段海洲到石友三麾下。最后,段海洲盛情难却,便投靠了石友三。但是,他却并没有带走任何一个人。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段海洲的一生。
后来,由于石友三投靠日本人的汉奸行径,被他的部下高树勋所不耻。于是,高树勋便活埋了石友三,而投奔了我军,段海洲也是后悔不已。但是,此时的段海洲实在是再也没有脸面回到我军了,便投靠了汤恩伯。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段海洲在重庆宣布起义,成为了起义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段海洲成为了一个县的政协副主席,是一个县级干部。而当时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政委李聚逵,则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