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徐佳佳岁月更迭中的ldquo红色书院

点击上方蓝色字“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可   岁月不居,时光流转。随着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中国传统书院也迎来了巨大变革。清光绪二十四年(年),光绪帝下诏“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至于学校阶级,自应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皆颁给《京师大学堂章程》,令其仿照办理”。

  此次书院改学堂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告终,但历史的潮流终未能阻挡。光绪二十七年(年),朝廷再次下诏重新开展书院改学堂活动,中国传统书院文化逐渐向现代学校转型。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书院大省,不仅起步早,且数量多、影响大。根据江西各类地方志书、家谱及相关文献统计,江西历史上曾经有各类书院所,位居各省之首。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鹅湖、白鹭洲、象山、豫章、华林等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清末书院改革对江西教育发展影响巨大。这次不只是让大批江西书院换了名字,更让江西书院从学制、教学宗旨和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改革后的江西书院逐渐传播现代思想和文化,成为培养现代知识分子的摇篮。近代书院不仅是江西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还给探求救亡之路的近代江西学子打开了一扇窗户。

  从时间上看,江西书院与革命的对话,以及江西传统书院向“红色书院”的转化,始于清末书院改革后。在大革命时期和苏区时期,传统书院助力革命发展的作用最为凸显。

  从地理上看,江西的“红色书院”主要集中在上饶、吉安、赣州及九江等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谋而合。

  可以说,近代革命铸就了江西的“红色书院”,而江西传统书院向“红色书院”的转变,则是我国传统书院文化在新的时空背景下以文化人,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韧劲的体现。

从书院到学堂:

红色书院传播现代思想,点燃革命火种

在近代传统书院的变革中,大量书院顺应时势变化,在教学体制和内容上积极转变。宜春铜鼓县的奎光书院于清道光十八年(年),由当地的客家民众集资建立。客家人善于变通,与时俱进的品格使得奎光书院在清末民初发生了较大变化。奎光书院不仅积极调整学制,还传播大量现代思想文化,促进了江西近代社会的发展。

铜鼓奎光书院

奎光书院于光绪二十八年(年)编纂《续修奎光书院志》,该志介绍:“自古代有变更,即制有沿革,因时损益,择善而从事,所以通行而无弊也。光绪二十八年续增条例,皆呈州核夺祥明,已无遗议。迩因朝廷创立新法,捐废八股词章,改试解义、策论。”在废弃八股文教学的同时,奎光书院增加了大量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学习现代社会科学,追求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成为清末奎光书院教学的重点。

  在奎光书院按清廷要求改为“奎光高等小学”后,奎光书院在高小阶段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以及手工等课程,初小阶段设置地理和历史等教学课程。活跃合理的现代教学内容,不仅促进了铜鼓乃至江西现代思想文化的传播,还为日后铜鼓革命人才的成长以及湘鄂赣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晚清民国时期,江西书院作为重要的教育基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近代革命志士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场所。上饶横峰县的岑山书院又名岑阳书院,该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时任知县谢光阳创办。在清末的书院改革中,岑山书院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思想,点燃了当地革命的火种。年至年,江西早期革命者黄道与袁玉冰等一起创办了“江西改造社”,出版《新江西》,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回到家乡横峰县,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年7月,黄道等利用岑山书院在当地的影响力,在岑山书院创立岑阳学会,出版《岑阳月刊》,向书院学生和当地群众传播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对之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学生到战士:

红色书院培养了革命人才

清末民初,大量在江西书院接受教育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积极参加和组织民主运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发展,是拯救中国的一条可行之路。在完成书院的基础教育后,不少学生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革命时期,铜鼓县成立了赣西北第一个中共支部,其中的5名成员,有4人是奎光书院的毕业生,即中央苏区河西道委书记兼政委陈葆元,中共铜鼓县首任县委书记陈逸群,铜鼓农民运动领袖李建康,北伐功臣赖益躬。他们均是在奎光书院接受了现代思想启蒙后,逐渐走上革命道路的。

弋阳叠山书院

弋阳县的叠山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皇庆二年(年),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爱国志士、绝食殉国的民族英雄、教育家谢叠山而建,有着优良的学风。-年,革命先烈方志敏、邵式平先后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读书期间,方志敏和邵式平深受“叠山精神”影响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立志为“中国独立解放而斗争”。年,方志敏和邵式平就在叠山书院成立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组织“九区青年社”,并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赣东北的革命事业从此不断发展起来。

寻乌县的石溪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年),由时任知县绍锦江借用学宫厢房创办。石溪书院是寻乌县重要的教育场所,在近代教育变革过程中,为赣南革命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年,中共寻乌党组织联合时任石溪书院(石溪学校)校长曾有澜,将石溪学校改为中山学校。曾有澜曾为国民政府国会议员,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曾有澜的思想转向革命。年7月,曾有澜与同乡共产党人邝摩汉等创办宣传进步思想的《寻乌》杂志,同时在寻乌县积极开展革命运动。任石溪学校校长之后,曾有澜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在当地名声大震,学生人数激增,该校成为寻乌革命力量的大本营,为之后的革命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年3月25日,中共寻乌党组织以中山学校师生为骨干发起暴动,攻克县城,赣南革命开始星火燎原。

从书院到战场:

红色书院提供革命场所

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由于战争环境和经费、人力不足,新建指挥所等公用设施十分困难。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并将其改造为革命所需场所成了通常之举。江西书院文化浓厚,20世纪20年代仍有大量规模宏大、建筑齐全的书院,为红军解决战时所需场所提供了保障。红军所到之处,许多书院被改造为红军军事指挥所、医院和学校,成为革命发展的重要阵地。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为寻找中国革命出路,中共中央决定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辗转来到修水县,驻扎在凤巘书院。时年9月9日,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修水县城升起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由此诞生。

  年10月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经三湾改编,抵达宁冈古城,并在联奎书院文昌宫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并讨论开展武装斗争及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问题,对革命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兴国潋江书院

兴国县的潋江书院坐落在潋江之滨,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年)。潋江书院规模宏大,由门庭、讲堂、拜亭、魁星阁、文昌宫、崇圣祠等建筑组成,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场所。年4月,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在潋江书院传达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并主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年,书院成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毛泽东在该书院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指导成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

  安远县的永兴书院拥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年革命先烈罗贵波曾在书院召开军事会议,组织革命武装力量,在车头圩打响了安远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年,安远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黄火炎,率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从县城转移到永兴山,以永兴书院为临时办公室,并组织了版石和车头战役,打垮了敌人多次围剿。

  此外,年10月,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将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村村口的攀龙书院的三楼作为办公楼,其下的一、二楼设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所医院。石城县高田镇田心村鳌峰书院则在中央苏区时,医院。之后的年,赤水县苏维埃政府也选择在该书院办公。

  从书院到战场,江西书院不断注入红色基因。

从古色书院到红色遗迹: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时钟走过百年,历经战火的洗礼,江西书院逐渐从传统教育中退场,转身成为一处处革命遗迹,在世人的瞻仰中,诉说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潋江书院列入全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5月,潋江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毛泽东旧居和办公旧址,潋江书院至今仍保存有毛泽东当年用过的旧物。这些无声的遗迹就像时光机一样,将毛泽东晨出深入农村,调查中国农村情况,晚归秉烛疾书,制定《兴国县土地法》的情景,一一再现。在这里,人们仿佛仍然可以听到十万兴国男儿争当红军闹革命的响亮誓言。

修水凤巘书院旧址

  凤巘书院现为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馆。来到这座书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的厅堂上,仍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溜桌椅板凳,桌上放置着旧式茶壶、陶瓷土碗、煤油马灯之类的原物。凤巘书院正堂上首的墙上悬挂着鲜艳的红旗,上面赫然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另一面墙上,绘着红色箭头的是秋收起义作战地图。生动的场景,诉说着从未远去的革命历史,“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革命激情,仍将鼓舞人们继续前进。

  红色标语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当代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时期,红军大量驻扎的江西书院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红色标语。

  年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优秀军优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优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驻扎期间,部队在奎光书院内书写了“南昌暴动”等革命标语。

  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驻扎在奎光书院期间,在该院的院墙上又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宣传标语。除此之外,整个书院的内壁、外墙还有”红军万岁”“打倒土豪劣绅”“工农红军团结起来打倒一切反动派”等大量红色标语。奎光书院红色标语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完好,作为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标语仍然启迪着人们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

当古代书院与现代革命相遇,江西书院并没有从历史中退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为近代革命的发展提供思想、人才、物质等助力,在血与火的交织中,铸就一座座江西“红色书院”。

  原文载于江西日报(年5月8日第09版:聚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xw/9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