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就是网上此前流传的赣州名称来历,短短几句解释把小编搞得云里雾里,尤其是里面所说的“赣巨人”到底是什么?
赣巨人
小编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句话中“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始置县”中的“县”在当时称之为“赣县”,约辖现在的章贡区、赣县和兴国等地。这是史料记载中最早有关“赣”这个名称的来由。
而有关赣巨人的最早记载,始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海内经》。书中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
安远三百山
(相传为赣巨人活动区域之一)
晋朝时郭璞在为《山海经》做注时,对赣巨人的活动地点进行了确切的记录: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做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因有此人,因以名水。
在这份批注上基本解释了赣巨人的活动地点,里面提到了“南康郡”,这是因为自晋朝以来,赣南就设立了行政区划,称南康郡。
其实,赣州名字的沿革非常复杂多变,历史上有多个名称,比如有叫庐陵郡、南康郡、南康国、虔州,之前还有百胜军、镇南军,其中影响最深,而且现在还沿用的名称有两个,一个是虔州,一个是赣州,其中“虔州”之名始于隋代,“赣州”之名始于宋代。
那么“虔州(城)”和“赣州”之名的来历和历史衍变过程又是怎样呢?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虔州(城)
虔化县(现宁都县)
虔州的来历按照赣州府志上来说,是因为境内有一条名为虔化水的河流而得名。历史上宁都曾叫虔化县,虔化水流经现在的宁都、于都境内至赣州龟角尾下汇入赣江,所以在隋代开皇9年的时候,州府就取“虔”字为名,即虔州。到后来虔州更名为赣州后,仍然在许多时候被沿用,于是人们就把它当成赣州的别名,习惯地称之为虔州、虔城。
赣州
据史料记载,宋绍兴二十三年(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为由,奏请改名,于是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之名始于此。
我们知道赣州是一个宋城博物馆,宋代可以说赣州历史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在宋代时期赣州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达到一个鼎盛的时期,被誉为全国34座名城之一。
宋代留给我们很多东西:
长达米的宋城墙
慈云塔
灶儿巷
湧金门前的水窗不断排水,证明福寿沟仍在发挥作用。
宋城墙,地下水系统福寿沟,还有慈云塔、灶儿巷、南市街等等都是宋代的文化遗迹。宋代不仅为赣州留下很多文化遗产,而且连当时确定的地方之名都被沿用至今。
部分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南康
古称“南林”晋太康元年(年)改名南康县,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太康三年属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年)属南康国。
瑞金
瑞金之名始于公元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故名“瑞金”。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信丰
唐永淳元年(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天宝元年(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
大余
秦三十三年(前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至西晋属南野县地。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顼太建十三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
上犹
因居犹江上游而得名。一说,原来上犹场治所之北有一座大山,因其形状很像一种叫“犹”的动物,所以叫“大犹山”,山下有一条河古时称为“犹水”,场治所在地紧靠“大犹山”,又处在犹水口上侧,所以取名上犹。
龙南
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定南“岭表之所谓长治久安实赖其他”(《定南厅志》),故名定南。
全南
因地处虔洲(赣州)之南而名虔南。年月改名全南县。
兴国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至今已逾千年。
宁都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于都
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年改称“于都”。
会昌
会昌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井得砖十二块,砖上刻有“会昌”(唐武宗年号)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
石城
“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寻乌
以城东有寻邬水得名。年因字生僻,改为寻乌县。
来源:综合客家新闻网、网络
编辑:章儒
新闻天下情聚客家
客家新闻网是由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主办、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全国重点新闻网站。网站立足客家摇篮赣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客家族群,致力打造全球客属世界知名新闻网站。
新闻
合作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