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风战将黄炜华》
作者:黄树祥
一、王集成组长帮我渡过长途行军难关
年6月,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那时年仅15岁,当了一名宣传员。我所在部队是红四军三纵队。红四军在闽赣湘广大地区威名远扬,人人敬佩,人人称赞,尤其是毛泽东党代表被看作诸葛亮的化身,他的战略战术令敌人胆颤心惊,令人民欢欣鼓舞。
年夏,我们红四军接到中央命令:“攻打南昌、九江,截断长江,会师武汉,配合全国总暴动。”为此,在福建汀州梅林大操场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动员出征。
部队在崇山峻岭中西行,一路经过古城、瑞金、壬田寨、大柏地、曲阳等地。我的任务就是在墙上写革命大标语,行军中超前赶后,在路边发传单,喊口号,敲锣打鼓,唱着山歌,以鼓舞战友,宣传群众,为革命而呼号。
我参军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长途行军。我是个新队员,年轻个矮,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第一天走了六十多里,脚底打起六个血泡,疼痛难忍,脚底火烧火燎,一跳一跳,令我犯起了愁,以后还要行军很多天,怎么得了?
我的组长王集成待我亲如兄弟,写标语时帮我扶梯子,行军时帮我提石灰桶,宿营时督促我热水洗足,教我挑血泡。这些方法果然有效,血泡一挑,第二天又能正常行军走路了。我一下子完全解除了顾虑,轻装前进。
我行军走路的困难就在五天之内,五天的关一过,越走越轻松。当红军少不了行军、急行军、奔袭等,我在行军中练就了一双铁脚板,终身受益。王集成同志帮我渡过行军难关的战友情,我十分感激,终生难忘!解放后,他在铁道兵,我在空军,我们来往密切,共同珍惜战友之情。
二、张赤南政委帮我渡过政治难关
年12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反敌第一次“围剿”战役,英雄的红四军在江西刁坑将敌罗霖师击溃,俘获一个多团人枪,占领了崇仁、宜黄等县城。在革命形势十分有利之时,我们三纵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开展打“AB”团的活动,抓起来70多人,用逼供信办法,冤枉枪决了30多人,严重地挫伤了指战员的革命斗志,造成一片混乱,给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
12月31日,我红军实行战略退却,由苏区前沿向苏区中部宁都县之黄阪、小布集结。在此继续打“AB”团的活动。当时我在三纵队政治部张赤南办公厅工作。三纵队在小布又枪杀了几十人,我的同学黄宜光、黄宜芳、罗化三、罗位三、罗永年……等人皆罹难。刽子手拎着血淋淋的大刀,到处抓人、捕人,完全是一片血腥恐怖。对此,我深感不解,更感残忍,实在心痛!在处决场上,罗化三大喊:“我是冤枉的,黄炜华给我家写个信呀!”那喊声多么凄惨!一个革命战士在临终时,还要为自己的清白大声呼唤!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个战士?!多么可惜。
一个红军战士黄瑞文年仅14岁,本在枪决之列,32团政委刘亚楼拯救了他。当时,我经张赤南政委、张伯熙主任介绍加入了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这是很高兴的事,但政治劫难降临了。有人咬我是“AB”团。张赤南政委挽救了我,在党委会上说:“黄炜华随时跟着我的,不与别人来往,根本不接触外人,是个好同志,不是'AB’团,不要乱咬!”与会成员也都了解我,赞成张政委的话。我渡过了一场政治劫难!我永世不忘。
三、我和杨成武同志互相治愈疥疮
年9月,我们红军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之后,决定消灭残存在苏区的“白点”,即攻克反动势力占据的土围子、山寨,把敌人顽固盘踞的据点一个个扫平,使苏区连成一片。我们红四军十一师与十二师合编为十一师,王良为师长,张赤南为政委。我和杨成武都编入第十一师,当时驻扎在江西省石城之坪山。在那时我们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条件很差。我和杨成武都生了黄水疮,久治不愈,全身特痒,越抓越痒,痒到骨头里,抓破了黄水漫流,站在衣裤上,到了夜间痒得更甚,简直不能入睡,痛苦极了。曾采用多种方法,都未治愈,且有发展趋势。后来,我想起了一种土方法,用桐树根皮、硫磺和猪油治愈了黄水疮。
在晴朗的一天,我和杨成武把上药找齐,将其捣烂,用布包着温热,各人提一桶热水,在一个无人的山沟里,先洗澡后擦药,我们互相擦药后,晒2个小时太阳,穿好衣裤回到部队。当时有些灼热感,到了晚上火辣辣地疼痛,第二天疮面有些干燥,不痒了,第三天开始结痂,第五天脱痂而愈。我们在军事上消灭了“白点”,身体上消灭了疥疮,真是高兴。我和杨成武同志称此法叫“一扫光”,给我们解除了痛苦,我们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革命战斗之中。我和杨成武是同乡,又是同甘共苦的革命战友,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共同奔向革命前程,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解放后,我们都在北京工作,来往密切,经常把治疮当作笑话。
四、黄荣忠堂兄为我做棉衣渡过严寒关
年冬天特别寒冷,眼看严冬就要来到,可当时战事紧张、频繁,我们部队的冬装还无着落。我和堂兄黄荣忠都有点着急。黄荣忠是个做手工缝纫出身的勤俭人,他决定自己动手解决棉衣问题。在市场上买来两件浅灰色的衣料和棉花,利用空暇时间,自己做起棉衣来。经过他几天几夜的努力,两件棉衣做得很漂亮,很厚,很结实。为了结实和暖和,做了九枚蜻蜓头扭扣。一天他对我说:“两件棉衣做好了,这个冬天不会挨冻了,你试试,看合不合身。”我看到做工精细的新棉衣十分高兴,一穿十分合身,不长不短,不大不小,我非常感激我的堂兄。
那件棉衣我穿了好几年,十分暖和,爱不释手。部队发棉衣时,我们都没有去领,为部队节省了两件棉衣,受到首长表扬。
今天想起来还记忆犹新,真感谢荣忠堂兄。在那紧张的战事频繁时期,要手工缝制两件棉衣不是容易的事,千针万线密密缝制,体现了兄弟情、战友爱呀!
五、刘亚楼政委派担架抬我行军
年10月,我们红军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作战略转移,这是革命的需要,抗击日寇入侵的需要,是挽救中国的需要。我懂得转移的深远意义。但我当时患病发高烧到40℃,头昏眼花,体力不支,根本站不起来,更不用说行军走路。正当我发愁时,我们的师政委刘亚楼来到我跟前,他指示卫生队政委王奇才同志派担架抬我行军长征。三天后,我稍有体力就主动下担架,自己一边行军,一边打仗,突破了几道封锁线。
刘亚楼政委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还关心我,解决我的困难,这种革命情谊多么高贵!当时如果不随部队行军,兵荒马乱,敌人到处搜捕红军战士的紧急时刻,结果难以预料。
我感谢刘亚楼政委!感谢王奇才政委!感谢担架员同志!
六、陈光师长带领我冲出敌围险关
年1月19日,我们红二师由遵义城向川黔边前进,拟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实现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可是川军刘湘的部队在江北沿东西线部署了大量兵力,破坏红军的渡江计划。
1月29日,我们向古蔺、叙永、扎西前进,拟到扎西集结渡过长江。那时蒋介石的追剿军和川黔各军又向扎西追来,形成新的包围态势,试图与红军决战。这种情势之下,在扎西也不可能渡长江。
红二师袭击叙永城之后,经黄泥河到大坝,准备向盘山前进。在行动中,川敌两个师跟踪追击,红二师红五团曾给以阻击,杀伤其一部。2月3日,陈光师长、刘亚楼政委率领师直、四团、六团到大坝宿营。未料到跟踪而来的川军一个师利用夜间占领了大坝周围的各个山头,把红二师包围的水泄不通,企图对大坝我师实施攻击行动。正因为夜间他们无法实施,等待天明。拂晓我警戒部队发现敌人的动态,红二师被包围的万分危急之中,陈光、刘亚楼、李棠尊等紧急商量,采取对策:分三个梯队,四团为第一梯队,师直为第二梯队,六团为第三梯队,实行紧急军事突围,然后向盘山前进。
当时的战场形势十分危急,我处于劣势,敌人居高临下,但必须实施紧急突围。陈光师长亲自率四团,作突击先锋,集中全部轻重机枪、火器,向两侧敌人猛烈射击,压住敌人,突击连一波一波向敌人猛打猛冲,将敌人打败,撕开包围的口子,夺取了西北山头。缺口一打开,突围部队顺势如洪水一样,以排山倒海之势,猛虎下山之威,冲向敌人。山头上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血流满地,死尸成堆,活着的只顾逃命,不敢抵抗。红二师部队迅速占领山头,踏着敌人的尸体冲出包围圈,向两侧扩张,扩大战果,消灭敌人,保证二、三梯队冲出来,摆脱险境。
在突围中,我跟着陈光师长一起冲上突围阵地。当时我想起了陈师长早己讲过的并且多次实践的战场技巧:“突围冲锋要做到姿势低、动作快、信心大、勇气足,利用地形地物掩护自己,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又一次采用了陈师长的经验和战场技巧,在万分危急之下,顺利地冲了出来,那时浑身是劲,有压倒敌人的气慨,调动了全部的自主力量和潜能,冲出重围,并一口气跑了30里才停下来休息。当晚宿营于盘山。红二师取得了大坝突围的胜利,谱写了一个很好的战例,而我一个年幼的红军战士胜利冲出重围,获得了新生,过了一次生死关。陈光师长的恩情我永远不忘!
七、刘忠政委说:“黄炜华起来,骑我的马前进。”
中央红军从安顺场和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之后,年6月8日,占领了天全芦山地区,出乎敌人意料,勇敢地爬越大雪山一一夹金山,准备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完成开辟新局面的战略任务。这是毛泽东主席英明的战略决策。
大雪山有米高,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温极低,道路崎岖,忽晴忽雨,变化无常,冰雹交加,难以行走。雪山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草木葱宠,清水潺潺,鸟语花香:中段树木稀少,山秃连连,怪石麟崎:上段满山皆白,银色世界,大风呼啸,风驰云飞,没有道路,飞砂走石。要过雪山真是困难大,危险多,需要勇气,需要体力,需要技术和精神。
我爬到上段时,体力不支,爬一步喘口气,十分吃力。部队发扬互助精神,同志们帮我负重,但因发高烧,爬着再爬着,坚持再坚持,咬紧牙关向上攀登,自己明白这是死亡之山,万万不能倒下,爬得十分艰难。虽然寒冷,但浑身出汗,体力消耗很大,头昏眼花,晕倒在路旁。刘忠同志一眼看到我,赶紧下马,说:“黄炜华起来,骑我的马前进!”他弯下腰来把我扶到马上,又扶了我一程。我得救了!
我这次遇险多亏刘忠同志的帮助,否则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冻死或因空气稀薄窒息而死。我得救了,而刘忠自己却艰难地一步一步爬着雪山。刘忠是我的救命恩人,只有在革命队伍里才有这种恩情,才会有把方便让给战友,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风格!解放后,我们都在北京工作,几乎每年我都要到刘忠家里贺年,他也到我家来看看玩玩,彼此情谊十分深厚。
八、“一块红糖救了命”
年1月19日,红军一方面由于遵义地区向西北川黔边界前进,毛主席巧妙地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把敌人弄得晕头转向,常常扑空之后,又采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战术,成功地施行佯攻贵阳,围而不攻,把在贵阳的蒋介石吓得魂不附体,急调滇军救援。在滇军赶到贵阳而昆明空虚之际,红军进入云南抢占马龙,实施威逼昆明的战略,把云南的敌人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日夜严密设防,但是红二师不予理睬而西进禄劝县元谋县。
红二师到了元谋县城接到命令:由元谋绕道一日内赶到绞车渡,准备抢渡金沙江(即长江)。于是日夜兼程,爬山越岭,咬紧牙关,喘着大气,神速飞奔,一天也没有停下来吃饭,忍着饥饿急行军。
我和邱子明同志,爬到中武山半山腰时,都极度虚脱,大汗淋漓,脸色铁青,上气不接下气,体力不支,随时都有昏倒之时,我想到包里的红糖,拿出两块泡了水,各人喝下一杯,稍坐片刻,觉得有点力气,精神也好转了,我们一同疾步前进,迅速赶上了队伍。我们都很高兴,在关键时刻,两块红糖给了我们生机,否则昏倒在山上,也是极其危险的。
这件事我们俩人都记忆犹新,解放后在北京每见面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块红糖救了命”。
九、在川西北的煎熬中得到了新生
年5月,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定兴出发,爬过夹金山(大雪山)。一、四方面军共计10万人之多,在贫困的川西北一一椿功、理县、红原、阿坝、马尔康等地进驻三个月,生活极端艰苦,受尽了煎熬。我绝处逢生!
在那贫困之地,生产力极低,还是刀耕火种之地,作物产量很低,粮食、油、盐奇缺。红军指战员自从进驻此地,没有吃饱一餐饭,都是半饥半饱之中度日。那里有些少数民族兄弟,听了反动宣传,把极有限的粮食坚壁起来,就是全部拿出来也难以满足需求。红军指战员为了革命在挨饿,在挣扎,没有粮食吃野菜、树皮勉强活下来,但是严重地剥弱了体质。
我们红军经过的大维、懋功、抚边、两河口、卓克基、梭磨、黑水、芦花、上下固等地,买不到粮食,只能吃青稞、豌豆菜、野菜、草根、树皮,凡能吃的东西,如牛皮带、皮鞋、鼓皮都吃过呀,我自制的一双牛皮草鞋也拿出来吃掉了。那时吃东西不讲滋味,不追求营养,只求能暂时填填肚子,吃了牛皮等稍微缓解了饥饿,但解不出大便也是非常痛苦呀!
在那恶劣的环境里,进驻几个月,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不知有多少战友、多少同志饿死在雪山上、草地里、大树下和草堆旁。我熟识的陈明义和一个瑞金老表就死在草地里。我们部队的谢吉员、谢有勋、李棠萼、汤宗盘等同志,都是为筹粮而被反动势力开冷枪而牺牲的,他们为了革命,把宝贵的生命丢在了川西北,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年8月19日,我们从毛儿盖出发,向草地进军之前,为了筹粮过草地,本来就吃不饱还要节省一点粮食,上级要求每人必须准备10斤左右。当地百姓不是不支援红军,他们宁可自己尽量节约一点也要支援自己的部队。他们确实困难,有的百姓家里实在无粮可卖,只好把田里将熟未熟的青稞拿出一部分支援红军。红军指战员待领导向主人交款之后,下地收割青稞。我在家时曾参加收割早稻的劳动,有些经验。我先割下青裸,摊开油布,中间放一块大石头,把青稞攀打石头脱粒。这方法效率较高,不少战友仿效。但更多的战友是手摘或捋青稞粒,不仅效率低,而且两手捋得通红,疼痛难忍。一天来,我收有青稞三四十斤,自己留下十斤,其余的上交支援战友。在过草地时,我还十分注意节约,每每是野菜与青稞混用,在野菜汤里加点青稞面煮煮,就算一顿饭了,喝了一缸子稀菜汤,仍然饥肠漉漉。饥是饥,饿是饿,但红军指战员有坚强的意志,有排难克险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越过茫茫草地,战胜了困难。
我想起了一个牺牲在草地的战友,一个福建炊事员老陈,38岁,身体本来很强壮,由于长途跋涉,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忙于做饭,一路休息很少,累得身体十分虚弱,饭又吃不饱,在那寒冷的夜里坐着睡觉,第二天身体僵硬了,一个光荣的红军炊事员与世长辞了。多么可惜,多么痛心呀!我们永远怀念他!
十、文革的政治结论
年5月,我作为湖南省殴阳海公社社教工作团副团长,全面完成了社教任务之后,回到我的工作单位空军科研部。
6月,史无前例的文革在全国掀起,据说毛主席原本把文革作为一个战役,大约用3年左右时间结束,但运动被林彪、“四人帮”等人操纵和利用,使运动不能按原计划进行,一拖再拖,一直拖了十年之久,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和损失。
年,我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到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出任军管小组副组长职务。在非常动乱的情况下,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主持原子能的实验、科研、生产、改进和发展工作,极力促进革命群众组织的大联合,把部内的关键单位如矿山、生产加工厂、科研机构……按照中央指示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切按照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进行,不断地深入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使二机部各单位处于稳定的局面。那时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忙,白天开会制定规划,安排任务,晚上批阅文件到深夜。我不顾核元素对自己体内的影响,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工作,我体内所含元素超过正常值十几倍。在二机部军管的五年多,使我国的核科研、生产和产品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和发展,成绩显著,作出了较大贡献,得到周总理的赞誉。
年4月,二机部党组进行批林批孔整风,根据国务院安排,我留在部内主持工作,不参加整风。但是那时是“四人帮”横行之时,颠倒黑白盛行,我受到“四人帮”的陷害,小丑王洪文说:我们政治局要过问这个问题。我被长期审查,未发现问题交到空军,空军安排我到空军学院参加学习,参加运动,后来下到空军湖南叙浦机场农场劳动一年。在那里得到领导和官兵的照顾,叫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注意休息。我曾干酿酒、作豆腐、喂猪、烧开水等活,学到了一些技能,也为指战员做了一些服务性工作,深得大家好评。
由于不适应潮湿气候,回到北京南苑机场农场劳动三年半,得到领导等的照顾和关心,也有不少老战友前来探望,如新疆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海清的关怀。
年伟大的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挽救了无数的革命老干部。这是全国人民的大喜事!
年2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原空军科研部副部长黄炜华按副兵团职待遇离休。到此,我在文革中的所谓错误都是无中生有的事,中央军委作出了正确的政治结论,我渡过了一场长期的政治劫难。
从年到年的十多年间,我完全相信党,相信党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会搞清我的问题,不过这正是我能为党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期,白白地浪费了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多么可惜呀!我参加革命七十年,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打的仗不计其数,受过敌人的弹片伤,摔伤了腿……遇到了许多险关和困难,都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贵人相助,从战争的艰苦环境中走了过来,成为一位战争幸存者,成为各项政治运动的见证人。我十分感谢党的培养,感谢上级首长,感谢相助我的战友,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民!
年2月
作者简介:
黄树祥,男,83岁,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退休前任职于河南省金龙铜管集团行政处副处长,集团办主任,集团机关党支部书记,政协新乡市文史与学习委特邀委员,古田会议纪念馆名誉馆员。
主编《黄炜华将军》《黄炜华将军翰墨》和《儒风战将黄炜华》三部大型著作,撰写《感恩袓先》《奉献的一生》《亚洲第一世界霸主》《领袖的关怀最大的鼓舞》《忆峥嵘岁月》《友谊升华旧貌换新颜》等,发表短篇作品10多篇。
同意的,转走!
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