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江西日报宁都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现在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像我这样的种粮大户越来越有赚头。去年我承包的亩田,平均亩产多斤,除去一切成本,净赚了28万多块钱。今年,我还想扩大种植面积。”元旦刚过不久,宁都县长胜镇长胜村种粮大户黄江就开始忙着流转水稻田。

粮丰安天下,业兴奔小康。素有“赣南粮仓”之誉的宁都,不断推进“单改双”,扩大种植面积,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保姆式”服务,让撂荒田重披绿装。年,宁都县种植粮食作物万亩,其中水稻97.2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7.75万亩,收获粮食4.2亿公斤。

推进“单改双”,种粮热情高

“去年种早稻,每亩有元的补助。”固村镇下河村里屋组种粮大户邓庚发高兴地说,过去,很多农民都种蔬菜、脐橙等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被压缩,一些没有劳力的农户甚至让稻田抛荒。“如今,惠农政策多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高了,我把原来的30多亩烟田全部改成了双季稻田。”邓庚发说。

去年,宁都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单改双”“治撂荒”工作,挖掘增产潜力,激发群众种粮积极性。

讲政策,算效益。宁都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讲解党的政策,跟群众谈心谈话,讲解当前国内外粮食形势,跟群众算好“单改双”经济账,激发群众种粮热情。

“群众看党员,我们带好头,群众就会跟着干。”年春,石上镇莲湖村党支部书记赖金宝带头种植早稻,还挨家挨户宣传,邀请种粮大户实行“单改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政策扶持,激发动力。宁都县财政筹措资金万元,对集中连片种植水稻亩以上区域内的种植户进行奖补。

有了“田保姆”,种地更轻松

隆冬时节,本是农民最闲的时候,东山坝镇大布村张屋组种粮大户罗小林却闲不下来。他说,要趁着冬闲时节,多租点田,不然田都被别人租走了。

相比罗小林的忙碌,同村的张清华却显得很清闲。原来,他早就和东山坝镇万家发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将水稻生产全过程全部托管给“田保姆”。

“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孩子又不愿回来种田,眼看种了一辈子的良田荒在那,实在舍不得。”张清华说,现在好了,有了“田保姆”,全部托给合作社,省心又省力。

“我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万家发合作社,向群众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村民只需放心把田交给我们,即可在家坐等收粮,平时还能外出务工赚钱。”罗小林说,今年,已有20多户村民把田交给他们。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宁都县积极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并对购置农机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人们“耕、种、收”的难题。

延长产业链,增产又增收

“现在优质稻托市价每百斤元,但丰泽米业来我们村按每百斤元收。我家亩水稻,平均亩产1多斤,刨去成本净赚十几万块钱,比外出打工好多了。”田头村种粮大户黄木生高兴地说。

除了订单生产,当地众多的粮食深加工企业为种粮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宁都通过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对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特色之路。

“和鑫米业、丰泽米业、金润粮油、惠大饲料等省内产业化龙头企业,不约而同把宁都当作了发展宝地。”宁都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主任罗崇说,4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通过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在宁都,一粒粮,经和鑫米业加工后变成优质大米,产出的米糠拉到金润粮油被提炼成色拉油,余下的糠饼、碎米经惠大饲料加工后又变成饲料,廉价的农产品一下子成了俏销的农产品,身价倍增。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不断延伸的粮食产业链,一头连着耕地,一头连着加工厂,宁都粮食生产正“强筋壮骨”,由单一的产粮大县向粮食加工强县转变。(赖小荣)

来源:江西日报

有事您微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yy/8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