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耀南少将,我们马上就能想到“新中国工兵鼻祖”这个词。
的确,无论是我军革命时期用到的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还是中国革命最早的舟桥架设、掩体防护等,基本都有王耀南的参与。
为此,王耀南有着“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的称号,是新中国工程兵部队的创始人之一。
但谁又能想到,有着诸多光环加身的王耀南在革命和抗战中,一生被8次降职,还曾被林总臭骂:“打的什么狗屁胜仗”,简直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一般。
饶是如此,王耀南也一直是我军老帅们的“宝贝疙瘩”,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都被老帅们挣来调去,甚至曾被毛主席称赞为“民族英雄”。
一个被多次降职的“劣迹将军”,如何能受到老帅们如此另眼相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妨看看王耀南将军一生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了解王耀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怎样的伟大贡献。
在中国习俗中,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有放鞭炮的习俗,而中国的鞭炮则又以江西鞭炮最为出名。
年,王耀南就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个“鞭炮世家”,家里贫寒,吃饱穿暖都成问题。
村子上家家以制作鞭炮维持生计,王耀南小时候就在鞭炮响声中和炸药桶边长大,虽不能早早读书识字,却有着一身的火药知识。
8岁那年,王耀南的村子几乎被一场事故夷为平地,村民在制作鞭炮时不小心引爆了鞭炮用的火药,进而又引燃了村里其他鞭炮作坊的火药,引发了剧烈的爆炸。
王耀南的家也被炸成了砖头瓦块,不得已和母亲妹妹去了安源煤矿找父亲。
此时王耀南的父亲和祖父情况也很不好,在安源煤矿矿井下当爆破工,工作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要被埋在矿井下面。
但在当时,穷人家为了口饭吃,没有别的选择,在王耀南10岁时,就不得不跟随父亲和祖父一起下井干爆破,他人虽小,爆破水平却是一流。
而也就是在年,王耀南遇到了他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毛泽东。
当时的安源路矿有工人1.7万余人,工人们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极其恶劣,而且拿到的报酬十分可怜,经常遭到矿主们的虐待甚至是残害。
共产党湖南省委对安源路矿工人们的遭遇十分同情,便立即派人到安源路矿宣传革命,想发动工人运动夺回他们的权力,使他们免遭矿主的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毛泽东在这一年来到安源煤矿,实地调查工人们的生活,发动工人运动向矿主施压,并建立了工人补习学校,向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拥护。
10来岁的王耀南,也被毛泽东宣传的一心为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吸引,对这个“毛委员”十分爱戴。
每次听说毛泽东在讲课,被煤灰染成黑色的王耀南就如同“小黑猴子”般,从层层的人群中挤到毛泽东身边听课,毛泽东也不嫌他浑身的煤灰,让他爬在自己的膝头上听讲。
在毛泽东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下,王耀南和煤矿上其他工人早早觉悟,王耀南还参加了年9月时共产党领导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活动。
但早期的革命注定是惨烈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注定不会跟手无寸铁的煤矿工人进行妥协,年9月,王耀南等安源煤矿儿童团成员,在参加纪念安源罢工三周年时被反革命分子以参与反政府活动而镇压,矿工领袖黄静源被杀害,制造了“9月惨案”。
王耀南将黄静源烈士遗留下的血衣撕成布条分给大家,让大家系在脖子上,时刻牢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工人们的迫害,继续参与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斗争。
年,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枪杆子出政权”理论的正确性,建立了红军,毛泽东准备领导打响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第一枪”,在安源路矿招兵。
时年16岁的王耀南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共产党部队,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2团爆破队副队长,随后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后,王耀南被降为班长,继续跟随毛泽东领导的部队闹革命,在同年10月上了井冈山,革命之心越发坚定。
年6月,江西地方国民党军阀眼见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越发壮大,形成与自己的对立之势,威胁自己的统治,就在28日这天,派出5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
毛泽东、朱德立即指挥经过改编的红四军在江西宁冈、永新两县边界处的七溪口、龙源口进行防御。
本来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碰到红四军后却一触即溃,被红四军歼灭一个团,击溃两个团,一举粉碎了国军的“围剿”行动。
王耀南小小年纪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勇立战功,受到了自己连队的一致表扬。
龙源口大捷后,吉安地区的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给在井冈山上的红四军派送一千多斤食盐,这一千多斤食盐对红四军来说价值重大,红四军五千多名战士吃饭、清洗伤口等都离不开食盐,而且由于当时红四军对食盐的需求极大,当地的食盐已经是有价无市。
为此,红四军专门派出王耀南所在的连队负责押送食盐。
但就在王耀南的连队押送食盐返回的途中,遭到了当地民团的袭击,连长王良当即命令三班展开反击,并命令一班长王耀南带领一班的战士带着食盐紧急撤退转移。
当王耀南带领一班战士押送食盐撤退时,他却发现一股敌人绕到三班背后,企图对三班展开包围和围歼。
王耀南是个急脾气,但重感情,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战友牺牲,当即不顾命令放弃食盐掩护三班。
但饶是战士们努力想保护食盐,随着战况处于不利地位,连长眼看失去了继续带走食盐的机会,不得已放弃了食盐突围撤退。
回到井冈山后,当朱老总听到事关重大的食盐被劫后,他认为是因王耀南违背连长命令所导致,顿时勃然大怒,要把王耀南按照违抗军令,擅自行动的罪责来执行军法,甚至想将王耀南枪毙,旁边同志的劝阻都不能熄灭朱老总的怒气。
王耀南眼看自己这次真要被法办了,就脑瓜子急转,想到了一个将功补过的办法。
他对怒气冲冲的朱老总说,自己从前是干烟花爆竹出身,懂得如何提纯硝盐使其变为无异味的食盐,正巧这时毛主席也赶来劝说,朱老总这才松了口气。
王耀南这次可不是吹牛皮,在他的一番捣鼓下,用菜油和牛皮还真将硝盐提纯为白花花的食盐,他还怕自己功不抵过,又向朱老总说他还能提炼制作黑火药的硝。
朱老总一听王耀南还有这手艺,这可比一千斤食盐有价值的多了,十分高兴,不但赦免了王耀南的这次罪责,还给他批了大量的物资和材料,让他制作食盐和硝。
也从此,王耀南的工兵天赋开始被老总们发掘和重视,王耀南在革命队伍中日益受到老总们的青睐。
年8月,王耀南跟随红四军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因战功突出,受到红四军高层的嘉奖,被任命为特务营排长。
年初,红四军按照党中央的命令离开金刚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进军,准备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范围。
当部队来到吉潭后,大部队被赣江支流阻住了,一时无法过河,朱老总马上想起了王耀南曾经捣鼓出来的一座浮桥,就命令王耀南所在的特务营在河上架设一座桥。
王耀南率领一连战士群策群力,成功为红军架设了红军史上第一座桥。
年,红军充分认识到工兵对部队的重要性,决定建立红军自己正式的工兵。
朱老总找到王耀南,说要他担任工兵连连长,并对他说:“工兵很重要,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个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
王耀南此时已经在部队中名气颇大,其工兵经验也日渐丰富,一口答应了组建工兵连的任务,而后总部和他一起在部队中广罗人才,正式组建了我军第一支工兵队伍,我军工兵正式登上革命的舞台。
年,刘伯承奉命前往中央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他早就听过王耀南“工兵之王”的大名,一来就指明向红四军要了王耀南来红军学校当教员,这也是为啥王耀南一直称呼刘伯承为“校长”的原因。
7月初,梅关战斗打响,广东军阀余汉谋惧怕红军抢占地势险要的梅关,派遣大批部队驻守并增援梅关,还对部下指出“扼守梅关孔道,裨将来本军进出容易”。
红一军团在毛泽东、朱德和林彪的指挥下进攻梅关,发起梅关战斗。
但战斗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敌军凭借着武器优势和梅关天险,与红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战团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红一军团眼看强攻不能凑效,立即改变战法,采取分路迂回,左右前后包抄的策略再次发起进攻。
王耀南此时还担任着红军学校的教员职务,眼看红军进攻不顺,急脾气又上来了,不管不顾按照指定的最新战法,带领70多名红校学员跟随大部队一顿冲锋,恨不得背生双翅跑到最前面。
在红军战士的猛烈进攻下,余汉谋部队溃败,一个团的防守部队被打跑。
但红军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王耀南的红校学员部队伤亡惨重,有很多学员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
此时作为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林总对此十分心痛,怒批道:“打的什么狗屁胜仗!”
王耀南也因这次事件被处分,虽然还在学校当教员,但其职位却由原来的红军学校的工兵教员兼学员队排长的职务,降为副排长,再次遭到了降职处分。
年11月,为了阻挡东来之敌,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攻打福建沙县县城。
此时沙县县城内有国民党新编十二师的两个装备精良团驻守,外有城高墙厚的沙县城墙作为掩护,一时难以突破,还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面对城内守军挑衅般的高喊:“你们飞上来吧”,战士们虽然气氛异常,但一时也无可奈何。
关键时刻,王耀南带领工兵连战士们采用坑道爆破的方法,并且做到了让爆破威力向着城内释放,随着一声轰隆巨响,城墙被炸开,城内敌军也伤亡不少,红三军冲进城内全歼敌两个团。
此战,王耀南获得红军二等红星奖章,其作用几乎相当于古代的“免死金牌”。
从年到抗日战争爆发这几年,王耀南带领工兵部队不是被这个老帅调去开山架桥,就是被那个老总调去爆破炸火车、铁路,成为各个老帅们抢手的“红人”。
此时在红军各军团内,人人都知道有个叫王耀南的“工兵专家”,以至于刘伯承有次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只要王耀南有烟吸,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没有过不去的河。”
王耀南的职务,也从工兵连长升到了红军总部工兵营营长。
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王耀南在同年8月调任了师工兵主任,随后又调任了师工兵主任,他领导的我军工兵又开始在抗日战场上大显神威。
为了破坏日军在同蒲铁路的军运,王耀南带领工兵营,仅仅在11月这一个月间,就炸日军军列达28次之多,至于后面带领工兵营炸日军铁甲车、铁路线、桥梁、道路等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炸,王耀南还会修。
年9月至年5月,王耀南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延安修建了飞机场,从此让中国革命的核心地有了便捷的空中交通。
年,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党中央根据全国抗日形势,决定对日军展开一次大的反击战,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百团大战。
在百团大战前夕,王耀南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工兵作战的经验,向百团大战总指挥彭德怀提出破袭敌人交通线的方案,如正太铁路破袭,这样能对日军造成更大的打击。
彭德怀对于王耀南的建议十分重视,最终决定这次大反击就从破坏敌人交通线开始,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就这样正式展开了。
王耀南带领的工兵部队在百团大战的铁路线破袭中屡立奇功,受到彭老总的嘉奖和表彰。
年初,为了有效对我军装备制造和维修有着重要作用的黄崖洞兵工厂进行防御,彭德怀命令王耀南带领工兵部队构建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程,尽最大能力保护黄崖洞兵工厂的绝对安全。
王耀南来到黄崖洞兵工厂后,对黄崖洞兵工厂周围的地势地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而后根据黄崖洞防御工程的需要,决定采取布设大量地雷、手雷的方法对黄崖洞周围进行防护,并让黄崖洞兵工厂生产大量的地雷和手雷,按照地形进行布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看到自己提出的防御方案奏效,王耀南认真研究这种新的地雷战术,并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地雷战的战术战法,在后面着手推广地雷战战术。
也就在这一年,负责晋察冀地区军民抗战的聂荣臻找到王耀南,要他去晋察冀地区推广地雷战战法。
王耀南正想看看自己总结的地雷战战术的效果,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晋察冀军区。
来到晋察冀后,王耀南眼看晋察冀一马平川,缺少高山大河等地势的掩护,对日军有利,极其不利于我抗日军民。
深入调查研究后,王耀南在地雷战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地道战战术,把各家各户已经挖好的简易藏人的地洞以地道进行连接,并做各种地道防御措施,进而能躲,出而能打。
王耀南新提出的地道战战术配合地雷战术,让敌人的地面和空中优势被大大削弱,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于共产党部队这个“工兵之王”在整个抗战期间,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以至于敌人为了鼓舞士气到处造谣说:“皇军扫荡消灭了八路军三分区机关,活捉了司令员王耀南。”
足见日伪军对王耀南这个“工兵之王”的重视。
抗战胜利后,王耀南带领的工兵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也可圈可点,在运城战役、临汾战役、太原战役等诸多解放战场上,都以出色的爆破技术为我军攻坚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年亲自为党中央物色了西柏坡这个新的革命圣地。
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空中和地面优势,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彭老总马上又想起了这位新中国“工兵之王”,随后把王耀南调到朝鲜,专门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
王耀南也不负众望,短时间内就提出了坑道战战术,在年10月3日的马良山战斗中初现奇效。
志愿军在此战中,利用坑道躲避敌人的飞机大炮,昼伏夜出进行反击,全歼英28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一营,并击毁敌飞机14架,坦克6辆。
在此后的抗美援朝战斗中,志愿军凭借着坑道战战术,逐渐取得了对敌人的局部优势。
志愿军在三八线以北的30公里内修建了多条坑道,多达75万个掩体,极大削弱了敌人的空中和重炮优势,并对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
年,在新中国举行的首次授勋仪式上,王耀南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并在随后担任了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和副司令员等职务,继续为新中国的工程兵建设发光发热。
年11月3日,王耀南将军因病离世,享年73岁,他死前签署遗嘱,把自己的遗体献给医学研究事业,为“四化”建设最后的贡献。
王耀南将军把自己的一生彻底交给他热爱的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将军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受后人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