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吴奇隆和刘诗诗的婚礼刷频了有木有
一时间,
关于婚礼婚俗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但是你造么,
在沪郊部分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积淀,
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独具特色的婚嫁风俗。
崇明霸气流水席和“三堆旺火”
在崇明农村,婚礼要举行整整三天
第一天
当晚新娘出门时,
要戴上墨镜、阳伞,
由兄弟和舅舅等牵着红线出门。
新郎新娘到男方家时,
家门口早已由属龙和属虎的男士摆好并点燃“三堆旺火”:
由稻柴和芝麻杆组成的三个小火炬,
新人必须跳着走过,寓意生活兴旺。
随后,要走用红布袋子铺成地毯,
寓意“传宗接代”
随后,新郎要在放有鸡蛋和硬币的盆里洗脚
系上蓝色围兜,寓意从此当家做主。
第二天
有一个“种葱茵”的环节。
种植必须用斧,
第一斧由新郎劈下,
随后新娘把葱茵放好,用锡壶浇水,
寓意“细水长流,万年长青”。
第三天
一般是吃馄饨。
到第三天晚上,婚礼才算正式结束。
奉贤新郎抱小公羊求婚,岳丈用母羊做嫁妆
在奉贤
发妆时,一般先发马桶。
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
因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
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
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
在奉贤庄行地区,
新郎需身穿新衣服,
双手抱着一只身披大红绸缎、
象征吉祥如意的小公羊求婚。
老丈人除了送上丰厚的嫁妆外,
还要特地送上一只膘肥体壮、
雪白发亮的壮年母羊作为嫁妆,
以示吉祥如意、喜气洋洋。
青浦“茶担”风俗至今延续
“茶担”是什么?
茶担,源自陆羽《茶经》中的都篮(长方形竹篮),
以“悉设诸器而名之”。
有了都篮,陆羽外出做茶事,
茶具可担而行之。
在青浦部分农村地区,
这样的风俗至今还在延续,
所有的装饰布置、茶水饮食,
甚至司仪都是由茶担一手操办。
在朱家角地区,
传统的婚嫁习俗保留得很完好。
接新娘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是船
随船有乐队烘托气氛
乐队的乐器主要是鼓、锣、钹、唢呐。
一路上的吹吹打打也有讲究,
船过村子或街道时就要正规地吹打,
船行在田野空旷无人时则可息鼓。
接亲那天,
男方会让乐队敲打得震天响,
催促新娘下楼上船。
女方必须要等一会儿才下楼上船,
离家时还要和母亲抱头痛哭一阵。
新娘到达男方家后,
上岸的第一件事是洗脸,
标志着新娘以此洗去一路的风尘,
开始新的生活。
嘉定可以体验标准“汉式婚礼”
以为嘉定不是远郊,
传统农村婚俗保留得不会好?
错了,在嘉定孔庙,
新人们可以体验最纯正的“汉式婚礼”。
以《周礼》为蓝本的“汉式婚礼”典雅、尊贵、庄重,是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新人们通过“共牢合卺、解缨结发、行尝饭礼、盟誓之约”等流程,做出庄重的婚姻承诺。看似形式化的种种细节,诠释了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表达、对责任的理解和对孝道的笃行,蕴含了华夏民族实实在在而又拨动人心的夫妻伦理和生活哲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