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赤壁丹霞,岩壁前倾,岩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不等,岩下构房不须片瓦,风雨不侵。今天和大家介绍普道岩、老君岩、月岩、大石岩、东阳岩、猪婆岩、猫尾坑岩。
普道岩——
该岩俗称碓窝岩。位于朝阳峰北端东侧山腰,半壁一穴,坐西向东,上是峭壁,下是山塘、公路。在公路上仰望,赤壁丹霞、青松翠柏、穴内房舍,犹如一幅绚丽的油彩壁画。
朝阳峰北麓,有一条小路盘旋于山腰,经过一道山门,即可进入穴内。穴宽三、四十米,最高处约12米,深约8米。穴内地面平坦,向外延伸成平台,以砖石砌有围栏。凭栏远眺,田园、村庄、县城,次第进入视野。
现该岩建有“青微宫”和一些生活设施,宫里供有道家的“三清”神像,围栏内饲有家禽。游人进入普道岩,未见道人,鸡、鹅先鸣。
老君岩——
往西走下金精洞观景台,沿左边“曲径通幽”的小路前行,可通向“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葫芦在一方巨岩下,这方巨岩就是莲花峰下的老君岩。
老君岩宽多米,最高处30多米,最深处亦30多米;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岩穴深邃,难见阳光,越往里光线越暗。穴内多有巨石,各具形状,任凭想象成桌、椅、案、台。岩前一涧水顺势而下,流入石隙中,发出玉石叮当之声,清脆悦耳。
老君岩面对望仙峰的一片翠竹林。竹林摇曳多姿,春夏轻拂竹香,秋冬虽依然青翠,但已落叶如雪,更添几份清幽。
相传,古时候太上老君在岩穴中炼丹、修仙,故名“老君岩”。
月岩——
下金精洞观景台,直走即是披发峰下的月岩。月岩向南倾斜,岩穴弯弯如月牙儿。岩下东高西低,长二、三百米,高二、三十米,最深处10余米。
岩壁又称“回音壁”,人在这边说话,声音好像从对面老君岩里出来。
在月岩的中间顶部,有一石突出,犹如鹰嘴。
大石岩——
该岩位于东阳峰西南山麓,西望翠微峰,北邻瑞竹峰,宁社公路从岩前穿过。巨岩之下,横裂一穴,穴口朝南。穴长近百米,高10多米,深约10米。
昔日,岩下有一排土木房舍,是翠微茶场的制茶工房。
经岩下向东走,登石阶而上,向左可上东阳峰,向右可通小太阳山,往前可观“神猴峰”,进“鳅篓洞”。
东阳岩——
东阳岩位于东阳峰东侧山腰,岩穴坐西向东,因峰得名。岩体呈环抱形,岩穴高约20米,宽约30米,深约8米;分上下两层,上层需梯子攀爬方可入内。岩顶正中有一凹,水迹如墨,每当大雨,瀑流从峰顶瓢泼而下,泻入岩前的方形石池,水雾腾腾。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载:南唐礼部尚书衷愉,曾在岩下隐居奉母。今岩穴中尚有石碾,石级等遗存;昔日的的庭院,已成了一方水塘。
猪婆岩——
猪婆岩位于瑞竹峰西面的峰壁之下,西峙伏虎峰。因峰下叫“猪婆坑”,该岩也就叫“猪婆岩”。
站在猪婆坑向东仰望,瑞竹峰半壁之上横开一穴,上为悬崖,下为陡壁。穴口朝西,宽40余米,高约8米,深约6米。穴内岩壁呈粉红色,干燥凉爽。
该岩穴离地面将近10米,非搭梯子不能入内,因此人迹罕至。旧时,这里成为崖葬之地,如今尚存悬棺。
猫尾坑岩——
该岩位于猫尾坑内,杉子石西侧,岩体与雄狮峰东北麓崖壁相夹成马鞍形,岩名由坑名而得。
岩下有一穴,穴口朝西,宽四、五十米,高十余米,深七、八米;穴内东暖夏凉,极为清静。抗日战争期间,岩下建房十余间,并凿有一个“丁”字形石洞,为国民党东南无线电台所在地。
这里风景优美,泉水清澈,如今建成“翠微峰度假村”,是旅游景点之一。
来源:《山水宁都》
宁都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