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白毫茶
野生茶油
黄花梨
乡在山中,山在绿中。高山、密林、蓝天、碧水、花红与树绿交相辉映,五彩滨纷,山、水、田、林、路、新楼与村庄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人在景中走,景从人中来,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山乡新农村画图,这就是生态文明的宁都县大沽乡。
沿S线,往永(丰)宁(都)方向,爬蓑衣岭盘山公路,便踏进了大沽。这里与永丰、兴国县交界,版图面积17
0.5平方公里,人口1.5万。
走进大沽,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山多,山地达22万亩,耕地才1.4万亩,连绵不断的山蜿蜒逶迤,巍巍壮观,平均海拔近千米。站在古教村的西华山眺望,“一山览三县”就在眼前:西南方向是兴国县的南坑乡,西北方向是永丰县的君埠乡,东南方向便是宁都地域。阳霁村斧头岭最显灵气,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农夫在山中发现有土地爷,神通广大,有求必应,为祈求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村民们自发修建了土地庙,朝拜奉供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好不热闹。
大山是林业的根基,林业是生态的根基,生态是大沽的根基。如何保护好大沽人民赖以生产的生态?历任大沽乡党委、政府始终“咬住青山不放松”,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生态的乡规民约,从严惩处了乱砍滥伐、贩运树木、森林纵火、污染环境和乱开滥采矿产者,并积极要求上级财政补贴,鼓励农户不宜耕种的耕地约三千亩实行了退耕还林。世代的大沽人申明大义,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约。宁愿忍受饥饿与清贫,也认真履行育林护林、水土保持、爱护环境之义务,做到不随意乱砍伐树木、不乱采矿产、不乱污染环境、不乱捕猎鸟兽。正由于他们执着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为,才使得整个大沽山清水秀,有的还保持着原始森林,人工造林护林从未间断,树木见缝插针,无孔不入。一年四季,绿油葱葱,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纯属自然的森林公园。树木以松、杉、毛竹、油茶、茶叶、果树等经济林为主,以杂木为辅,其中“两茶一梨”为大沽的品牌产业:巩固和发展油茶生产面积达12万亩,年产茶油50万斤,号称宁都“油库”,曾被省列为“八大油茶生产基地乡”之一;发展茶叶生产亩,取得品质、效益双丰收,“大沽白毫茶”曾荣获国家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全乡种植黄花梨亩,此梨酸甜爽口,水分充足,年产果万斤,连同毛竹、春笋、冬笋、笋干、蜂蜜、竹制品、藤制品、等农产品远销省内外,有的走向上海“大世界”。名贵树种红豆杉、罗汉松、紫微等同样在这落地生根,占有一席之地,并茁壮成长,有的己长成参天大树,且有一定存量,成为大沽乡树、宝树和一大景观。山中山花烂漫,映山红、紫微花、山茶花等竞相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点缀大沽江山如此多娇。花开花谢,春花秋实,野生弥猴桃、野生栗子、山渣等野果飘香,原汁原味,野味十足,耐人寻味。野兔、野羊、野猪等野兽在林中傍若无人,自在出没,或觅食、或打闹戏嬉,偶尔发现山鹿和野牛等珍稀动物身影,上世纪70年代初,在刘家坊村坑头组众村民还发现一只雌性华南虎深藏山中。布谷、鹧鸪、班鸠、还有画鹛等鸟儿在林中穿梭飞行,并引亢高歌,各唱各的调,最后组合成大沽山河颂的永恒曲,回荡山中,经久不息,美妙动听。于是,沉睡的大山苏醒了,原本静止的山区变得动态了,冷静的山区变得热闹非凡了,山旮旯的山民们在这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充满勃勃生机和诗情画意的环境里繁衍生息,哪来的烦恼、寂寞、忧愁和疲倦呢?倒安心理得,陶醉在大沽,希望在大沽,发展在大沽。
大沽山上茂密的森林是无价之宝,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硅矿、钨沙和稀土等矿产,价值连城。
大沽红壤土中还留下红色足迹,“头次红军”期间,毛泽东同志曾率工农红军选择这一带得天独厚的地形和人气,打游击、反围剿,取得一仗又一仗胜利,红色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刘家坊村庵下和阳霁村胡家祠安营扎寨的地点已分别被省文物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旧址。全乡涌现出革命烈士63名,己永载县志史册中。大沽人民为新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巨大的,而客观条件下的发展是有限的。党和国家时刻中科白癜风医院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