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宁都采茶戏概述二剧种特色

音乐曲调特色

  宁都采茶戏音乐多以传统戏剧目唱腔曲调命名,大致分为三角班部分、半班部分及杂调部分。

三角班音乐 

  多是民间灯彩、茶歌、山歌、小调等稍加修饰而成。曲调多表现为载歌载舞,其节奏轻松活泼,旋律流畅上口,曲体结构一般为上、下两韵变化句(叫两韵),及起承转合的四方句,或四韵变化句(叫四韵),在演唱中只有速度的变化,板式变化较少。

半班音乐 

  是在本地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了赣中某些民间艺术和戏曲音乐。特别是祁剧流入宁都后,常与三角班同台演出,影响和丰富了宁都三角班的唱腔音乐,加上其他剧种音乐的融入,如板式变化较多的“川调”可能与宜黄戏有亲缘关系;“南北词”“王婆骂鸡”显然是高腔音乐;“哭板”、“打皮桩子”和大部分锣鼓经则是直接从祁剧移植过来的;“缴五更令”“观音赞”“上下四门”等,从其腔格来看,颇与昆曲相似;“闹五更”“小补缸”则由赣南采茶戏传入。经过长期的磨合,逐步形成了曲牌体兼有板腔变化的半班戏曲音乐。并在前辈艺术家的不断实践总结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板式和规律,逐步成为宁都采茶戏音乐的主干。其主要板式有:宜黄路(慢板)、挑槌(中板)、扎槌(快板)、快槌(撮锣)、散板(自由板)、哭板、川调倒板、川调起皮板等。这些板式各具功能,充分展示了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喜怒哀乐。   半班音乐对传统曲调有固定的定弦,这种定弦沿袭祁剧的叫法,分为南北二路弦,故曲调的编排大体按照定弦来进行。南路弦为5—2弦和1—5弦曲调;北路弦为2—6弦和6—3弦曲调。   南路5—2弦曲调多显示为抑郁、伤感、抒情,唱腔加花润色多,善于描绘人物内在的情感;1—5弦曲调平稳、优雅,板式变化较全,有类似自由板、慢板、中板、快板和各种情绪的检板。   北路2—6弦曲调节奏舒展、开朗,旋律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6—3弦曲调具有刚健有力、悠闲、幽黙、诙谐等多种情感,但板式变化不多。   这些曲调多数具有多种板式,一曲多腔(即一曲变多曲)是其一大特色。一曲多腔是采茶戏艺人在可塑性较大的曲调上,为刻画剧中人物性格,糅进自身的声腔表演特色加以发挥,有意识或无意识创造出来的新腔或润色小腔。如川调经过发展变化,衍生出正川、反川、慢川(还魂调)、快川、川调倒板、川调散板等六种之多。一曲多腔丰富了半班音乐。

杂调音乐 

  基本保留民歌小调原本的风貌,独立性较强,这些曲调也常穿插在戏曲片段之中,但未形成戏曲唱腔,不能做戏的主调,故归为杂调。   除上述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检板和衬词。

检板 

  又称数板、叙板、诉板。检板有旋律,无乐器伴奏,以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化,语言音乐化,吐字清晰,与曲调结合紧密,能充分表达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其形式有先唱后数、数了再唱,先数后唱,以及对唱数板。

衬词 

  是宁都采茶戏传统唱腔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是构成宁都采茶戏音乐唱腔(曲调)个性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唱腔中加语气衬词,如“啊、呀、哇”等;拖腔中加虚衬词,如“哪嗬依嗬咳”“一啰外啰哟”“来里来带索”等。另外,还有一种实衬词,将有意义的词作为无意义的配腔,如《怀胎歌》的“荷花生流水,弯山流水转”,《广东杂货》的“杨柳叶子青,牡丹一枝花”等。再有一种是拟锣鼓音作衬词,如《表天下图》的“上里隆咚金钱闹台台”,《龚师傅裁衣》的“嘻嘻哈哈啦咚锵”等。   此外还有音乐曲牌和常用锣鼓谱。曲牌又分为唢呐曲牌和弦乐曲牌。

唢呐曲牌 

  有西皮、西皮锣鼓、普天乐、四门子、西皮串、公婆吹等。

弦乐曲牌 

  有闹台、一枝花、八韵山、小桃红、红绣裙、串子、绣荷包、九连环、小过场、焚香、金狮子、八板头、八板头尾子、过场、一点金、朝天子、慢三堂鼓等。

常用锣鼓谱 

  有出台引子、进台锣鼓、宜黄路、挑槌、扎槌、哭相思、大浪淘沙、撮锣、快槌、斩槌、长锣、闹台、益丰树等。

主要乐器 

  半班阶段主要有锣、钹、勾筒(竹制大筒胡)和唢呐。打击乐器有冬鼓、笃鼓子、梆子尺(板)、大锣、大钹、小锣等。大班阶段:增加了小三弦、竹笛、扬琴、琵琶、大三弦、月琴、笙、低胡、大提琴、铜管、木管、小提琴、键盘乐器等。打击乐器除保留传统的外,增加了板鼓、吊钹、大鼓、碰铃、木鱼等。   宁都采茶戏传统曲牌有多种,年搜集整理了唱腔曲牌种、音乐曲牌21种、打击乐谱11种,于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以《宁都地方戏音乐》为书名正式出版发行。年,宁都县文化局又和剧团音乐工作者彭墨文、曾习华、温宏亮等老艺人,在《宁都地方戏音乐》一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删、补充、收集各类曲牌和唱腔余种,其中含半班部分种、三角班部分68种、杂调部分25种、曲牌部分88种、锣鼓谱15种、新腔部分59种,于年内部出版了《宁都采茶戏音乐》一书,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宁都采茶戏音乐的风采。

表演艺术特色

  宁都采茶戏表演程式有两大特点:一是传统表演程式,一是古装戏表演程式。传统表演程式主要在三角班时期,这一时期以演出歌舞小戏为主,在舞蹈动作方面偏圆、偏小、偏古,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舞蹈动作方面的矮子步、扇子花和耍水裙等。古装戏表演程式主要在进入半班后,汲取祁剧、东河戏、京剧等剧种表演手法,有了整冠、亮相、甩发、升堂等表演程式,以及生、旦、净、丑、末各种类型人物的台步和身段手法,并逐步引进和运用把子功、毯子功,以适应武打、翻跳的表演。

步法表演

矮子步。其特点是:表演时双脚脚尖落地,膝盖弯曲,半蹲前行,此步用于丑行。

阴魂步。又名高低步。其特点是:左脚点放在右脚前,一蹲一起,两脚循环。多用于旦行。

猴拳步。其特点是:脚跟落地,脚尖翘起,双脚轮换跳起、落下。多为丑行用。

顿步。其特点是:半蹲式,两脚先后顿地。多用于生行。

手法表演

并蒂手。其特点是:拇指贴住中指、无名指,小指弯靠中指,食指慢慢并拢。多用于生、旦行。

穿手。其特点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掌心相对穿手而出。多用于生、净行。

晃手。其特点是:双手五指分开,臂肘弯曲,从下往上画圆摆动。多用于生、旦行。

缩手。其特点是:两手伸直,五指分开,掌心向外,手臂一下一下往肩内收缩。多用于彩旦行。

表演组合

耍水裙组合。其特点是:腰系水裙,手拿折扇,过头扇花,使力从左至右扭动屁股,腰中水裙慢慢飘起,形成圆形,原地动作,边唱边耍,左右摇摆,顺势成风,水裙自起。以矮步为主,多用于丑行。

抓鱼组合。其特点是:用锣鼓音乐配合表演,先用厚纸剪10余条小鱼,画好颜色分放各表演区。表演者(娃娃丑)身背鱼篓,矮步太极,行至河边,脱鞋脱袜,放扎腰背,卷起裤腿,下河摸鱼。一摸二摸,抓起跃鱼,离开水面,亮相手中,活蹦乱跳,好似活鱼。再摸一次,双手有鱼。再次抓鱼,有时抓两,有时抓一。每抓活鱼,总放篓里。亮相看鱼,高兴至极。

翠鸟衣组合。其特点是:表演者(花旦)上身翠鸟衣,下着翠色裤,飞鸟走太极,台中抖双翅。左抖飞鸟毛,串鹞子翻身,右抖鸟飞毛,鹞子翻身串。踢腿后劈叉,五龙绞珠行,抽掉铁环绕,鸟形变人形。

剥鱼鳞组合。其特点是:表演者鲤鱼精(刀马旦)身是红鲤鱼,下穿白彩裤,台内退步上,九龙口定相。退步双手抖,行至台中央,左右定主张,左剥飞鳞片,右剥鳞片飞。满台串翻身,飞脚接旋子。前桥走一排,踢腿劈叉行。五龙绞珠后,鱼身变人身。

荷花剑组合。其特点是:鲤鱼(刀马旦)慌跳上,来到荷花塘,鲤鱼摘荷花,一道白光亮。天神用枪刺,荷花变剑挡,二人打得热,单剑破单枪。荷花在手掌,天神目光呆,荷花剑出铛,天神慌跳下,鲤鱼舞剑忙,剑舞结束后,台中亮定相。

趴梯组合。其特点是:小偷(丑行)魏打算,行窃张家门,打水浇门缝,用刀挠门闩,端开两扇门。压床碰到人,滚背向后转,下蹲跳桌面,老鹰展翅觅,金鸡独立坐。发现有动静,桌上滚背下,桌背伸头看,想往门外窜。忽听打更声,后退楼梯边,倒立上楼梯,楼梯把景观,发现人磨刀,倒立下地面。退回楼梯边,一格一格钻,钻到梯子顶,虎抱头怒看,直身手抓梯,刺溜往下贯,单山膀怒指,龙虎相斗看。看见杀了人,又退到梯边,空手上楼梯,再把动静观,一对狗男女,双双进内间,再看无动静,溜烟下地面,酒菜吃个饱,酒壶装腰包,摸出张家门,十指当红灯。忽听打更声,单抱头藏身,双抱头逃窜,双脚丢靴走,接靴挂肩上,乌龟爬沙行,绞丝醉步走。回到自家门,开锁推门进,关门闩门坐,穿衣戴帽巾,原地不倒翁,抽烟醉酒行,忽听人敲门,吓得凳上蹦,门外再打门,吓得跳下凳,带凳后滚翻,护凳前滚翻,手心玩凳花,从后跳前座,静听说话声,听听无大事,开门迎宾朋,见到百家锁,白眼往上瞪。   出自传统戏《才郎别店》的趴梯组合,是宁都采茶戏艺人的杰出创造。

语言特色

  地方戏曲中的最大特色除音乐曲调外,还有语言特色。宁都采茶戏的唱词道白主要为“方言白”。   宁都的方言非常丰富,如太阳的方言叫“日头”,月亮叫“月光”,闪电叫“蛇子焰”,中午叫“晏昼”,下午叫“下哺”,晚上叫“夜哺”,热水叫“滚水”,猪油叫“猪膏”,肥皂叫“鬼子膏”,扫帚叫“杆扫”,衣服叫“衫裤”,汤匙叫“调羹”,母亲叫“唔妈”,岳父叫“丈人爹”,岳母叫“丈人家”,蛋叫“嘎嘎”,黄瓜叫“粒瓜”,辣椒叫“茄椒”,刀豆叫“刀答”,黄花菜叫“金针菜”,泻肚叫“甲赤痢”,吃叫“食”,说叫“哇”,走叫“行”,脸叫“面”,鼻子叫“鼻公”,我叫“侬”,他叫“渠”或“佢”,怎样叫“呶呢”,黑叫“乌”,聪明叫“灵气”,辛辛苦苦叫“爬爬百百”,马马虎虎叫“马马褡褡”,一叫“么”,四叫“红”,幸亏叫“好在”,刚刚叫“正好”等等。   这都是方言是宁都采茶戏常用的方言,特别是在生活小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如生活小戏《王婆骂鸡》中王婆的道白:“哪一个偷了我王婆介鸡,食你屙脓甲赤痢。如若不把鸡还我,将把老命卖与你”,把王婆的麻、辣、泼形象地刻画出来。还有描写女性美丽的“头发晶晶青,耳朵两边生,唱歌画眉声,人才嘿蛮精”,描写人丑的“头上堆屎癞,额岩鼻公靥。咀聱牙齿缺,脚瘸眼睛瞎”等,都很有特点。   由于宁都客家方言是中原语系与本地土话语的合璧,和普通话大同小异,观众不用翻译就能听懂大概意思,因而深得广大群众喜爱。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ly/8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