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伍中豪朱德内定军中接班人,惜被民团杀害

在红军初建时期,曾经涌现出了很多既年轻又军政双优的人才,可惜,这些英才们绝大多数都在与国民党的厮杀中壮烈牺牲。不然,在建国后,这些人必定是帅星璀璨,不弱于十大元帅。

伍中豪,就是这批牺牲的英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在红军中,伍中豪和林彪被称为红军中的“双鹰”,同样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同时提为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委委员,但要从综合能力来评价,伍中豪还要优于林彪,朱德元帅曾经说过:同为黄埔四期,伍中豪比林彪全面。

伍中豪与毛泽东的相识是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那时候,毛泽东在广州担任讲习所教员,伍中豪因为被派往讲习所担任军事考官,由此结识了毛泽东。在讲习所内,二人同吃同住,伍中豪深深折服于毛泽东对国内时局的分析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判断,同时表示,从此之后就要终生跟随毛泽东。

伍中豪的这次表态并不是私人之间的效忠,而是他深深折服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判断,跟随毛泽东就意味要终生跟随党,是对党的效忠。

讲习所的工作结束后,伍中豪拒绝了何应钦请他做副官的邀请,来到了第四军十二师参加北伐。大家要知道,何应钦是黄埔系仅次于蒋氏的第二号人物,给他做副官,那就意味着在日后即将要飞黄腾达,可伍中豪却丝毫不为所动,在叶剑英的推荐下,毅然决然的来到了第四军十二师。

年7月,北伐军进入衡阳地区,为了更好地掌握地方农军、训练农军,作为衡阳耒阳人的伍中豪被派回了家乡耒阳从事农军工作。

年5月,“马日事变”爆发,为了更好地保护住耒阳农军这支革命武装,伍中豪率领耒阳农军一部来到了武汉,加入了武汉警卫团,出任第十连连长。就是这支部队,成为了日后“秋收起义”的主力军。

图片来自网络

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伍中豪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但在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秋收起义”失败,此时起义军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方向的问题。

毛泽东的意见为:鉴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强行向大城市或者相对富庶的地区发展,虽然会获得兵源和财源的补给,但是势必会成为军阀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绝基本不会允许起义军存在。因此,向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或者三不管地区如罗霄山脉发展,则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容易生存下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够得到发展;而由一批原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们,如黄埔二期的余洒度等人则看不起毛泽东等人,认为毛泽东不懂军事,在毛泽东提出要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发展的时候,余洒度等人不顾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坚持执行错误的“直取浏阳,进攻长沙”军事冒险计划。

就在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的时候,伍中豪坚持站在了毛泽东一边,怒斥余洒度“你是领导前委,还是前委领导你?”

这句话问得好!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问题,这个观点在随后进行的三湾改编上被毛泽东落实在了“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从而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伍中豪振聋发聩的发问不仅彰显出了其极强的党性原则,而且也显示出了其善于在混乱的问题中直接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

年11月,红军攻克茶陵县,建立了茶陵县工农政权。可随即被敌人盯上,一个师的敌人将茶陵包围。在大敌当前之际,作为工农革命军1团团长陈浩(黄埔一期)串联副团长韩庆剑、徐恕(黄埔四期)、黄子吉(黄埔四期)意欲临战投敌,投奔其在黄埔时期的教官方鼎英,幸好被伍中豪和宛希先发现,挫败了这次阴谋,使年轻的红军逃过一劫。随即,陈浩等四人被执行革命纪律。

年四月,朱毛红军于宁冈砻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下辖3个师共9个团余人,伍中豪任31团团长,有多人枪,是第四军第一主力团。

在井冈山会师时,红军一共编成有两个主力团,一个是由秋收起义队伍编成的第31团;另一个是南昌起义队伍编成的第28团,28团善攻,尤善于侧击;三十一团则能攻善守,一时间,伍中豪和林彪被称为红军中的“双鹰”。

图片来自网络

年1月,国民党派出湘赣两省的军队“围剿”红军,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由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防守井冈山,红四军跳出外线,攻击赣南重镇吉安,以期做到围魏救赵。但是,对于红四军下山后的攻击方向,伍中豪和林彪却产生了激烈的争辩。林彪认为,向赣东发展最为有利,因为吉安是敌军在赣南地区的大本营,不仅城高池深,而且兵力雄厚,况且,在赣南地区还有着大量的由土豪劣绅建立的武装力量,如果红军达不到快速拿下吉安的战略目的,那敌人一旦回援,那就会被优势敌军和由土豪劣绅建立的武装力量包围,不仅起不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反而会使红四军陷入危险境地;而在赣东地区,敌军实力虽然较强,但是红军已经在该地区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而且民间土豪劣绅的势力比较弱,更加适合红四军发展。

伍中豪则认为,林彪对赣南地区敌情的分析是正确的,但红四军下山的目的是为了保住井冈山,并不是要在赣南建立根据地,所以,在战术上不会与敌硬碰硬,不会采取攻占一地就在该地建立根据地的做法,这样就不会严重触犯土豪劣绅们的利益,这些人在没有触犯到他们根本利益的时候,是不会与红军拼命的。而且,在红军持续性的威压下,敌军势必会从井冈山撤兵,而红军则视情况而定,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与敌人打圈子,以游击战的形式与敌缠斗。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则向闽西地区发展。闽西地区是敌统治最为薄弱的地区,这样就会既起到调动敌军围攻井冈山的目的,又可以做到在闽西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效果,可谓是可进可退,周旋的余地比较大,而进兵赣东地区,则回旋余地太小。

就在伍中豪和林彪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的时候,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想法,红四军突出重围,向赣南进军。

事后证明,幸亏听取了伍中豪的建议。

红军下山的部队余人,彭德怀留守约余人。不料,红军下山的通道被敌人发现,在通过对脚印的对比后,敌军判断出了我军下山的人数仅为余人,因此,敌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赣军第21旅李文彬部和第15旅刘士毅部共约万余人跟踪追击,大部两万余人继续围攻井冈山。如此一来,红军想要通过进攻吉安围魏救赵,保住井冈山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不了。

果然,在敌军两万余人的围攻下,彭德怀率领余人苦苦支撑,终于坚持不住,只得放弃井冈山。而红四军在被敌军了解了兵力之后,更是遭到了敌李文彬部的大胆攻击,28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陈毅都差点被俘。要不是伍中豪率领红军在大柏地设伏歼灭了敌刘士毅第15旅四个营,那真是后果难料。据粟裕回忆,在大柏地战斗中,最危急时刻,连毛泽东都亲自挺枪上阵杀敌,可见形势危急到了什么地步!

幸好红军是向赣南出击,如果向赣东或者赣北出击,在军情被敌人了解、井冈山失守的局面下,红军回旋的余地势必更小,很有可能会遭到更大地损失。

图片来自网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进兵赣南这件事可以反映出伍中豪具有极强的战略思维,在大战之前,已经为有可能出现的失败找好了退路。为此,在年春,毛泽东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大柏地战役后,红四军进行了改编,伍中豪担任第三纵队司令。

年5月,为了进一步扩大根据地,伍中豪率领第三纵队秘密进入闽西,趁敌不备攻克了闽西重镇龙岩。为了继续调动敌军来援,大量的消灭敌军,为建立闽西根据地奠定基础,伍中豪两次主动撤出龙岩,又两次攻克龙岩,打的闽军陈国辉部损失惨重,仓皇而逃,再也不敢西顾闽西,为红军建立闽西7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闽西根据地的建立,大量的民众参加红军,这其中就涌现出了诸多开国将帅,如刘亚楼、杨成武、张南生、刘忠、傅连璋等人都是在此时加入红军。据统计,闽西籍的开国将军共有上将2名,中将7名,少将48名,另外还有军级领导29人,省部级领导26人。以此可见,闽西根据地的建立,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多大的功劳。

在这个意义上说,伍中豪功莫大焉!

闽西根据地建立后,红军再次进行了扩编,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伍中豪担任军长,同时兼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谭震林担任十二军政委。

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成立,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红1军团和红3军团,也就是在此时,朱德有了想要伍中豪接替自己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的想法。

不过,这个说法值得推敲,如果由伍中豪接任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那就意味着伍中豪在红军中的职务要高于彭德怀,这似乎不太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后,其兼任的红一军团军团长职务由伍中豪接替比较合理。

图片来自网络

年8月,由于中央错误执行左倾冒险军事路线,红军放弃以往的向敌人薄弱地区进攻的策略改而向大城市进攻。毛泽东和朱德虽然屡次提出不同意见,却均被拒绝。无奈之下,毛泽东和朱德只得率部攻击长沙。此时伍中豪医院治疗,在得到毛泽东要其尽量集中吉安等地的赤卫队和地方武装驰援长沙的时候,不顾自身身体仍未康复,马上出院集结兵余人增援长沙,可因为敌强我弱和错误的战略方针,红军攻打长沙还是失败了。

攻打长沙失败后,红一军团调整了部署,决定要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漳州进军,可就在伍中豪准备再次集结兵力率军出征的时候,却在调兵的途中被安福县靖卫团的包围袭击。此时伍中豪身边仅有一个警卫排,在弹尽之后,被靖卫团团长罗汉苟开枪杀害,年仅25岁。

伍中豪牺牲的消息传来,十二军将士均失声痛哭,一向坚毅的毛泽东几天没出房门,这种现象在毛泽东身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彭德怀更是怒火中烧,他亲率红三军团完全彻底消灭了安福县靖卫团,活捉了罗汉苟。在伍中豪遇害的亮家山,彭德怀监斩,十二军政委谭震林亲自操刀砍下了罗汉苟的首级来祭奠伍中豪。

朱德曾经说过,同是黄埔四期,伍中豪要比林彪全面,这不仅体现在战术的运用上,而是在战略上和政治上,伍中豪都要优于林彪。这也是朱德要把伍中豪培养为自己在军内接班人的原因。伍中豪牺牲后,一直到了年3月,朱德才把红一军团军团长的职务交由林彪担任。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朱德和毛泽东对伍中豪的倚重要超过林彪。

这不仅仅是朱德一人的评价,还有很多老帅,如聂荣臻和叶剑英都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伍中豪过早牺牲,他一定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共和国元帅,毛泽东主席也绝对不会如此器重林彪,更不会让林彪当自己的接班人。

熊梦一

转发和在看是最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ly/9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