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赞助商广告----------
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
属纯客家县,现有多个客家姓氏。
境内客家遗存十分丰富,
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
庆寿习俗古时,多为高龄老人庆寿。俗说“三十没人晓,四十没人知,五十杀只鸡,六十杀只猪子满天飞”。
庆寿是先贺后请,不贺不请,寿礼有寿饼、寿烛、布料、三牲等。
寿筵两餐,头天的“暖寿酒”,正日的“拜寿酒”,富户和权贵者还要举行拜寿礼仪。
庆寿类型
三朝酒
满月酒
过周酒
每满十岁的“做生日“
建房习俗旧时建房要请堪舆择“三定”,初定以后,还要专程到汀州或赣州择日馆复核。主人要设宴多次,由于陈规陋俗繁多,故有“买田容易做屋难”的说法。建国后,迷信色彩渐少,赠工、道贺、设宴仍为盛行。
“三定”:
一是定地基,俗说要选择“风水宝地”;
二是定方位,俗说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
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俗说“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
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仍要供奉数年。
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糍”。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赠工”。
做酒类型:
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
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
竣工时的“圆屋酒”
此外,每月初一、十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
乔迁习俗宁都乔迁称“过火”。
“过火”步骤:
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过火担子。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着的火屎,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着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项用具须贴上红纸。
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户主边走边说:“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左邻右舍放鞭炮贺行,叫“送火”。
走至新居门口,同事先安排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有些左邻右舍也放鞭炮迎新邻。
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安放祖宗牌位。
迁居时,女儿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进新屋。路途上切忌碰上过路人,免得碰掉好运气。
婚嫁习俗旧时,媒人初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开出姑娘的生辰八字给男方,俗说“开小八字”;谈定三茶六礼,由男方选择吉日纳采传庚,俗说“开大八字”,今谓“订婚”。
礼仪习俗:
新郎要理发洗澡,男方要杀猪升号,发轿至女方,贫富人家有棉轿、花轿之别。
于归之时,女方一家要号啕大哭。
新娘要剃脸、洗澡、“辞神”。
新娘辞神后由侍爷抱进轿里。出门后,一路上不敢回头。
新娘到夫家拜堂时由契母牵出桥,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暨长辈亲眷,然后夫妻对拜,饮交杯酒。
拜完堂由契爹抱进洞房(也有用新席传递走进新房),晚上亲朋闹房。
次晨新娘由家婆带入厨房,名叫“睄灶”。
迎娶时,男方要给女方多种财礼,如辞神礼、插花礼、剃脸礼、开剪礼、开勺礼、开门礼等。请客送礼的习俗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宾客给男方送礼,内亲要加送鸡酒,给女方送礼,多为衣料,长辈要另送“压袋礼”。
丧葬习俗旧时入殓和安葬要择“吉日”,请道士做“功课”,俗说“招魂”、“做香火”。
传统习俗:
入殓前要“买水”洗尸。
安葬前夕,要举行祭奠仪式,有家祭、路祭。一般由子孙、家庭叔孙、内亲等按辈大小依次烧香磕头。
入殓完毕和安葬之前,儿孙辈跪在棺材周围吃一餐饭,俗说“食材(财)饭”。
安葬出殡时,儿孙要披麻戴孝,穿草鞋,持孝棍,一路丢纸钱,俗说“丢引路钱”,权贵者抬棺游街,以示派场。
安葬后,要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不等,俗说“做归山灯”。
办丧事时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后请饭。礼物送烛帛、祭轴、祭礼等。有的孝子还要守孝三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
许多民间习俗渐渐消失了,
这些宁都传统习俗,
小伙伴,你还记得吗?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宁都新鲜事
订阅\\\\投稿
①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