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酣恋文乡诗国革命老区宁都采风札记

江西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文乡”之誉添于明清。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宁都人才辈出,北宋名臣孙立节,宁都梅江镇人,为孙中山先生先辈,著有《介夫诗文集》三卷等,与他的祖父孙长孺及儿子孙勰、孙勴和远孙孙登龙,史称“孙氏五贤”,曾有“五贤祠”;赣南状元第一人郑獬,梅江人,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宋“诗人宗之”曾原一,梅江人,7岁赋诗《杨妃禄》(入选《全宋诗》),创办“江湖吟社”,诗作颇丰,为“江右诸诗人之冠”;宋诗人萧立之……后又相继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人,居赣南之首……宁都又是红军早期革命老区。

今年初夏,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组织的“中国名家看宁都”采风创作团,至宁都实地观看,体验当地人文景观,果然名不虚传,随笔记下几则短文,借以传播,盼全国多多了解、支援这个革命老区。

千万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曾经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巨大牺牲的老区人民。

魅力古村落

小轿车在清翠碧绿的丘谷中,弯弯曲曲的小柏油马路上,蜿蜒穿行,高高低低不规则的一小片一小片绿禾稻田,还有圆大绿叶中怒放着莲花的不少小荷塘,不时从眼前闪过……阳光、白云、野花、鸟雀、山林、翠竹……悠悠地书写进脑屏。

元宵节添丁喜炮

在这初夏迷人的景色中,听着同伴黄先生娓娓讲述江西宁都的客家文化——那些独特的、别致的、原汁原味的妆古史、添丁“割鸡”游担灯、桥帮灯、打黄元、划龙船、擂茶等等美丽的民俗活动与传说,极是心悦神怡……黄先生已近七十,小我几岁,同龄人,一见如故。他是宁都著名客家文化专家学者,客家文化学说的著述颇丰,已出版数部专著及电视连续剧,是宁都的文化名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的小轿车缓缓开进采风目的地东龙村。

东龙风光

东龙村,是赣东南最为典型的、最有特色的客家古村,坐落于宁都东南角,与福建闽西为邻,早在多年前的唐朝,南迁的客家人就在此落户,农耕为生,繁衍后代,历史久远。

跟随接待我们的乡镇、古村负责人,走进一处高大古老的祠堂,听着古村小学老校长李先生和陪同我们前来的黄先生的讲解,对东龙古村的历史有了大概的印象。

站在大祠堂的天井里,小学校长李先生特地让我看一看天井下四角形地面上角落里的下水口。他说:“你仔细看一下,这个小小的雨水滴漏,是一枚特制的大铜钱。这是有说道的:从天井屋檐上滴下来的雨水,如同银线;而从下水口大铜钱中流出去的雨水,如同金线。这叫银线穿金线,铜钱时时见。”

这个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悠远,人才辈出,是明末清初退隐宁都翠微峰“易堂九子”中年龄最大的文人李腾蛟和古代理学家李大集的故乡。

东龙古村,历代建造的大小宗祠、房祠、支祠约有多座,庙宇10多座,书院数十处,义仓5处,还有各种大宅院、石桥、石亭、寨堡、隘口和一座多年前修建的清代古塔等大批古迹。

其中,“东里一望”(又称百间大屋)是客家围屋的经典古代建筑,约有多平方米面积,这在客家古建筑中不多见。明代名士临川陈际泰称“东里一望”为“万瓦参差,如大都会”;清朝翰林院学士孔敏英赞其为“架上金盆”,“真桃源洞欤”。

有史以来的东龙村,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半千古塔,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闻江西,专家学者冠之为“中国江南第一宗祠村”“中国封建宗族社会繁荣和谐的典范”“中国封建时代宗族社会兴衰史的缩影、窗口”……东龙村,年在赣州市“首届和谐·魅力乡村”评选中荣获“最佳历史文化奖”;年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年被评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历史文化古村镇示范项目”、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年获得“中国景观村落”光荣称号……

从祠堂出来,站在阳光灿烂的小广场上,往前眺望,只见一片色彩斑斓的美丽荷塘。莲花的粉红娇美,荷叶的碧绿油亮,犹如一群粉妆素裙婀娜多姿的美女姗姗走来,养眼养神,美不胜收……

呵!多美的荷塘莲花!到宁都这几天,外出游览,路上不时都能欣赏到这种美景。

李校长接着我的赞美说,在宁都这个季节处处几乎都可以看到盛开的莲花,看到大片小片的荷塘。这里盛产白莲子啊!光我们东龙村就有多亩荷塘哩……这不仅是道美丽的风景线,还是村民的一项经济收入……

李校长说,东龙村是个风水宝地。整个村子四周环山拥抱。你看,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宛如卧龙起舞。这个古村原名叫东屯,就因发现东南有卧龙起舞,即改名为东龙村。还有,西边的群山,如同雄狮伏地;北边群山,恰似大象探饮……

看来,这东龙村的先祖们从北方南迁的过程中,停落在此东龙宝地,是很有些讲究的。传说,当时有一风水先生路过东龙村,看这里的风水极好,便住了下来。他指点村民悟出东边群山如同大印台,即印台山,又叫案山;东南边如凤如龙的山脉,叫凤龙山;西为狮山,北为象山……风水先生说,这东龙古村地域有八卦风水——“一江春水向西去,子孙后代穿朝衣”,风水先生为村里设计各种土木工程,指点建筑屋舍、祠堂、寺庙、修路造桥……集徽式古建筑、贵式古建筑、官派古建筑之艺术精华于一体……如“东里一望”等大户人家的古宅院,均是高门槛,门窗画龙雕凤,每个图案背后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典故,门前的碑石、大厅的绘画、彩墙的式样与颜色等等,均能演绎出一段美丽的传说。如今,东龙村保存下来的精美经典古建筑群,给后人留下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客家和谐丰厚深沉的文化艺术底蕴。

东龙村的文脉尤为兴旺,除了古代文人李腾蛟、理学家李大集外,历代辈出的名士文人也不少,革命战争年代还出了李晧等几位将军……在村里采风时,李校长对我们说,前两天江西省公布高考得分的全市文科状元李罗敏,就是从我村小学堂毕业出去的本村人氏。当时,我们提出能否到李罗敏家探访一下?李校长说:她现在不在村里,又有诸多不便。我们只好作罢。

由李罗敏的优异成绩,突然想起我们到宁都那天,县长刘勇在介绍宁都县的文化教育事业时,提到了县领导新的班子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之事。同时,在宁都这两天,也读了一些当地的报刊文章,看到了县委一把手王四华书记下大力抓文化教育的感人事迹。

从政前的王四华,曾在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十数年,桃李满天下……从事教育出身的他,很自然地对教育有深厚的感情,尤其对这早有“文乡诗国”光荣称誉的宁都县,更觉得很有必要大抓一下文化教育,以使这“文乡诗国”的文脉绵延流传下去,他从心底里感到了“历史的重托,现实的重任”。他认为“必须用良心担当,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臂膀来担当所有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当时宁都的教育实况令人担忧,全县城乡学校的危房约有22.3万平方米,如改造需得有4亿多元,教师工资欠缺也不少……以前,宁都的教育事业曾经是赣州市的品牌,在全市的高考中曾连续10年获得第一名。后因投入不足和竞争激烈,县教育质量逐渐滑坡,每况愈下。如宁都中学,原是赣州市名校,因修建学生宿舍等开支,负债累累,达3万元之多。这笔还不清的债务,严重地影响了该校正常的教学运转。

新任县委书记王四华、县长刘勇亲自到教育系统考察调查,得知宁都中学等中小学校现状,便立即决定,由县财政出资投入教育经费,剥离宁都中学的债务,让他们轻装上阵,重振雄风。

对问题比较严重亟待解决的乡村教师工资问题,立即提上日程。0年,县政府曾经颁发了正式文件,决定补发全县乡村教师的缺欠工资,但一拖10年,竟无能兑现。民间曾有顺口溜:“新官不理旧账。”但是,新上任的王四华书记却说:再穷也不能亏待乡村教师,更重要的是政府说话不能不算数。王书记和刘县长上任两个月后,便筹措资金还清拖欠10年的乡村教师的工资。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市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卜谷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此事:“……时过境迁,欠账归还时也颇费了一番寻找的周折,许多教师早都忘了这事,而有的教师早已经调走,有的教师已经病故。当这笔10年前欠的钱到手时,有一位偏远山区退了休的刘老师,热泪盈眶,感动之余,点燃了喜庆的鞭炮。他激动的可不是这笔小钱,而是一种久失的信任在回归……”

宁都县的教育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等许多方面,也都得到了现任县领导的许多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xw/136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