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简介
小松镇位于石城县西北部,赣州市东北部,紧邻济南至广州的高速出口,国道穿境而过。面积.1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4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绿色名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百强中心镇、市级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
丹溪村位于小松东北部,是石城著名的千年古村、红色名村!“她”是国家住建部命名的“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央组织部命名的“红色名村”,是石城阻击战第一道防线,是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所在地,医院旧址所在地,一个小小的村落,有革命烈士73人!流水潺潺,古木参天,古桥多姿,古屋林立,古祠庄严。红色场景的再现,让人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烽火岁月。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或寻踪、或缅怀、或考古。
小松仙桃岩的“楼盖丹砂”,太平溪的百亩油菜千亩莲花、半亩山庄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成了人们休闲时的好去处、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小序?
3月14日,宁都和石城两县诗友联合走进石城县小松镇采风。15位诗友在小松镇宁雄书记的全程带领下参观了小松圩镇文化阁、仙桃岩、太平溪的千亩莲田、丹溪村的少共国际师旧址等。宁书记介绍了小松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概况、旅游产业发展和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打造。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旅游打造,无论是客家遗址的保护还是红色文化的挖掘,无论是圩镇面貌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小松的变化都让我们无比震撼,感慨万千……
作者/宁永红(宁都)
退休后再看小松
古镇新城若画中,昔时容貌了无踪。
宜居宜业真仙境,饱览风光兴未终。
巩固的村级经济
基层公仆众村官,勤政为民有本钱。
集体年收双百万,产权改革活财源。
许褒读书处
石窟仙岩好读书,果中曾育圣贤徒。
我来非是沾灵气,仰慕前贤羡大儒。
产业结构优化
万亩白莲千顷烟,调优结构稳粮源。
田林山水重安顿,商贸加工掘富泉。
丹溪形胜
天生地造拓荒牛,俯首躬耕千顷畴。
三色经营红古绿,如椽手笔绘春秋。
作者/宁桂生(宁都)
破阵子·寄侄
从小清贫无奈,长成有志中兴。望远登高常苦读,承恩托福得重生。一如既往行。
辅政向来忠实,为人从不沽名。愿奉丹心能破壁,可得民心共筑城。天高云气轻。
作者/余洪琛(宁都)
仙桃岩许褒读书处
自古攻书属少年,巉岩石室故依然,
风流不必推门望,十万山河在眼前。
访丹溪村并喻村组织
丹溪山像老黄牛,守望村庄俯绿畴。
此日扬蹄拓荒劲,振兴路上奋无休。
丹溪行吟
吟朋欣雅聚,结袂到丹溪。
径细依村曲,樟双圧水低。
龙门李家绩,壁字宋贤题。
一盏马灯外,山川动鼓鼙。
丹溪印象
石桥横处寺相连,树老犹遮村半边。
新实践园瞻史迹,反围剿事记烽烟。
康庄路阔净如洗,烂漫桃开花欲燃。
但看后生真可畏,蓝图构画富山川。
浣溪沙
半亩山庄千亩莲,高名荣事问谁先。太平溪绕万家烟。
有爱簇拼花气息,如仓祥拥玉团圆。宁馨之境漫雄妍。
破阵子
风雨沧桑磨砺,勤能夜寐晨兴。理念高瞻推重镇,博爱襟怀惠民生。青春壮尔行!
是绿是红特色,人前人后声名。事业峥嵘抓铁笔,意气飞扬画彩城。春风别样轻。
作者/杨名忠(宁都)
登临仙桃岩
漫山落飞石,苔藓嵌岩铺。
半岭桃初绽,一旁泉自娱。
流连读书阁,感慨圣贤徒。
习得人间字,从来景色殊。
游丹溪村
一路春光好,田畴陇已锄。
随人寻古迹,待我有条书。
池映红军馆,山连南北居。
村头妇孺乐,客语尽欷歔。
过太平溪
一朝新雨歇,车至太平溪。
行听古今事,漫游长短堤。
菜花香袅袅,蜂蝶语低低。
四野生机旺,盈盈教客迷。
小松感赋
应约几诗友,行吟在客乡。
农商同晓色,文旅亦朝阳。
幸福花犹绽,振兴路更望。
倩谁一支笔,勾画满庭芳。
作者/彭日生(宁都)
浣溪沙·游仙桃岩
古木苍苍藓石奇。幽泉引派漾清漪。读书岩畔落花迟。
天阔却疑非世界,心空自可证菩提。一毫荣辱两无知。
浣溪沙·过半亩山庄
半亩山庄春绕畦。白云苍霭自高低。柳阴绿透太平溪。
一径花深留蝶梦,满林风动觉莺啼。烟光妩媚望还迷。
浣溪沙·访丹溪古村
许氏祠边老树青。龙门殿外瑞烟横。丹溪流水带新声。
忆昔红旗开驿路,至今青简播芳名。古村春色最含情。
作者/黄金辉(宁都)
鹧鸪天.太平溪所见
红晕香腮粉未匀,轻歌曼舞抖精神。
菜花铺锦家家乐,桃色洇霞户户春。
抚今昔,寄乡魂。蓝天碧水共浮云,
画楼影蘸清溪水。郭外休闲羡煞人。
过仙桃岩
驱车忐忑上层巅,识得仙桃小洞天。
碧树翠苔几欲滴,红花绝壁正当前。
白云千叠留君迹,香火万年余佛缘。
高栋从来出林壑,春风拂耳忆先贤。
丹溪行
桃花红艳菜花黄,秀水佳山似画廊。
绿树映迷芳草路,清溪滋润好时光。
祠堂旧物留传统,史馆新图记栋梁。
忆古思今凝心志,乡村奋进写诗行。
作者/黄碧娟(宁都)
登仙桃岩
何处仙桃落碧空,黄鹂百啭杜鹃红。
先贤昔日读书处,后辈追思慕古风。
作者/刘小文(固村)
游仙桃岩
仙桃岩上景观奇,乱石堆成万载基
更有许郎心秀窍,仁山择洞拜儒师
小松印象
古镇新城格外娇,风吹花浪艳如潮
繁华幸得峰头雁,宿住桃源唱乐瑶
游石城小松镇丹溪红色古村
石宁诗友会,携手访丹溪。
樟树临河望,桃花夹道迷。
听闻多轶事,血泪尽红题。
凭吊先贤魄,仿闻战马嘶。
作者/胡解放(固村)
仙桃岩
仙品瑶池物,何因到世尘。
莫非行者误,荒野几多椿。
半亩山庄
十里柔黄十里堤,何称半亩费猜疑。
菜花落处荷花艳,客满山庄梦满溪。
丹溪红色纪念室
久慕小松名,丹溪红迹寻。
满室先贤烈,触目便生情。
丹溪古村落覌感
史越千年耳目新,襟怀深处見真情。
村容蜕变藏高远,留住乡愁守初心。
作者/张河南(固村)
致君
君本宁都优秀郎,追求事业到莲乡。
初心不改书生气,妙手描来幸福庄。
小松即景
碧空高万里,暖日未曾斜。
脉脉红唇女,亭亭粉面花。
林间飞雉鸟,水下卧龙虾。
十里罗溪岸,莲蔸正发芽。
丹溪行之一
相邀宁石友,结伴到丹溪。
草绿千寻岸,花红十里堤。
鸣枪山嵊后,系马祖堂西。
先辈经行处,情怀最值提。
丹溪行之二
晌午丹溪畔,春阳照画屏。
水流浮鸭羽,风动响牛铃。
墙上功名匾,桥旁纪念亭。
悠悠村史馆,兴替后人听。
作者/李春林(石城)
仙桃读书岩
曾立夕晖观晚照,又来岩上访仙踪。
昔年进士此攻读,今日杜鹃含笑容。
太平溪
溪绕平畴黄菜花,清明如镜沐春华。
人儿似玉陌阡立,心字剖开无玷瑕。
丹溪行
(一)
数次行经今愈奇,丹溪碧血映红旗。
追思英烈从戎处,奋勇争先当是时。
(二)
峡谷小盆地,祠堂壁画奇。
丹溪流碧血,绿树拂红旗。
古屋云连脊,环衢竹绕篱。
名村光史册,研学一支支。
作者/李外房(石城)
题小松仙桃岩读书处
悬岩拾级乡音远,耕读传家路正长。
敢问书生何处去,唯留镌壁好文章。
丹溪行追忆爷爷参军少共国际师
年方十五毅从戎,卫国安邦心向红。
赣鄂除蛮排险阻,湘黔剿匪度峥嵘。
一身正气英名赫,两袖清风硕德崇。
当效前贤酬壮志,喜圆国梦立新功。
丹溪村印象
层峦叠翠画图中,此处春光大不同。
李氏龙门辉古韵,许家祖屋展新风。
崇仙岸上桃花艳,镂石狮前史迹红。
如织游人常驻足,也怀往事仰英雄。
作者/陈仪忠(石城)
仙桃岩
问谁醉闹瑶池宴,倾覆蟠桃落此间?
磊磊堆成楼盖状,层层叠作果盘般。
山头四月鹃花艳,岩隙经年泉水潺。
曾是许褒吟读处,而今游客任登攀。
武陵春·小松印象
全域旅游凭实干,古镇换新颜。
唱响丹溪阻击篇,快马更加鞭。
产业扶贫贫已脱,数载大攻坚。
创建新型梦已圆,铁腕勇当先。
(新型: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
蝶恋花·小松半亩山庄纪行
半亩山庄春正好。油菜花开,美女丛中笑。路遇画廊排舞蹈,抖音打卡游人绕。
山上下来惊艳叫。田里风光,踩出心心貌。应是人生赢大考,痴情翻作新潮调。
如梦令·红色丹溪
古屋新房辉映,游客争相出镜。斑驳旧门墙,犹辨当年号令。来劲,来劲,唱响丹溪革命。
作者/黄利梅(石城)
小松仙桃岩
如桃盘石卧山隅,堆叠时光尘事无。
细种绿苔着幽色,流泉深处引高梧。
与诗友游小松镇
东风醒处起情怀,与客同游步绿阶。
油菜花中春意闹,民丰园内鸟声谐。
游丹溪
闲日约文友,携春访古庐。
风车随势转,云树对人舒。
隐见前兵站,分明南国居。
始知村野外,妙趣在清渠。
观丹溪少共国际师纪念馆有感
(孤雁入群格)
慷慨当年事,钦哉烈士图。
誓言今尚在,兵站昔应须。
鼓舞红军剧,光辉白户区。
敬怀看壁上,亲切复何如。
江城子·游平安溪
山庄半亩话曾经,壁图形,瓦文星。一片金黄,绽放作南屏。无限生机莺浅唱,谁有意,恁多情。
潺潺溪水照轻盈,再前行,望新亭。几位丽人,舞动似精灵。活力恰逢春色好,飞燕过,柳青青。
作者/罗瑛(石城)
丹溪行
夹道百花静,丹溪忠烈营。
铮铮金鼓震,赫赫战功名。
太平溪
溪流绕芳甸,寂寂书声院。
杨柳拂清风,云霞散成霰。
游莲乡赠荷
袅袅盈盈翠盖,幽香独立清风。
此心根底诚玉,自与泥污不同。
题仙桃岩
仙桃岩上杜鹃红,隐隐先贤勤学中。
青嶂犹存遗韵在,心期子弟炽文风。
览小松新貌
烟霞雨初霁,拂面柳枝细。
结伴踏青行,郊游春日丽。
城垣焕绮颜,公仆惠民计。
同气绘蓝图,贤明子侄继。
供稿:宁都县与石城县诗友
照片:李外房、黄利梅、李春林及部分诗友
文字、编辑:黄利梅、李春林
来源:赣江源
▼点下面,发布/查看招聘、找房、拼车等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